巴希尔最终会遭逮捕吗
2009-03-11
●本报赴苏丹特派记者 王南 ●本报驻埃及、英国特约记者 黄锐祺 纪双城 ●宋文富
国际刑事法院(英文简称ICC)3月4日对苏丹总统巴希尔发出“逮捕令”。这是有史以来主权国家在任的领导人第一次遭到这样的通缉。非洲面积第一大国的元首命运受到广泛议论,很多人想到了去年7月逃亡近13年的波黑前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最终被抓到国际刑事法庭受审。但也有人注意到,跟上世纪90年代初西方处在全盛时期相比,西方政治的合理性、法律的权威性在伊拉克战争之后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怀疑。在有3500多万人口的苏丹,石油资源给这个非洲大国带来了财富,回旋余地似乎要比塞尔维亚大得多。靠着手中的非盟牌、阿盟牌,还有能源牌,巴希尔已执政20年,尽管他这次面临的压力也显而易见。最终ICC的逮捕令将不了了之,还是厄运真会降临?变数依然很多,不过苏丹国内局势将如何发展,最有可能决定巴希尔的命运。
“巴希尔的头和苏丹的头都是美国想要的”
逮捕令发出后,巴希尔更成了第三世界一些“另类穷国”与西方较量的“前线人物”。在许多苏丹民众心目中,已执政20年的巴希尔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领导人,很多地方挂着他的画像,还有人在胸前戴着他的徽章。巴希尔参加群众集会时,都会举着手中的“权杖”或宝剑,和群众一起随苏丹特有的激昂曲调跳舞。自1989年巴希尔政府执政以来,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内战;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给苏丹带来了财富,苏丹甚至达到连年8%的经济增长率;老百姓的日子也有了变化,如苏丹政府最新的举措是,从2009年7月1日起,城市用电价格下调25%,农村下调30%。
但在欧美一些国家看来,巴希尔却是一个应被国际刑事法院起诉和逮捕的罪犯。有关他的争议主要来自达尔富尔地区的种族仇杀,国际刑事法院上周以“在达尔富尔地区犯战争及反人类罪”为由,首次向一个在位的国家领导人发出逮捕令。这意味着巴希尔有可能在出访时随时被抓。巴希尔依然表示他将继续所有原定外事计划,包括出席3月底在多哈举行的阿拉伯国家联盟峰会。
最近几天,阿拉伯媒体和苏丹国内的报纸谈得最多的是巴希尔未来的命运和苏丹的稳定。“阿拉伯人在线”网站10日评论说“巴希尔的头和苏丹的头都是美国想要的”。埃及《每日新闻报》还报道说,在有些阿拉伯国家,也有人上街欢迎国际刑事法院向巴希尔发出逮捕令,但阿拉伯官方都在为“营救”巴希尔努力。阿拉伯半岛电视台10日述评说,一纸逮捕令将直接影响苏丹国内的和解进程,达尔富尔地区将出现更多的流血、暴力和暗杀事件,这是要“肢解”苏丹的完整和统一。在伦敦出版的阿拉伯文报纸《生活报》质问ICC“是正义还是霸权的工具”,并说“这是正义的缺失,是不能令人接受的”。
“逮捕令”后隐藏玄机
对于国际刑事法院发出的“逮捕令”,国际社会的反应可谓是泾渭分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日前表示,国际刑事法院对巴希尔总统的有关指控不利于苏丹各派2005年达成的《全面和平协议》的执行。非盟认为针对巴希尔的逮捕令将严重打击苏丹和平进程,并将派遣代表团前往联合国,要求ICC撤销对巴希尔的逮捕令。阿盟也宣布,将寻求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暂缓执行ICC针对巴希尔的逮捕令。伊斯兰会议组织发表声明,对ICC的决定“深表失望和不安”,认为ICC在处理反人类罪和战争罪问题上采用“双重标准”,将直接影响国际司法体制的公信力。苏丹的邻国埃及、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利比亚也都指责ICC开了危险的先例,采取了双重标准。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秘书长阿提亚说,逮捕令伤害了国际司法的公正和尊严。而支持ICC裁定的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等国则希望苏丹配合执行逮捕令。尽管美国并不是ICC的成员,但美国国务院却在3月5日表示赞成ICC的这一做法。
“国际刑事法院向苏丹总统巴希尔发出逮捕令的举动十分荒唐,含有政治目的。”这是联合国大会主席布罗克曼5日发表的看法。国际上的质疑声还有很多。俄苏丹问题特使马格罗夫表示:“为什么这次只对苏丹总统发出逮捕令,而不对苏丹其他武装组织领导人发出同样的逮捕令?逮捕令的公正性令人怀疑,是个危险的先例。”约旦国际法学者卡桑在谈到ICC的做法时说:“我真正担心的是,我们现正站在阿拉伯世界一个新时期的门槛外,这个时期叫‘被合法入侵。”在伦敦出版的《中东报》也发表评论,认为现在这场闹剧的主角虽是巴希尔,但背后是西方国家的阴谋,“在苏丹所发生的一切也是各种势力角力的表现”。一位名叫伊万的塞尔维亚网民说:“欧美大国操纵和掌控一些国际组织,打着公正和正义的幌子,对一些不听其驱使的中小国家予以判决。前南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就是这样,被通缉和遭到重罚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塞族,他们衡量是否应受到指控的尺度,实际使用的是双重标准”。
国际刑事法院曾起诉过刚果民主共和国使用儿童兵的军事将领,也向苏丹前内政部高级官员和达尔富尔民兵组织头目签发过逮捕令。据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室主任徐伟忠介绍,一些非洲学者与他交流时认为,西方好像是站在道义制高点上,但并不一视同仁,还是在欺负非洲。有的非洲学者提出疑问,为什么ICC总针对非洲人,如果要以战争罪论处的话,美国前总统布什该不该接受审判,造成卢旺达大屠杀的法国前政府一些官员该不该负责,不能说非洲是弱者,就要接受审判。
开罗金字塔战略研究中心苏丹问题专家哈尼认为,“如同当初的伊拉克,苏丹正在成为一个目标,原因是它太大了,大过了它应有的程度”。哈尼坚信,“逮捕令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将苏丹分裂成若干个小国家”。就在逮捕令发布之后,苏丹南部一支主要的反政府武装随即宣布停止与巴希尔政府的和谈。一些叛乱组织还表示,逮捕令让总统丧失地位,也使他们的反政府活动具备合法性,并誓言将“不负期望”把巴希尔赶下台。达尔富尔地区的一些反政府组织也因此提高了与政府谈判的价码。
“逮捕令是对苏丹的侮辱”
巴希尔3月8日在达尔富尔地区的一次群众集会上表示“决不屈服”,并说国际刑事法院“企图使殖民主义重返非洲”。达尔富尔部落代表还在集会上向巴希尔递交了《无罪证明书》。北达尔富尔州州长基比尔说,国际刑事法院对巴希尔发出逮捕令的行为“扼杀了国际正义”。苏丹官方还强硬回应说,苏丹不会同国际刑事法院打交道,这是“外国势力企图破坏苏丹稳定”。苏丹人还把起诉本国总统看成是国际刑事法院在西方大国操弄下的一场“闹剧”,特别是对指控巴希尔总统的ICC检察官奥坎波非常不满。因此,在一些群众集会上,奥坎波的肖像经常被苏丹民众焚烧。在苏丹采访期间,《环球时报》记者在喀土穆街头看到人们打出的横幅中写着“苏丹人民支持巴希尔总统”、“反对美国和西方的阴谋”和“ICC可耻”等口号。苏丹喀土穆大学中文系学生还打出用中文写的“中文系的老师和学生都拒绝奥坎波的逮捕令”、“奥坎波你疯了吧”等条幅。有一位来自苏丹南部的妇女告诉记者,“ICC针对巴希尔总统的逮捕令,是对全体苏丹人民的侮辱”。
这几天,在喀土穆的西方机构也如临大敌,加强了守卫。由于游行示威的人很多,苏丹政府一再告诫民众要克制,不要采取偏激行为。据法新社报道,美国驻苏丹使馆10日以“安全状况不能确定”为由,允许一些工作人员离开苏丹这个“非洲最大的国家”。
逮捕令不会“不了了之”
巴希尔在苏丹国内的威望,让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的一位学者在谈到他的未来命运时比较乐观,他认为,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无非是一种道义上的指责和限制,对巴希尔本人不可能有任何影响。他还分析说,目前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的形势十分敏感,与波黑战争和前南局势不同,苏丹现有大量联合国维和人员,而前南当时没有。特别需要说的是,和前南相比,苏丹所处的国际环境并不孤立,苏丹不仅是非盟和阿盟的大国,而且手中还有能源牌;美国和西方在前南战争时处于强势,不仅经济上和军事实力上处上风,而且给人的感觉是“处于道德的强盛期”,但伊拉克战争和眼下的金融危机,已经让西方开始在道义上走下坡路。因此,他认为,逮捕令的“象征意义”更大一些。
尽管国际刑事法院和前南刑庭都设在海牙,但前南刑庭按安理会的要求,应在2010年前完成所有案件的审理,并大致在2013年最终结束全部工作,而ICC是一个永久性的国际司法机构。也就是说,对前南“战犯”的通缉审讯只剩下几年的有效期,但对巴希尔的逮捕令可能要更长。正如ICC检察官奥坎波所说,“逮捕巴希尔的过程可能需要两年甚至15年,法庭有时间等待审讯的开始”。对此,中国非洲问题专家徐伟忠认为,国际刑事法院向巴希尔发出逮捕令这件事不太可能不了了之,只要苏丹政府的一些做法稍不合西方的意,这件事就会时不时地被拿出来炒作。还有学者表示,巴希尔总统处于被动位置,尽管美国和欧盟在ICC的做法上有些不同,但同样希望通过一纸逮捕令向巴希尔施加压力,因此他今后的一些出访行动将受到限制。
英国皇家国际关系研究所苏丹及中非地区事务专家米德尔顿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说,不能简单地把ICC发出的逮捕令看成是“象征性的举动”,事件也不会不了了之。但他强调,巴希尔前往海牙的可能性极小,除非苏丹国内发生戏剧性的政变。米德尔顿说,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巴希尔政府拥有强大实力,并得到非盟的力挺,苏丹的邻国更担心苏丹局势变化造成整个地区出现动荡。米德尔顿说,欧洲各国极力排斥巴希尔政权,因为“在人权问题上,他触怒了欧洲最敏感的一根神经”。他还认为,其实对于巴希尔来说,年内的大选将是其个人命运关键性的一步。苏丹政党和政治组织管理机构8日已批准巴希尔总统参选下届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