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扎上的夏威夷巧克力
2009-03-11萨苏
萨 苏
在日本我很喜欢逛巴扎。
老实说,我对日本人用“巴扎”来形容旧货市场感到十分困惑,因为“巴扎”这个词来自维吾尔语,直到今天在新疆还把赶集叫做上巴扎。日本人怎么会和维吾尔族拉上关系,至今不明原理,估计是某个出来旅游的日本人惊叹于维吾尔族人集市的热闹,带回来的吧。
而我之所以会有逛巴扎的兴致,是因为在巴扎上可以买到意想不到的好东西。自然,各国的二手货市场都有意想不到的好东西,这不新鲜,但日本的巴扎还有其独特的地方,那就是“新品”特别多。
所谓“新品”,指的是进了家门没有用过、多半原来的包装都没有拆封的东西。在巴扎上“新品”的价格比用过的东西贵一些,但比商店里要便宜得多,尤其可贵的是,这些“新品”多是质量上乘、有钱没地方买的好东西。
您说日本的主妇不都是以精打细算著称的吗,怎么会弄这么多占地方又不用的东西进家门呢?其实这不怪日本的主妇们,而是因为日本有一个要命的传统——送礼。送礼是传统日本人生活中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而且名目繁多,比如搬家,就要给所有的邻居送礼,包括一个楼道里的所有住家,还有楼上楼下的住户、自治会的会长,因为这些都算是和你有关系的人;比如节气,这可不是中国人仅仅在春节中秋送点礼。就拿夏天来说吧,入夏要送礼慰问,提醒对方注意季节的更替,到了中秋要送中元礼,到了天特别热时要送“暑中见舞”礼,到了天快凉了要送“残暑见舞”礼……就算是丧葬都要送礼,而且对方还要当场返还准备好的还礼。这样一来,许多日本人家里就塞满了不得不收又派不上用场的精美礼品,无奈之下,就给送到巴扎来了。
巧的是,这对我来说是正中下怀。虽然今天很多日本人也厌烦了这些繁琐的礼节,到该送礼的时候发个明信片或者电子邮件就算完,但仍然有不少日本人坚持这种文化传统。不幸的是日本还有一个习惯,收到礼物当场就要给人家还礼,否则就是失礼(若在中国人家送你点儿什么,你当场就还礼给人家会被当作是一种对友情的侮辱,真是风俗不同)。可我怎么知道在日本给人家还什么礼物好呢?小魔女(作者的妻子)讲过不少这方面的忌讳,我听得头晕,后来发现她自己也是一边上网查一边讲,敢情她对这些也是“二把刀”。得了,我自己解决吧。解决之道就是逛巴扎,临走总会收集一批价廉物美的礼品回去,至于这些东西是不是会犯什么忌讳,那就不是我的问题了,是最早买礼物那家伙的修养问题了。于是皆大欢喜,用这个办法我在日本应付送礼的事情总是游刃有余。
不过,也有出过乱子的时候。
有一回,家里来了一个小魔女的师兄,两口子一块儿来的,带了阿苏的点心送来。我不敢怠慢,赶紧取一盒上回在巴扎上买来的夏威夷巧克力作答,却见那女的忽然捂了嘴,仿佛活见鬼一般。这个表情不对么。我装作出去倒茶,给了两口子一个说悄悄话的机会。果然,我刚出门,两口子就开始嘀嘀咕咕——
女(迫不及待):这个,这个好像是上次咱们旅游回来买的那盒嘛。
男(拿巧克力的声音):很像哦。嗯,会不会是人家也去夏威夷旅游了?
女(急切):不会不会,你看上面销售日期的戳儿,就是咱俩买的那天嘛!
男:有这种事儿?这盒巧克力咱们好像……
女:送给你妈妈啦,怎么会跑到这里来?
男:%¥#•••!•#%%
我一回头,发现小魔女也在那儿一脸尴尬地偷听,连忙拍拍她的肩膀——别担心,看我的,一盒巧克力还忽悠不开?我走进屋,故作潇洒地给两位倒上茶,两口子连连道谢,对巧克力自然做出一副若无其事的表情来。天南地北地聊了一会儿,我主动拿起那盒巧克力,说道:“这东西送给您二位说来有些惭愧,本不是我买的,是友人送的礼物,不过我们两口子都不吃巧克力(这倒是真的,怕坏牙长肉),只好请二位笑纳了。“
回避开二位若有若无对送巧克力的友人情况的关心,直到送走眼中遗留一丝困惑的两个家伙,我才长吁一口气。我想,老太太也不好意思承认把儿子买的巧克力给卖到巴扎去了吧。
慢来,我怎么记得我是从一个老头子手里买的巧克力呢?
天,这巧克力在进我们家前,到底倒过几次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