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

2009-03-11

视野 2009年1期
关键词:清华大学清华博士

张 国

“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

在中国

在今天的美国,如果随机询问一位刚毕业的博士本科是在哪里就读,最可能听到的答案,一定令中国人备感亲切而惊讶:清华大学。

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美国政府对全国博士普查的结果。

在历史上,这种情况还是首次出现。

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调查工作专家黛博拉•柯林斯女士的帮助下,记者获得了2008年7月刚刚完成的一份《美国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综合报告》。

这份报告通过对2006年度全美45596名研究型博士学历背景的分析显示,当今“出产”美国博士最多的三所学校是清华大学571人,北京大学507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427人。随后是韩国首尔大学、康奈尔大学、密歇根大学安阿伯分校、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杨百翰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佛罗里达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中国紧追而上的还有,复旦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163人),南京大学(155人),南开大学(147人),上海交通大学(144人)。

“美国研究生教育:头号博士培养学校现在来自中国”,今年7月,美国《科学》杂志以此为题载文,开头便写道:“夏季奥运会下个月才开幕,可中国的大学已经在一项全球高校的重要竞赛中领到了金牌和银牌。”

这家严肃的世界级学术期刊,还将清华、北大比作“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该刊还预测,在下一份的10年记录中,清华、北大也将在总数上继续领跑。

中国大陆学生更爱走学术之路

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到美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向来是综合实力最强、知名度最高的大学。

以2006年在美获得博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数量计算,最多的10所中国高校依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台湾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除了台大之外,台湾没有一所大学的数量超过50人。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总数仅为39人。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向来被视为对美“出口”留学生较多的国家。该国仅有两所大学的“出口”数量超过百人——孟买大学153人,德里大学105人。

若以国家和地区统计,最多的是中国大陆4236人,韩国1510人,印度1479人,中国台湾609人,加拿大533人,土耳其430人,日本240人,泰国217人,墨西哥201人,英国198人,罗马尼亚191人,俄罗斯183人,巴西157人。

从第五位开始,许多国家留学人员的总数,甚至不及清华一所学校。

一名北美的清华校友认为,本科毕业生中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数量体现了“学术追求”。他乐观地指出:“清华学生在美国的学术追求走势喜人,如果这个势头能坚持10到20年,那么在美国学术界将可能有一席之地。”

“海龟”回游逐年渐增

无独有偶,一位清华学生的第一反应是:“难怪清华每年当美国faculty(学者)的人数那么多。”

“真的是预备学堂了……”这是另一种反应。

清华大学的前身始于1911年,由清政府使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而建,初期就是“留美预备学堂”,1925年改称清华大学。

“原来早在2005年,母校就把留美预备学校的特色发挥到天下第一了,三年内保持高速率线性增长。”一名清华大学校友对着清华、伯克利的统计对照图表说,“这真是百味杂陈的事情。”

“不知道什么时候中国能统计一下‘海龟(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的本科学校,希望母校也能排第一。”

不过,实际调查结果可能会加剧类似的忧虑。

根据普查,2000~2005年间,中国大陆(含香港)17763名留美学生获得博士学位后,倾向于继续留在美国的比例为全球之最。2000~2001年达91.4%, 2002~2005年为90.4%。

而在同期所有非美国公民的博士中,倾向于留在美国的平均比例约为70%。全世界只有伊朗、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的调查数字与中国的接近。

据教育部官方统计数据,1978年到2004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81.5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9.8万人。以留学生身份出国、选择留在国外的,有61.7万人,比例超过75%。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助理、出国留学工作处处长张宁说,2007年有4.4万人留学回国,这是“历史新高”。

改革开放30年

留学潮涌30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有个梦想:送南开最好的学生到世界最好的大学留学,再把他们请回来。

有过12年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饶子和院士强调,希望送学生去世界一流的大学。该校已与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莱斯大学等名校达成选派意向。

2007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启动。根据教育部和财政部的五年计划,每年增加公派5000名博士研究生,从北大、清华等数十所重点大学选拔。

此前,公派研究生项目的名额是每年1000名。新的项目实施后,不但数量上猛增,结构上还扩大了博士生的派遣专业。2007年我国留学生公派规模首次突破1万人。

30年前,邓小平在听取清华大学的工作汇报时明确指出:“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留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喜所认为,是改革开放拉开了第三次留学潮的序幕。邓小平的指示,迎来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留学大潮。

据张宁介绍,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工作方针,教育部先后批准了四百多家自费留学中介机构,完成了为自费留学修“明渠”的工作。

进入21世纪,我国自费出国留学人数大幅增加。1999年出国留学总人数为2.4万人,2000年为3.9万人,2001年超过8.4万人,2002年达到12.5万人。自此,每年留学生人数都在10万人以上,其中自费留学比例占90%以上。

2003年,“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项目开始设立。

“许多家长节衣缩食、东借西凑,千方百计送子女出国留学,这在客观上弥补了国家扩大留学教育经费的不足。在晚清和民国,也有一些自费留学生,但和改革开放后的自费留学生相比,只不过是九牛一毛。”李喜所说。

他指出,在近代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变革中,留学生都是“弄潮儿”。凡是中国留学生高潮的时期,都是中国现代化进展的高峰期。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是一种无法剥离的鱼水关系。

今天,“留学生与中国社会文化的联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紧密,留学生在中国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突出”。

张宁也指出,“长江学者”、“973”计划和“863”计划首席科学家等拔尖人才,绝大多数都有海外留学的经历,并且大都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近年增选的两院院士,拥有留学经历者高达90%以上。

猜你喜欢

清华大学清华博士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制冷博士来帮忙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骑行上清华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神奇博士感冒了
博士蚊
清华,北大,我来啦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