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宪容:代言“平民房地产”
2009-03-10华南
华 南
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强烈冲击,中国近期及时出台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这些措施中,居民保障性住房这一民生领域的关键问题自然成为重中之重,位列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之首。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学家易宪容也趁热写出《中国扩大内需政策近忧与远虑》和《2009年国内房地产理性调整》。在洋洋数千言的文字中,易宪容详细地分析中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和所应遵循的方向,以一贯的凌厉笔触,表达出自己的声音。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2009年是中国房地产调整最为重要的一年。中国的房地产必定要经过一个调整期,现在这个调整期刚刚开始。”这位被称为“房地产平民代言人”的经济学家用浓郁的江西口音飞快地说着,熬夜而挂着黑眼圈的脸上闪着自信的神采。虽然去年刚经历过“辞职门”事件,但是在易宪容看来,这件事并没有妨碍他“说话”。
我站在社会整体利益的角度说话
“房地产业正挟持着整个中国经济。如果让国内房地产的泡沫任意吹大,破灭将不可避免。”2004年7月,易宪容在一篇题为《谨防房地产业要挟整个中国经济》的经济评论中,一语击起千层浪。
正是这篇千余字的评论,引发了关于中国房地产行业泡沫问题旷日持久的争论,至今未息。从此,易宪容这位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一位普通的研究员,以自己行业之外的姿态走进公众的视野。他的名字越来越多地与“房地产”“楼价”“楼市泡沫”连在一起。
建国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住房都是中国人无需发愁的问题。福利房承载了一切。1998年,中国开始实行住房制度改革,城市居民住房问题不再由单位大包大揽,购买商品房成了必然的选择,这让已经习惯了单位分房住的城市居民开始对房价越来越敏感。而进入21世纪,部分地区房价在人们惊讶的注视中不断攀升,“房价”成了一个社会关键词。
在这一社会大背景下,易宪容开始就房地产方面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位原本喜欢写书评的经济学家,将写书评的时间都用来写各类经济评论,其中,关于房地产的评论占了大多数。
继《谨防房地产业要挟整个中国经济》之后,易宪容又连续发文——《买房警惕利率风险别成了买房的奴隶》《房地产商大吹泡沫迷惑民众高价楼市攫取暴利》等文章,几乎每次都直接触动百姓的敏感神经。
有人说,易宪容故意耸人听闻,《谨防房地产业要挟整个中国经济》中,他就用“要挟”一词“吓唬”人。易宪容对这一说法坚决否认。“‘要挟这个词其实在欧美经济学里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学概念”,易宪容说,他曾经在博士论文里有一章专门写这个概念,写了三万字,只不过国内对这个东西不太熟悉,其实是经济学或者是社会中经常发生的一个很基本的经济现象。
2004年,国家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房地产持续稳定发展的文件。作为政策的解读者,易宪容的观点并不总是和有关部门的看法一致,有时候甚至是完全相反。
2006年,北京某房地产论坛,第二阶段开发商论坛,易宪容坐在台下听。他对开发商在台上的言论不满的时候,当着现场几百号人、包括10多家新闻媒体的面,就在台下高声驳斥,仿佛与台上嘉宾直接面对面,旁无他人,丝毫不给面子。
2008年12月4日,易宪容发表评论文章《保经济增长不是保楼市泡沫》,他在文章结尾总结道,“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保经济增长,并不是保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房价周期性调整,这是市场经济一种必然,哪个地方先调整,哪个地方就早走出困境。”这不啻为现阶段高涨的保“市”呼声中的另类声音。
可以说,每次参加活动,只要发言,他就总要面对各种声音,同他们辩论。在易宪容的博客中,大量的留言者也有很多跟他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
“关乎人们生存的基本问题,我有理由也有责任关注。”易宪容曾在2005年参加一次活动时发表的演讲中说:“如果为了利益,我不用攻击他们,直接和他们合作,我会很有钱。”这句让人玩味的话,被时评作者解读出伤感。易宪容本人却并不以为意。
易宪容解释说,政府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政府有银行,有建设部,还有银监会等等,只是,他的观点跟有些部门是不一样的,“我们是站在金融的角度说房地产问题,他们只站在房地产说房地产问题,这里就有一个很大差异。”在一篇文章中,易宪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个基本概念,即金融改革如何从分离政策走出来,“政府的政策如果真正要推行,就要达到基本的一致,不能说政策推行以后,政府部门之间在打架,这个政策一方面成本很高,执行难度比较大,而且也可为既得利益集团创造获利的条件”。
作为专门研究金融问题的经济学家,易宪容与央行、证监会、银监会等政府部门有着良好的关系,经常受邀出席一些重要会议。说他与政府对立,似乎也行不通。
“我做任何事情从来不会想到出名,我获得多少利益,我有多少功名,我做任何数据的时候不会这样考虑,如果我这样考虑,我就不会做了。”易宪容说。‘‘,无名、无利、无功”是易宪容的座右铭,“不唯权、不唯利、不唯众、只唯实”是他的行事准则,他说,自己不会刻意逢迎哪一方,只是站在社会整体利益的角度说话。
“易宪容现象”的背后
易宪容生性秉直,在他的文章中,从来不避讳最为敏感的房价问题。这种风格,在喜欢三缄其口的学者专家中并不多见。
说到自己的性格,易宪容也认为自己“有时比较固执”,在别人眼里,他的固执更多的是对某些问题坚持自己的观点。喜欢武侠小说的易宪容,看《射雕英雄传》时,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不睡觉,一直到看完。现在,他也可以把《神雕侠侣》这部电视剧看上好几遍,有时看上瘾了,事情都忘了做。但是他又从不知道是哪个版本的《神雕侠侣》,只关注电视剧的情节。“我喜欢杨过,如果让我去当,我就当杨过。”易宪容笑得很張扬。他说自己以前更加固执,现在“年龄大了,还好点”。但是,这种率性还是会显露出来。
这种耿直,曾让他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一次,他读到科斯的《生产的制度结构》,一本一二百页的小书,却让他对科斯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热情,易宪容不仅仔细研究这本书,还写信与科斯联系,与他切磋,最终形成了一本近30万字的《科斯经济思想研究》。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勇气。易宪容却乐于这样表达:“说出一种观点就是表达,不是真理,不是标准,只是一个意见,可以修正。”
这种率性同样表现在易宪容文章的字里行间。《哪里曾大涨哪里必有大跌》是易宪容一篇讨论房价问题的大胆文章,他在文中直接预测“上海房价要跌50%,北京房价要跌30%”。这让很多认为房价开始遥不可及的百姓找到了一丝安慰,这种说法迅速流行,但是这种大胆与“反叛”,也让很多
房地产商恼火不已。
一时间,关于“易宪容现象”的议论排山倒海。易宪容的知名度甚至超过所有“当红”的房地产商。
易宪容有一个很基本的理论:“房地产是什么?就是金融,离开了金融,房地产没有生存的可能性。但金融不是房地产,房地产仅仅是金融的一点点。”有人说,易宪容本职是研究金融的,在房地产领域频频发言,缺乏扎实的调查和数字依据。易宪容则说,他不是没有做过调查,他的调查来自于民众的声音。“我有本《房地产与金融研究》,35万字,那里都是数据。”
其实,易宪容的房地产评论并非“急就章”。“这是我过去长期积累的结果。”1998年至2000年,易宪容在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做合作研究期间,就对房地产十分关注,并写过一篇(《关于房地产经营》的论文,读了一些相关文章。2002年回到北京,又撰文《关注北京的房地产市场泡沫》,此后写了一系列关于房地产问题的书。那段每天可以肆无忌惮地坐在香港大学图书馆的地毯上拼命读书的生活,不光是易宪容最愉快的回忆之一,也为他后来在房地产领域频频发言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执着与“反叛”中,易宪容一直秉持自己的风格,在最新出炉的文章《2009年国内房地产理性调整》中,他对2009年及未来几年的楼市走势做出了如是预测:如果说中央政府现行的房地产市场不变化,如果国际金融市场在半年内得以稳定,那么中国的房地产调整在一二年可以完成,中国房地产市场会实现软着陆。如果2009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更是不稳定,国际金融市场的环境进一步恶化从而对中国实体造成更大的冲击,那么中国房地产市场就可能出现深度的调整,这种调整估计可花上四五年的时间。
而他对于开发商的意愿“保持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现状,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仅是出现象征性折扣然后就进入上升之路”,则直言“这条路行不通。”
一句话与一位学者的经济人生
读书,是易宪容的最大乐趣,也是唯一的乐趣。在他的博客中,曾经有三篇文章专门谈论他自己读书的故事,而且仍旧意犹未尽。易宪容说自己如果一天不读书就会觉少了点什么,无论是如何忙都会如此,只要是有一点时间就会静下来读一些东西。
的确,正是书让易宪容走出狭小的山坳,走进公众视野。也是书让易宪容成为今日之易宪容,具有独立之精神。
易宪容出生在江西上高,12岁时随父母下放到农村。那是一个非常的年代,家里一贫如洗,唯一能见的就是主席像章与“毛选”。虽然那时易宪容读书很少,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多学知识是有用的。于是,每天干完活回到家,只要有空就拿起手边唯一的一本书——毛泽东选集,翻来覆去地阅读和理解,书翻烂了,文章烂熟于心,很多理论也有了基本的了解。在那个贫瘠的年代,书让易宪容看到了另一种生活方式和追求。
这种追求,始终指引着易宪容。1982年,易宪容考上华东师范大学。在学校读本科和研究生的7年时间里,读书充满了易宪容生活的每一点缝隙。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门刚刚打开,西方思潮刚刚涌进,出版的书还不是很多,可选的余地并不大,但是7年间的每一个星期六,易宪容上午一下课就奔上海的各旧书店,先是从旧书店中淘宝,然后再到福州路与南京路新华书店找自己喜欢的新书。除了书店,图书馆也是易宪容最感兴趣的地方,在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教师阅展室有一个位子,基本上每天都是易宪容坐在那里,由于天天坐在那里,后来图书馆管理员有事,就让易宪容坐到管理员的位置上当管理员。
这种勤奋在易宪容毕业后、成为经济学家以来也一直保持着。每天凌晨四点,当绝大多数人还在梦乡之中,易宪容已披衣起身,扭亮台灯,伏案读书写作或上网浏览新闻了,在黎明的寂静中,开始一天的工作。朝阳初生之时,他就换好衣服和鞋子到小区里走上五公里到十公里,这是他锻炼身体的办法,雷打不动。一路散步,各种想法在早晨清新的空气中不断萌发、完善、碰撞,很多充满激情、观点尖锐的文章,就是在这样温和的散步中打完了腹稿。
作为一名金融方面的经济学家,易宪容的勤奋让他在研究方面硕果累累。20多年来先后撰写、合著了《现代合约经济学导论》、《交易行为与合约选择》、《科斯经济思想研究》、《金融市场与制度选择》、《现代经济学入门》、(合著)、《金融市场的合约分析》、《经济学与经济的迷思》、《金融市场的震荡与发展》、《经济繁荣与权力运作》等书。
然而,易宪容并没有陷入金融专业的研究之中。他善于钻研,也擅长广学博记,易宪容的阅读面很广,除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历史、地理、经济、房地产、建筑文化等等,他都会涉猎。在他家里,有25个书架,而他每天阅读“均量”为6万字左右。
一路读来,《科学的人生哲学》《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生产的制度结构》三本书给易宪容的影响最大。其中,冯契的《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中一句话,给了易宪容振聋发聩式的影响:“我们的学术、我们的研究、我们的思考、我们的读书等,无外乎就是如何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把理论转化为方法、把观念转化德性。”
“这三句话看上去是如此简单明洁,但却可以成为人生使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动力的来源”。1982年,商店售货员岗位上考上华东师范大学的易宪容真正接触到了经济学,从本科,到硕士,再经过短暂的工作考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在金融研究的旅程里,易宪容始终遵循着冯契的这句话。
被房地产点燃的易宪容,一直面临着各种各样质疑的声音,在网上搜索“易宪容语录”铺天盖地,曾经有人说他有两套住房,却“劝说大家不要买房”,易宪容会耐心地解释,我不是劝大家不要买房,他设置的买房原则很清楚:真的有实力,有能力,无论是房地产泡沫不泡沫的时候,什么時候买都可以,但是如果你自己的能力不是太好,又借银行的钱,还要面临利率风险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风险考虑进去,即使在当今楼市跌宕起伏的时候,他在预测房价回归的同时还是不忘先提醒大家“更理性一点很重要”。
他被喻为房地产行业的“堂吉诃德”,带着一丝悲悯与嘲笑的味道。也有人问他一个人跟这么多人吵“累不累”,易宪容却从容地回答:从来没想到跟他们干,也从来没想到跟他们对立,而是要把一个道理、一个事情、一个现象描述清楚、解释清楚,然后让大家去看怎么回事。“我之所以从事现在的事情,不是为了向社会张扬,需要社会之认可,而扬名天下,也不是为了追逐利益而奋斗不已,更不是为了何种功用而为,而是因为我喜欢去做这种事,我是顺性而为、尽性而作。”
文字编辑: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