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者》凭哲理夺冠
2009-03-10
环球时报 2009-03-10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王海
“谁来守望《守望者》?”这个影片中的“哲言”至少被漫画迷和影评家们充分解读。在9日出炉的北美周末票房榜上,《守望者》一枝独秀。虽然该片票房登顶有超大规模放映的原因,但《守望者》区别与一般动画改编作品的“哲理性”,仍成为美国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
“守望者”是一群身怀绝技的无政府主义者,他们自发形成的组织在行动时只尊重“大多数”的意见。从上世纪30年代至今,“守望者”立功无数,但一直被各届政府所痛恨。在这种大的电影框架中,导演扎克·施奈德实现了其政治隐喻,即政府总是被一小撮坏人所控制。影片中,“反战”是施奈德着力渲染的思想。他甚至虚构了“水门事件”前,两位记者被杀,尼克松保住总统的情节。另外,“守望者”之一罗夏年少时是个好战派,狂热赞美杜鲁门投放原子弹的行径,其结局却是命丧黄泉,悲情收场。《娱乐周刊》在评价该片时认为,创作者在建构故事时大量运用了修辞学的“阳否阴述”,即通过否认某事物将被提到来加以暗示。就好比说“我不该告诉你我爱你。”
可贵的是,该片在表现原著漫画“每一片糖纸上都是一个大道理”时,做到了深入浅出。路透社称赞《守望者》不是 “爆米花”电影。它是“对于自由意志、救世主形象的沉思。”不过《纽约时报》也预测该片接下来几周的票房会急速下挫,毕竟深谙原著哲学精华的人没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