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话滩涂摄影
2009-03-10张一
张 一
点评_张一
每天都有很多作品寄到编辑部来参加摄影社区的比赛。总有不少的摄影作品,主持影像社区的编辑姜老师一看就说:“这张是在福建拍的,那张是在浙江拍的……”这些作品大都是在沿海滩涂地区拍摄,单独看起来都十分“养眼”,绝对称得上漂亮,但其中真正能从月赛大量来稿中脱颖而出的并不多。怎么能在滩涂这个地方拍出不俗的照片?我们从影像社区来稿中挑选了几张比较出彩的照片,和大家一起聊聊看。
码头作业 欧阳世忠 摄
紧密排列的船只构成错落有致的线条,潮水退去的泥土布满沟壑,整个画面色块感强烈有如油画。同多数拍摄在滩涂地貌的照片一样也是高角度,但景别更“紧”,人、船、土地三个元素可以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反而让照片更出彩。
捞月光 杜星 摄
浓烈色彩不难,要让色彩显得“透”,高光是必须的,有了高光也就有了反差,才能让深蓝显得更蓝。这种反差也给画面增添了夜的质感。把阳光拍成月光,需要控制的元素不多,能拍出“透”的感觉来,就得下手准了。
海上音符 吴国群 摄
利用滩涂上的元素作构成,这类照片也有不少,但这张好在简单:黑白灰的色彩构成;横向水平的稳定感;适当留白“透气”。大量的灰色给画面带来一种水墨感,若是照片放得很大,画面左上角渔民的红色水桶就更明显了。
赶海 曹永富 摄
这种构图方式可以在任何海岸上或是田垄上实现,但海面上层叠有致的竹竿是滩涂独有,色彩则是摄影师的控制。若是景别能再紧一些,去掉前景地面的暗部,让孩子们和竹竿的剪影形象再大一些,可能整体效果会更好。
赶潮 何兴水 摄
反差较大,海浪中泛起的粼粼波光和海面的深蓝色在一起极为迷人。线条的构成和三个渔民对这种构成的“破”恰到好处。不过,左下方的三个渔民由于后期处理,反差有些过大了,照片放到很大的话,后期处理的痕迹会很明显。
雾海风云 王晓梅 摄
这张照片,无论景物、色彩还是角度,都够“磅礴”:色彩强烈,逆光的云若不是因为形状不够规则,是不错的入镜选择,角度也实在够高,才能在画面容纳下如此之多的竹竿。问题是海天交接处的PS痕迹太明显。
归 秦盱丰 摄
“少即是多”,去掉色彩之后只剩下黑白灰,需要控制的就是层次和构图,将渔民和渔船所处的亮部放在画面两个角落,中间的大面积深灰应该是经过后期处理的结果,若是层次能更多一些,有更多深浅不一的灰色,可能会更好些。
海归 欧阳世忠 摄
清净淡雅的画面效果,由于纵向上的一点模糊感而增加了灵气,加分不少。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不是二次曝光的结果,而是后期制作的效果。这种后期处理的方式就比较好,做得不多(大概是加一点动感模糊),但是做到了点上,一下就给作品“提气”了。
归渔 赖旭方 摄
日光条件下获得这样低影调的作品,首先是靠取景位置来选择光线照射的方向,然后才是合理的曝光控制。这张照片的侧光让几艘渔船和前景的竹竿被很好地勾勒出来,又保证了地面相对地成为了“暗部”。大面积的中灰调子,少量的蓝色和高光部分淡淡的黄色,最大地简化了色彩元素却又保持了色彩的力量,一种沉静的美。
橙色的节奏 杨天民 摄
同样是“猛烈”的色彩效果,“赶海”的色彩给生活情趣增加了感情,做在活泼上,这里的色彩则是给“构成”上色。画面下方是构成的抽象感,上方是写实的,而这两者又统一在色彩带来感情中,整体气氛则是闲适安静的。
很多滩涂摄影作品,单独看起来都相当漂亮,如果制作成明信片、挂历,送给朋友肯定很有“面儿”,制作成大幅作品挂在家里客厅中,也是很好的装饰作品。参加摄影比赛,则要求摄影人发现并捕捉到不同寻常的美,作品内容或形式有不同寻常的地方。这样才能让你的作品在数以百计的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
当大家都在海边山坡上支起三脚架,安上长枪短炮的时候,拍出的作品也很可能是“千篇一律的美”,不妨试试换个时间来,换个角度拍,这样也许就能拍出更具新意,更易获奖的照片。话说回来,如果摄影只为得奖,那就更没意思了,开心地拍照片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