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挂帅 十万大军清查“天下粮仓”
2009-03-09周如清
周如清
“袁隆平老先生提出的‘微服私访等,从道理上讲更有效也更省钱,但不知为什么却一直不被粮食系统所采纳。在某种程度上,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在多宗粮库空仓事件曝光后,中国的粮食储备和粮食安全问题终于引起了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3月31日,官方媒體高调宣布,中国将从4月1日起正式启动对全国粮库的彻查工作,此次清仓查库从4月开始分5个阶段进行,6月底前全面完成。
国家粮食局副局长任正晓4月1日表示,此次清查行动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监察部、财政部、农业部、审计署等9部委共同参与,参与清查人员将达到10万人以上。任正晓表示,对违规空库和谎报库存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值得注意的是,清查工作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挂帅。3月25日,李克强曾强调,要全面清查个别粮库存在账实不符和亏库等问题,做到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有账必核、查必彻底。
这是中国继1961年和2001年之后,第三次清查全国粮食储备。
事实上,外界对中国粮食实际库存的质疑由来已久,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空仓的粮库。去年先后爆出了安徽当涂粮库案、黑龙江富锦九零粮库亏空等重大案件。去年12月,四川荣县国家粮食储备库发生火灾后甚至发现,粮库内存储的不是粮食,而是果冻、可乐等。
同时,自去年10月下旬以来,中国北方小麦产区降雨明显偏少,旱情持续发展,加上连续几次大幅降温,旱冻交加,对小麦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农业部指出,全国冬麦区降水量之少,为30年一遇,甚至是50年一遇。
天灾加上人祸,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的粮食安全,此次由国务院组织进行全国性的清理粮仓行动,说明亏空粮库、虚报库存形势严峻。
中国到底有多少粮食
国际上,通常用库存消费比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粮食安全程度。所谓库存消费比,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年末粮食库存与年度粮食消费量的比值。
任正晓指出,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最低库存消费比为17%-18%,按照这个比例来算,中国当前的粮食库存消费比远远高于这个水平。中国当前的粮食库存是充裕的,粮食市场供应是稳定的,国家粮食安全有保障。
对于当前中国库存粮食的质量情况,任正晓说,当前库存粮食质量总体良好,可以放心加工和消费。国家粮库基本杜绝了“陈化粮”,实现了期待多年的常储常新。以2008年为例,中央储备粮质量合格率达到97.9%,质量宜存率为99.5%;地方储备粮质量合格率和质量宜存率也较高。少数不达标的主要是原粮的杂质、水分、不完善粒超标。
2008年4月5日,在河北考察工作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的粮食储备是充裕的。他说,国家现有1.5亿-2亿吨储备粮,库存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一倍。
2001年9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基在世界华商大会举行的“中国经济论坛”上发表演讲,当讲到中国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时,朱基说:“现在粮食多得不得了,仓库里都放不下。”
但在2008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著名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一份有关粮库空置问题的提案震动了中国朝野。在提案中,袁隆平说:“有些国家储备粮库是空的,这些人虚报是有好处的,他们可以从国家拿补贴,还可以拿仓库来存其他东西,这是很严重的问题。下面到底存了多少粮食,建议国家好好查一查!”
袁隆平同时向中央建议,清查粮仓必须微服私访,才能真正查出问题。
据中国媒体2008年4月报道,处于江南鱼米之乡的安徽当涂粮库,原本应储存中央、省、市三级储备粮约8万吨,但实际上粮仓空无一物,大门落满灰尘,铁锁布满铁锈,只有门卫和主任两人在上班。该主任表示:“2007年秋天就已清仓了,没有一粒粮食”,而当地的其他粮库也大都是“3年无粮可卖了”。一个鱼米之乡的粮库尚且如此,全国其他粮库的情况可想而知。
此外,即便粮库充裕,其中合格的粮食有多少,亦不得不令人担忧。2006年7月底,香港多家媒体报道了北京“陈化粮事件”,称北京市粮食局在2003年非典期间,耗资近10亿元从黑龙江购进29.5万吨陈化粮,并于2006年售出,而且这批陈化粮已进入口粮市场。
香港中文大学金融学教授郎咸平随即发表《警惕体制内腐败与民间堕落的恶性互动》一文,痛斥“所惊者,世风日下,有人居然丧尽天良、不顾苍生百姓生命安全而牟取暴利;所愕者,此事件的始作俑者,竟然是处于首善之区的堂堂粮食主管部门——北京市粮食局⋯⋯经过这次毒大米事件的揭发,我猛然醒悟,原来这群蟊贼硕鼠,从来就是不顾天下人心向背,更罔论国家利益公众得失,其所看重的,只是一己一群人的私利。”
事后,尽管北京市粮食局和北京市政府先后发表“辟谣”声明,但声明的语焉不详反而引发了更多质疑。
中国到底有多少粮食以及有多少合格的粮食?这已成了一个农业大国最大的疑问。
对于此次全国粮仓大清查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凤田持怀疑态度。郑凤田表示,此次粮食清仓查库行动还是主要由粮食系统的人来查,这种单纯由老熟人来相互查,最后的结果按照中国人的一般办事规则都是你好我也好的大团圆结局,很难把粮食系统内容最根本的问题暴露出来。“另外,有关如何进行真实的清仓查库,袁隆平老先生提出的‘微服私访等,从道理上讲更有效也更省钱,但不知为什么却一直不被粮食系统所采纳。这在某种程度上,才是最大的问题。”郑凤田表示。
还有分析说,国家此次大张旗鼓地清查粮食储备,等于提醒“粮仓硕鼠”要尽早把屁股抹干净。在这种情况下,能查到大案、要案才是怪事。
基层粮官生财有道
事实上,中国有些粮食官员早就“悟”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应付中央检查的办法,就连国务院前总理朱基亦曾被骗。
1998年5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基到安徽省南陵县峨岭粮站视察。朱基视察的这一天,看到满库的粮食非常高兴,然而事后有人举报并经媒体曝光,南陵县根本没有执行国家的粮食政策,南陵县峨岭粮站除去其中的六号仓尚储有部分粮食外,其余号仓基本无粮。为制造假繁荣,为使总理看到粮满仓,当地官员用4天时间,从三里、烟墩、工山、陈桥等地,突击调运了1031吨粮食,兴兵动师,声势浩大,前后200余人参与,闹得附近的居民彻夜不宁。
近日,网上流传着一篇名为“震惊!这就是中央下令彻查粮库的真正原因”的帖子,这篇文章没有作者,但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凤田判断,帖子的可信度比较高,应该是一位极熟悉中国基层粮库运作的人士所写,外行或者作假者编不出那么复杂的东西来。
这篇帖子很形象地把中国基层粮食官员“粮库钱没腰,看你捞不捞”的游戏规则给抖了出来。在文章作者眼里,上至粮库主任、副主任,下至化验员、保管员,甚至是干活的临时工,以及更夫、门卫,都有“发财致富”之道,让外界大开眼界。
该篇文章的两个清仓查库细节也很有意思,作者写道:“记得1998年春,有人在记者会上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可以坦率地告诉大家,中国就是3年颗粒不收,粮食也照样够吃。可是当年南方洪水时,南方某粮库竟无粮可调。在2001年,也曾经搞过一次全国性的粮食大普查。各地都组织人员到外地的粮库去搞普查,说是为了避免弄虚作假。可实际效果如何,我不得而知。我只说一下我们这里的情况:外市的一个检查团也上我们粮库搞普查,进行所谓的‘清仓查库,他们在这里呆了五六天,吃了五六天,而且每次吃饭去的地方还不一样。有一个检查团的成员是回民,弄得我们主任很是头疼,因为吃饭时要找回民饭店。晚上还要唱卡拉OK、跳舞。真是活神仙啊!至于检查,也搞,比如粮囤要量一下尺寸,粮食要化验一下,账本也要看,但那都不过是形式,表面文章。也能发现问题,但饭一吃,舞一跳,什么问题都没有了。我们库也向外地派出了检查人员,回来听他们一说,也是那样,甚至还出现了发现问题后,检查团主动‘协助清除问题的事,因为还要应付上级的复查。”
“还有基层粮库的作假虚报数量也很吓人,8500吨敢报2万吨,虚报了3倍多:我记得我们粮库刚成立那一年,只收了8500多吨水稻和2000多吨玉米,当收粮任务近尾声时,主任让我们做了3000多吨的假票子,当然编的是假名,当时是实在无可编的时候,我把我们家亲属的名字全都编上去了。这样总共加起来,我们在账面上算是完成了秋粮收购任务。因为给的收购任务是1.4万吨。可是第二年上省粮食局办事时,偶然看到一个报表是关于我们本市粮库的秋粮收购情况,看到的却是我们粮库完成了2万吨的秋粮收购任务。这时我才明白是层层掺水了。”
帖子总结了目前基层粮库常见的作弊手法:
“真正能使主任发大财的,是‘做账面上的文章,‘发账面上的大财。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就是我在前面说过的,做假票子,开假票证,套取国家储粮保管费和补贴。
二.玩左手换右手游戏。具体说就是粮食还是那堆粮食,通过变造单据,一进一出,自买自卖,获取差价款。
三.卖粮时高销低报。比如粮库的粮食是八毛钱一斤卖的,做账时我写成是七毛一斤卖的。
四.当市场上粮价高于收购价时私自卖粮,差价款不入账,再设法收购一批粮补足库存。
五.从别的粮库低价买入陈化粮,再把它变成收购的保护价粮,或者干脆导演自卖自买,把自己库内的陈化粮变为当年收购的保护价粮,赚取差价款。
六.把涨库粮食(就是由于扣水扣杂多出来的粮食)卖掉,差价款不入账。
七.虚报、多报各种费用。”
粮食是最大的政治武器
全国大面积的粮仓不实和空置现象令中国决策层忧心不已。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若粮食安全失去保障,势必将产生连锁反应,不仅加剧通胀,而且刺激民怨,甚至会影响到中共的执政地位。
“粮食是最大的政治武器,粮食消费没有替代品。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粮食。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经济安全中的基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说,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是产粮大国,它们的粮食安全基本上不存在多大的问题,中国虽然也是产粮大国,但中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中国历史上,每个王朝的末期往往都是食不果腹、民不聊生的时候。从古至今,粮食短缺总是困扰着一个国家的政局与社会的稳定。
“从更高要求来讲,中国的粮食安全依然是脆弱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周立说,美国建立了一个全球粮食帝国,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也是最大的粮食援助国,不管是伊拉克石油换食品的问题,还是朝鲜半岛的核问题,以及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援助问题,美国动辄以粮食为武器,用粮食来发挥美国的国际影响。他说,中国要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那么,目前中國的粮食储备够用多少天,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说,现在不知道,所以才要摸底。据袁隆平介绍,根据联合国的最低要求,一国的粮食储备要70天,日本是120天,后来提高了标准,增加到半年。“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我的建议是,中国至少要100天,最好能达到半年。遇到特大自然灾害,比如干旱、洪水,就不会出现没饭吃的情况了。”
袁隆平回忆:“上世纪50年代末的三年困难时期,中国饿死了几千万人啊。大跃进把树都砍了去炼钢铁,把生态破坏了,1959年大干旱,一年基本上没有收成,饿死了四五千万人啊。我看到路上有5个饿殍,倒在田坎旁边,倒在桥下和路边,我亲眼看见的啊,那很凄惨的。”
中国存不存在粮食危机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耕地全部用于农业生产能满足85%的农产品需求,其余15%的部分需要从国际市场上进口。但中国进口的农产品主要集中在大豆、植物油等少数几个品种上,水稻、玉米、小麦这些主食的自给率达到95%以上。他说,中国的粮食储备是非常充裕的,在中国农村,农民人均存粮大约是500公斤,这个数字相当于两年的消费量。
然而,中国的农业贸易平衡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略有盈余,变为大额赤字,这是因为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只是果蔬和海产品出口部分抵消了大豆的进口。
4月中旬,首届八国集团(G8)部长级农业会议的召开,说明了人们对粮食安全的担忧加剧。G8已经警告,假如在2050年前相关支出没有翻倍,全球粮食危机“将演变成结构性危机”。
迄今为止,中国对全球和国内挑战的应对赢得了赞赏。华盛顿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专家、曾供职于南京农业大学的樊胜根教授称,中国的政策反应是受到2007年发生的粮食危机的刺激。“全球粮食危机给了中国一个教训。”樊胜根说,中国的政策制定者认识到,必须“更加注意粮食安全”。
中国今年表示,至少在2020年前,小麦、大米和玉米仍将基本保持自给自足,并希望届时粮食年产量能够从去年的4.7亿吨提高到5.4亿吨。为实现上述目标,2007年中国将农业预算增加27%,2008年又增加了38%,今年进一步增加20%,主要是加大了在农业研究、基础设施和农民补贴方面的支出。除了印度,没有哪个大国如此大力增加农业开支。
但专家表示,尽管如此,要按计划增加粮食产量仍是一个重大挑战。短期内,缺水、良田减少和农业生产率增长放缓等将是关键问题。
中国北方主要粮食产地已面临严重缺水的问题。北方最大的两个城市——北京和天津——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尚不及以色列和约旦。环保人士马军表示,在华北,缺水和气温上升已严重影响小麦和玉米产量。他还表示:“水稻的情况更糟糕。由于缺水,水稻很难在该地区种植。”
由于工业和城市扩张不断蚕食农村地区,良田也很稀缺,政府不得不下令限制农用地开发,并划定了18亿亩耕地的红线。尽管国土资源部2月26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574亿亩,但袁隆平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表示,中国18亿亩的耕地红线保不住,现在耕地面积已经没有18亿亩,已经少了3000万亩,形势非常严峻。
但亦有经济学家表示,中国目前根本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茅于轼4月15日在广州出席活动时认为,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人口增加了45%,粮食产量却增加了60%,国内已经解决了粮食的生产和分配问题,而国外有足够的粮食生产和全球化的市场,发生饥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他指出,目前保护耕地面积政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房地产价格大幅度上升,“价格上升并不是钢筋混凝土贵,也不是劳动力的工资高,而是土地供给有限。”另一个后果就是延缓了中国城镇化的进程,“要解决‘三农问题,就是要让农民进城,不可能不占用农用地的。”
茅于轼更直指一些人是出于部门或个人利益考虑,“有了这个政策,他们才有土地审批权,才可能有权钱交易。”
茅于轼的观点得到了经济观察研究院院长清议的赞同。清议表示,即将到来的人口递减周期决定“18亿亩红线”不必守。他并称:“没有什么比政府官员的主观错误造成的社会灾难更龌龊、更可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