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文化旅游发展对策分析
2009-03-08黄莺马方方
黄 莺 马方方
摘要:旅游业的繁荣与兴旺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一国一地发达程度的重要体现。河南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以拥有丰富的古文化旅游资源而著称。高度重视、正确认识、大力开发河南文化资源,把河南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的发展优势,是促使河南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河南;文化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9010202
1河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1.1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
河南历史文化遗存达28168处,拥有一大批垄断性、多种类、高品位、高密度的文化旅游资源。河南文化旅游的龙头景区嵩山少林寺在全世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开封清明上河园和新郑黄帝故里等景区景点也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别具一格的看点而著称于海内外。经过近30年的改革发展,培育了一些好的企业和文化旅游品牌,如《风中少林》、《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禅武不二》等大型演艺项目等,大大提高了我省旅游的文化品位,成为河南的金字文化旅游名片。目前,文化旅游已成为河南文化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行业。
1.2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朝着综合化、多样化、精品化方向发展
依托“古、河、花、拳、根”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基础,形成了多样化的产品系列,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精品旅游景区和线路。“三点一线”精品线路的吸引力明显增强,龙门石窟、云台山、宝天曼分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人类生物圈保护区,跨入世界品牌的行列。同时,工业旅游、农业观光、会展旅游、科普旅游、旅游节庆活动等新的旅游项目有声有色,呈现出人文景观和自然山水景观交相辉映、综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1.3旅游体制创新取得进展,社会多元化投资格局正在形成
各级政府在加大对旅游业投资的同时,积极探索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相分离的路子,逐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旅游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民间资本纷纷进入旅游业,清明上河园、开封府、八里沟、栾川滑雪场、西峡漂流等景区均因民间资本注入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旅游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旅游发展的内生机制逐步形成。“焦作现象”、“栾川模式”影响广泛,受到业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1.4入境旅游与河南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很不协调
2008年河南接待海内外游客近2亿人次,占全国总数的1/8,但入境游客仅104.3万人次,占全国入境游客总数的0.8%。郑州、洛阳的入境游人数分别排在全国的第32、第33位。实际上,河南接待的游客多半都是短线旅游。这表明河南目前已是文化旅游大省,但还不算文化旅游强省。
2河南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经营观念落后,开发具有盲目性
首先,一些地方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有的地方文化旅游资源颇具优势,但地方政府对发展文化旅游业缺乏应有的重视,没有将文化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有的地方把旅游业当成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没有当成产业去看待,致使发展步子不大。其次是一些地方发展旅游业积极性虽然很高,但对旅游经济的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只注重以资源为导向的初始阶段开发,不注重以市场为导向的深层次产品开发。
2.2文化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知名品牌少
河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到目前,河南叫的响的文化旅游品牌也就是郑汴洛文物古迹旅游路线。虽然这条线路荟萃了河南文化旅游的大部分精华,但对于大多数现代旅游者来说,这种“白天看庙,晚上睡觉”式的所谓的文化旅游,已经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另外,由于长期以来对文化旅游开发的投入不足,对文化旅游景点的宣传远远不够,所以中原大地的文化旅游产品也一直没有形成知名的品牌和应有的市场占有率。
2.3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
河南是一座浩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一本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的中国历史文化教科书,藏在这里的东方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决定了河南旅游必须要走文化旅游之路。但是,目前河南文化旅游的主流仍然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河南发展文化旅游还停留在低层次的水平上、文化的内涵挖掘还缺乏深度、文化的科技含量还比较低、文化的附加值比较少。
2.4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
空间上 ,郑、汴、洛及其城郊开发最好,太行山以及伏牛山的旅游开发较好,而桐柏—大别山和豫东平原地区旅游业发展明显滞后。而且,各大区中景区开发建设也相对集中在少数热点地区。行业上,各地区均比较重视景区建设,而对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业重视不够,尤其是对旅游服务企业管理不够,软件环境建设明显不足。
2.5执行力差
这是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长期被忽视的制约因素。从九五计划的“三点一线”,到十一五计划的“一带五区”,都是以发展文化旅游为主体的战略规划。可是十多年后,全省旅游年收入1亿元左右的人文景区仅有少林和龙门两家,超过1000万元收入的仅有十余家。黄河大观、官渡文化园、河洛文化村、永昭陵、影视城、百泉、中州乐园等一批巨额投资大项目,最终都因执行不力而归于失败。不仅直接经济损失巨大,而且严重挫伤了地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积极性。
3进一步促进河南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
3.1发掘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
河南旅游最有价值的内容就文化旅游,只有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化旅游资源,才能获得开发的成功。最近几年深受重视的文化旅游产业就是依托对人文旅游资源内涵的挖掘、作为满足人们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个新兴旅游产业,它的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旅游活动质量。河南文化旅游产业首先要重视的是文化旅游资源内涵的挖掘,其核心是向旅游者提供这些旅游资源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与人文精神。
3.2加强对外交流,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要发展河南文化旅游必须要加强对外宣传的力度,可在其他省市进行相应的广告宣传,同时与国内外的旅行社、宾馆开展合作,设计出更多具有河南文化特色的专项旅游项目。同时政府也要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 ,在与外省的经贸合作中打旅游牌、文化牌,从而来推动河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加强联合宣传促销,统一规划设计旅游线路,树立河南旅游的整体形象。
3.3搞好资源创新,努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链条
在河南省丰厚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对文化资源进行再创造,再包装,用现代的、创新的、商品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论是旅游产品或者是演出项目,都不能把眼睛只盯在门票上,而是要在产品深度开发和拉长产业链条上下工夫。河南要学习云南和陕西的经验,充分利用本省文化资源优势,下工夫加强创意产业的开发力度,有效拉伸和延长产业链条,打造在国内甚至在国际市场上有影响的文化旅游产品。
3.4开发桐柏——大别山和豫东平原文化旅游经济区
桐柏—大别山地区重点发展红色旅游和绿色生态旅游,使“一红一绿”旅游相得益彰。加强与湖北、安徽两省的合作,发展以鄂豫皖交界地域为中心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区”。把信阳红色革命根据地、竹沟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郑州二七纪念堂、桐柏叶家大庄、确山杨靖宇故居等进行组团发展,打造成河南著名的红色旅游标志。积极开发以山水观光、休闲度假为主题的绿色自然生态旅游产品,把该区建设成为在全国有较强吸引力的山水度假旅游经济区。豫东平原地区,重点建设太昊陵—老子故里旅游区,建设老子博物院、老子文化研究院,续建太清宫,将太昊陵建成中国姓氏的寻根圣地,把老子故里建成中国以老子文化为内涵的文化休闲体验区。此外该区应积极进行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景区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增设参与性娱乐项目,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培育文化旅游市场。
4结语
通过上文对河南发展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我们清楚的了解到虽然河南发展文化旅游业存在许多问题,面临很多威胁,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进行科学的规划,扬长避短,最终实现河南文化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从而使河南由文化旅游大省向文化旅游强省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