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同仁县草地资源现状调查

2009-03-08尼玛措

草原与草坪 2009年6期

尼玛措

摘要:采用地面监测,路线调查与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监测青海省同仁县草地生产力,植被状况,生态利用等。调查表明,共生产各类饲草饲料2542.9×104kg,其中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和秸秆分别占87.3%,28.9%和12.7%。冷、暖季草地可食牧草产量分别为1468kg/hm2和2046kg/hm2。按各乡镇排列产草量高低依次为双朋西乡、扎毛乡、瓜什则乡、多哇乡、兰采乡、曲库乎乡和半农半牧区。按草地类型的栽畜能力排列顺序依次为山地草句、高寒草句、山地草原、灌丛草甸、灌丛草原类、高寒沼泽和疏林。全县草地理论载畜量为61.7×104只单位。

关键词:同仁县;草地资源;草地生产能力;草地利用;草原鼠虫害

中图分类号:S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500(2009)06-0073-07

为了全面摸清青海省同仁县草地生产力、生态状况、草地利用、鼠虫危害、鼠虫害防治、水土流失、草地退化等,开展了草地资源与生态监测工作,本次监测采用地面监测、路线与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调查样地35个、140个样方,人户调查48户,清楚了全县草原鼠虫害、水土流失及退化等草原灾害的面积及危害程度,为生产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1调查地概况与方法

1.1自然概况

青海省同仁县地处N35°~Ol′35°47′,E100°23′~101°20′,全县土地总面积32.75×104hm2,其中草地面积31.80×104hm2,占总面积的97%,可利用草地面积为30.07×104hm2,占草地总面积的94.5%。年平均气温5.2℃,年平均降水量339.66mm,年蒸发量1453.8mm,年日照时数2413.1~2634.9h,年平均风速1.4m/s。牧区无绝对无霜期,牧草生长期只有110~115d,草地类型以高寒草甸类为主,牧草优势种为高山嵩草(Kobresia apygmaea)、矮生嵩草(K.hu-milis)、线叶嵩草(K.capillifolia)和黑褐苔草(Carexatrofusca)。同时还有高寒干草原类和山地草原类草地分布。草地类型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其基带为温性草原类,随海拔的升高依次为山地草甸類、疏林类、灌丛草甸类和高寒草甸类。

同仁县下辖10个乡(镇),75个村民委员会,349个牧业生产合作社,其中多哇、兰采、瓜什则3个乡为纯牧业乡,曲库乎、扎毛、双朋西3个乡为半农半牧业乡,其余4个乡为农业乡。该县是一个汉、藏、回等多民族聚居区,牧业经济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一定比重。2008年全县农牧业总户数为1.1708×104户,农牧业总人口为6.072 3×104人,其中牧业户数为2728户,牧业人口为1.462 6×104人,农牧业总劳力3.3501×104人,农牧业产值5625.25×104元(现价为1432.35×1O4元)(同仁县统计局统计数据)。

1.2草地资源状况

同仁县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多哇、瓜什则和兰采3个牧业乡。境内地形复杂,有山地、沟壑,相对高差2627m。按北方草地资源办公室规定的植物地形学分法,以植被盖度与植物的主要优势种命名法确定型的名称,共分7类草地,29个草地组,52个草地类型。以高寒草甸类、山地草甸类、灌丛草甸类为主,分别占草地总面积的51.2%,21%和8.2%。天然草原优势种以禾本科、莎草科、豆科植物为主,常见禾本科55种,占全县总种数的12.9%,莎草科16种,占3.8%,豆科29种,占总种数的6.7%,菊科48种,占总种数的11.5%。优势牧草较多,如禾本科的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披碱草(Elymussp),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l),莎草科的小嵩草(Kobresia parva)、矮蒿草(K.capillifalia)、苔草(CarEX sp)等。这些优良牧草占一定比重,营养价值高、耐牧性强、适口性好。

1.3调查方法

采用地面监测,路线调查与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监测了草原生产力、植被状况、生态状况、利用状况、鼠虫害、沙化等。依据农业部制定的行业标准《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中规定的计算方法,按暖季、冷季草地进行产草量测定,选具有代表性的l~2个草地类型作为典型样地,全县共选草地类型7个,样地35个,样方140个,每个样地设置3个1m×1m的测产样方,1个描述样方,草本植物种类分别刈割,并测定,单位面积产量取3个样方的平均值分析,灌木类和高大草本不设重复。产草量按暖季、

冷季测定草地牧草产草量,暖季草地可食草产量的牧草再生率按10%计算,由于2008年属丰产年,因此,草地产草量年变率按110%计,牧草产草量为干草,饲草饲料贮备人户调查48户。鼠虫害调查依据《青海省鼠虫害预测预报规程》,《青海省草原灭鼠治虫实施暂行办法》和《青海省草地鼠虫害、毒草调查技术规程》。先通过基层座谈访问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鼠虫害分布概况,再确定具体发生地点和分布区域进行定点调查、实地勾图,并用求积仪进行面积计算。根据设置样方内所发生的种类和数量多少,确定鼠虫害的优势种、普通种和稀有种。在鼠害高、中、低3种密度分布区设置样方,样方面积为1/4hm2,共设鼠害样方452个。鼠兔采用堵洞开洞法,在样方内沿洞道每隔10m,探查洞道,查清样方内的自然洞口及有效洞口数,计算有效洞口率。鼢鼠采用查清样方内的新鲜土丘群数法,计算有效土丘地群数。草原毛虫和蝗虫600hm2危害区随机取样3个,样方面积为0.5m2,共设虫害样方56个。鼠害灭效防前防后共取样方210个(防前105个,防后105个),高原鼹鼠防前平均/hm2新鲜土丘74.7个/hm2,防后平均新鲜土丘数为2.47个/hm2,平均灭效达97.6%,高原鼠兔防前有效洞口数810个/hm2、灭后有效洞口19.5个/hm2,平均灭效达97.6%,到了《青海省草原灭鼠治虫检查验收标准》规定的要求。草地退化根据植物种类组成,盖度,凋落物,生物量,土壤状况来确定土壤退化程度,水土流失面积由同仁县水土保持工作站提供。

2结果与分析

2.1各乡及全县草地的牧草总产量

2008年全县各类草地共生产各类饲草饲料2542.9×104kg,折合青干草2218.9×104kg,其中天然草地511.8×104kg,折算载畜量1.05×104只羊单位,人工草地495×104kg,折算载畜量1.02×104只羊单位,秸秆草107.8×104kg,折算载畜量0.22X104只羊单位(表1),分别占全县饲草饲料的87.3%、28.9%和12.7%。

2.2各乡天然草地产草量比较

2008年同仁县全县天然草地可食干草产量1 575kg/hm2,平均养羊2.94只/hm2,其中冷地型草地可食草产量1468kg/hm2,平均养羊2.94只/hm2,暖季型草地可食干草产量2046kg/hm2,平均养羊3.85只/hm2。产草量高低依次为双朋西乡、扎毛乡、瓜什则乡、多哇乡,分别为1635.5 kg/hm2、1866kg/hm2、1520kg/hm2、1600.5kg/hm2均高于全县平均产草量。兰采乡、曲库乎乡、半农半牧区产草量依次为1324kg/hm2、1222.5kg/hm2、1108.5kg/hm2,均低于全县平均产草量(表2)。

2.3各类草地面积、产草量及载畜量比较

2008年载畜量为山地草原类草地3.22只/hm2羊,山地草甸类草地、高寒草甸类草地3.70只/hm2羊,高寒沼泽类1.11只/hm2羊,灌丛草原类1.18只/hm2羊,灌丛草甸类1.19只/hm2羊,疏林类1.02只/hm2(表3)。

全县草地合理载畜量61.7×104只單位,实际载畜量56.4×104只羊单位,潜载畜量5.3×104只羊单位,从全县载畜量分析有载畜能力,但各乡镇除多哇乡、农业区之外,其他都有不同程度的超载,而且有些乡(镇)超载十分严重(表4)。

2.4草原鼠虫害现状

2.4.1鼠害现状经调查,天然草地害鼠种类主要有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高原鼢鼠(Myospalaxbailey),零星分布有达乌尔鼠兔(O.daurica)、高原田鼠(Microtus fuscus)、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等。高原鼠兔分布在海拔3400~4200m的冬春草地,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在缓坡数量多,活动猖獗,垂直分布的特点明显。主要分布区域在扎毛乡卡苏乎与泽库县交界处,多哇乡的交隆务村,以及瓜什则和兰采乡等个别地区零星分布。全县发生面积6.66X104hm2,危害面积5.91×104hm2。危害区有效洞口最高975个/hm2,平均323个/hm2,全部达到防治标准。高原鼢鼠主要分布在海拔3400~3 800m的山沟,阳坡地带以及多哇乡的交隆务、其日那、卡什加、东维和尖德;瓜什则乡的阿旦、阿洼、力吉,兰采乡的土方,麦苍、尕日哇、还去乎,扎毛乡政府附近,全县发生面积13.666 7×104hm2,危害面积9.90×104hm2,危害区新鲜土丘数最高630个/hm2,平均300个/hm2(表5)。

2.4.2虫害现状草原毛虫(Gynaephord alpherkii)主要分布在同仁县多哇乡的其日那、交隆务、尖德、卡什加、直跃和东维等村,及瓜什则乡的部分草地,全县发生面积1.33×104hm2,危害面积1.00×104hm2,危害区虫茧最高14粒/m2,平均3.6粒/m2。蝗虫(Eleo-tettix palis)在瓜什则乡的赛庆、力吉、郭进等村呈片状分布,分布面积4000hm2,危害面积2300hm2,危害区虫口密度最高44头/m2,平均30.5头/m2,全部达到防治标准(表6)。

2.5鼠虫害防治现状

2008年共防治鼠害3.3333×104hm2,其中高原鼠兔1.3333×104hm2,高原鼢鼠2.00×104hm2,完成任务达100%,平均灭效97.1%。高原鼠兔主要在扎毛乡的卡苏乎与泽库县多福屯乡交界地带进行防治,高原鼢鼠主要在多哇乡的尖德、其日那、卡什加村、直跃村和东维村防治,此项目的实施有效控制了扎毛乡、多哇乡两乡的重点危害区(表7)。

2.6草原退化现状

由于超载过牧、利用不当及风蚀、干旱、鼠害等因素导致草地退化,全县草地退化面积达4100hm2,占全县可利用面积的13.7%。其中,轻度退化面积1 000hm2,主要分布在兰采乡的还去乎、麦仓尕日哇、瓜什则乡的赛庆、郭进、多哇乡的交隆务、尖德村。中度退化面积2200hm2,分布在兰采乡的麦仓尕日哇、瓜什则乡的尕什加,多哇乡的尖德、其日那村。重度退化草地面积900hm2。三者分别占退化面积的24.4%,53.70%和21.9%。退化为“黑土滩”的面积1100hm2,占可利用面积的0.36%。同仁县退化草地分布特点是地点分散,呈星零分布(表8)。

2.7水土流失现状

同仁县属黄河流域,最大的河流是隆务河,系黄河一级支流,境内有牙浪沟、阿羊昂沟、江龙沟、交毛沟、羊智沟、浪加沟、曲麻沟和扎毛沟。数条河流分别从东西线汇入隆务河,形成“树枝状”。长期以来,大量开垦、乱砍、乱挖、过牧等导致沟岔河道断流,水源枯竭,

植被破坏,造成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植被退化后,流失的地表土同时带走了氮、磷、钾等土壤养分,使土壤肥力下降,牧草生长受到制约,水土流失加剧。经调查统计,同仁县水土流失面积1.50×104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5%。其中,中度流失面积8200hm2,分布在瓜什则乡的郭进村、赛庆村、兰采乡还去乎、麦仓尕日哇和土方村。强度流失面积3200hm2,分布在曲库乎乡的多哇村、江龙村、扎毛乡的牙什当村、和日村,保安镇的全都村,多哇乡的尖德村、交隆务和其日那村。轻度流失面积3600hm2,分布在年都乎乡曲么村、夏卜浪村,隆务镇的朝阳村和向阳村,分别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54.7%,21.3%和24%。

3建议

(1)对退化草地全面实行退牧还草、休牧育草、划区轮牧、灭鼠治虫等生态保护工程措施,使草地得以休养生息和自然恢复。积极开展人工种草,大力提倡利用暖棚进行舍饲圈养,减轻天然草地压力,不断加大畜牧业科技含量,增加牧民收入。

(2)建议各乡(镇)加强以牲畜安全越冬为主的防灾保畜工作,同时制定有效措施,根据牲畜超潜载情况加大年未牲畜出栏数,以减轻冬春草地压力。

(3)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草地的改良,防止水土流失。首先用围栏封育,其次进行灭除毒杂草、施肥、灌溉、补播适合当地的优良牧草等综合改良措施,并加强田间管理,逐步恢复天然草地植被。

(4)及时搞好鼠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结合生物、药物等方法防治鼠虫害,防治时期内必须注意二次药物中毒,充分提高草原的產草量,保护草地生态环境。

(5)发挥农牧结合的优势,广辟饲料来源。全县每年有农作物秸秆约2500×104kg,因此,应充分利用资源,大力推广秸秆氨化、微贮等实用技术,提高利用率、消化率,以减轻牲畜对草地的压力。另外利用川水地区较好的光热条件,发展人工种草,提高复种指数,扩大饲料来源,解决畜草矛盾。

(6)加强草地资源的法制管理。加强草原监理工作,用多种形式,多渠道,深入开展《草原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使广大农牧民熟悉和掌握好草原法,增强法制观念,懂得合理利用草原、保护草原。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实行以法治草是建设、保护草地生态环境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