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期盼
2009-03-06奚春雁
奚春雁
创刊整整五年了,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从2003年12月起到现在,《计算机教育》杂志从无到有,从月刊发展为半月刊,从一份不为人知的小刊发展成为影响因子超过1.0(科学出版社:《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2008)》)的专业刊物,这是所有编委和编辑们努力的结果,是广大师生关注的结果,是计算机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必然趋势。
创刊五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第四届全国计算机教育论坛”的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齐聚“榕城”福州,参加这次由福州大学承办的论坛。论坛在吴敏生校长盛情的致辞中,在李未院士高瞻远瞩的论述中拉开了序幕。共12个大会专题报告、10个分会场报告,报告人既包括了中国大陆计算机教育届的领军人物,也包括了香港和台湾的计算机教育专家,还包括美国纽约大学的资深教授。大会报告座无虚席,分会讨论气氛热烈。不仅如此,论坛期间,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还安排了两次参观,三次座谈。应该说,这是一次空前的盛会,在杂志传来喜讯,影响因子一跃突破1.0大关的时候,此次论坛的成功召开,对于《计算机教育》杂志来说,无疑是双喜临门。
刊物要办好,论坛要做大,因为专业期刊的职责说到底离不开十六个字,即“搭建交流平台,挖掘新思想,发现新人才”,只有这样,品牌才能树立起来,刊物才能脚踏实地地为行业发展服务。
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应该坐下来静静地思索一番,作为一份专业期刊,我们应当如何去发挥这种平台作用,如何去实现服务宗旨。
在目前的2000多所高校中,开设计算机专业的学校是847所,除去文科学校和少数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应该是所有专业中覆盖率最高的专业,是个大专业户。按每所学校招生100多名算,每年会有十几万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步入社会,这些毕业生会得到什么样的职业?他们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我们不仅要关注精英教育,更该着眼那些普通学校的普通教育。随着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进一步融合,等待这十几万大军的是我国各行各业的一线岗位。正如李未院士在第四届全国计算机教育论坛上的致辞: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从改造传统工业入手,通过工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实现精确测量、精确计算和精确控制,达到节能、减排、提高生产力的目标,从而使我国的传统制造业由大变强,这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一阶段的基本战略。今年政府改革最重要的一个亮点就是成立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强调工业和信息的融合。工业和信息融合的六个切入点是:产品开发和设计的数字化;制造和生产过程的数控化;企业和行业管理的信息化;流通和市场管理的网络化;更新知识结构,培养新一代产业大军;创建新兴产业,推进工业的延伸发展。”
新型的工业化建设为计算机专业的产业大军提供了无比广阔的就业空间,那么摆在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培养出越来越多适合社会发展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在此次论坛的分会场上,台湾铭传大学资讯学院贾丛林院长引发了一个很有趣的启示。大家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假如兔子不睡觉,乌龟是永远也追不上兔子的。可是乌龟不服气怎么办,他如何才能赢兔子呢?办法是有的,他可以跟兔子比游泳!
这个例子被用来形象地比喻名校和普通校、尖子生和普通生。如果尖子生不睡觉,普通生基本追不上尖子生,而尖子生又不太可能睡大觉,那怎么办?办法也是有的,让这些普通生用自己的游泳项目来比尖子生。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从事普通生教学的老师,就是要教会我们的学生找到自己的游泳池在哪里。
在台湾,一般学校的学生往往比不过台、清、交(指台湾大学、新竹清华大学和交通大学)的学生,但目前在大企业就职的白领中,高级别高薪水的职位倒往往是普通大学或民办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就业时没有台、清、交毕业生的计算机水平高,只好选择技术之外的管理和营销工作,但久而久之做下来,反倒学到了很多其他知识,争取到全面了解企业和管理企业的机会。
在两年前的“第二届全国计算机教育论坛”(武夷山)上,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周苏老师以一番“臭豆腐”宏论吸引了所有的参会者,他的观点主要有三,其一,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去作高端科研项目的只有少数人,大多数人会从事普通行业,甚至是过去看来很底层的行业,我们以“臭豆腐”来统称;其二,“臭豆腐”岗位不仅需要制作秘笈和经验工匠,更需要掌握计算机专业的现代应用型人才;其三,在“臭豆腐”制作和营销这个行业里,做得最出色的企业不是掌握祖传秘方最多,制作历史最悠久的企业,而是那些吸纳了新型计算机人才,将现代方法与传统工艺有效结合起来,并成功地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制作和营销的企业。
这种“臭豆腐”理论就像一股春风,给奋战在普通高校计算机教学岗位上的教师带来了信心,给几十万计算机专业的普通生带来了希望。在计算机专业经过大规模扩招,又险经锐减之后,我们真的需要重新认识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未来的广阔前途。
一个国家的教育无疑是面向全社会的,计算机教育更是覆盖面最广、普及率最高、迫切性最强的教育。教育的目标是齐头并进的,最薄弱的环节往往会影响整体水平,因此教育的着眼点要放在最基层的水平上,无论是国家教育部门还是致力于教育的大企业,都会以此来确定自己的工作重点。
在去年的“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评审中,天津师范大学和北京商务学院联合申报的课程“数据结构(C/C++)”被批准通过。这两个学校与全国名校或“211”学校都不沾边,在“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启动的三年里也基本没有类似的学校获此殊荣,但是此次的评审却开了先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在与微软合作的过程中,曾听到高校关系部张高博士这样讲,“微软与高校的合作,不光局限于大校名校,对于致力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院校也会尽力去支持。”“数据结构(C/C++)”是一门花了八年的时间进行改革的课程,改革的结果是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数据结构和C/C++的融合讲授提高了课堂效率,它别出心裁的授课方法还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这样的精品课程是有示范作用的。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占我国高校大多数的普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已经有很多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大公司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合作。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注意到这个问题,也相信在今后的校企合作中有更多的新消息、好消息,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适合新型工业化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为了行业的发展,专业期刊的任务就是要勇于架起这座桥梁,沟通企业和学校,沟通学校和社会。可喜的是,《计算机教育》这份计算机行业内唯一的一本教育期刊,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学校和企业的厚爱。
在杂志2005年第四期的“对话”栏目中,我们有这样一篇文章:《小荷才露尖尖角-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赴日实习生》,标题引用了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名句。在2009年的开篇,我突然想起了这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刚刚创刊五年的小刊,虽初露头角,却背负着期望,前面是辽阔的空间,头上沐浴着雨露和阳光。在这样一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作为杂志的编撰者,我们定当不骄不馁,为计算机教育事业举拳拳之心,尽扛鼎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