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藏高原塑造传奇西藏

2009-03-06

环球时报 2009-03-06
关键词:达赖喇嘛吐蕃藏区

●本报赴西藏特派记者 李 剑

如果为沧海桑田这个词找一个家,西藏最合适不过了。从一片浅海到地球之巅,青藏高原的海陆变迁足以令地质学家赞叹。然而,正是特殊的地理特点造就了西藏特殊的历史与文化。相对严酷的生活环境成就了称雄一时的吐蕃王朝,特色鲜明的藏传佛教征服了蒙古帝国的君主。如今,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仍然没有确定边界,而这段边界的争端与西藏的地理、历史都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

在世界最高的高原上

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主要是因为其高海拔和与之相联系的寒冷气候。记者从北京出发时,海拔表显示的数值是70,到拉萨时海拔已提升至3600多米。到后藏的萨迦采访时,海拔已达到4300多米。从实际情况看,西藏自治区4/5以上的土地海拔超过4000米。其实,在三四百万年前,青藏地区平均海拔为1000米左右,经过几百万年的强烈隆起,青藏高原成了当今世界最高的高原。正是由于海拔高的原因,记者在西藏各地采访时,经常感觉氧气不够用。不过,缺氧并不是来访者的专利,在登上藏王墓和藏王宫雍布拉康过程中,记者不时看到当地藏民和喇嘛停在半路上喘着粗气休息。路是西藏的另一道风景,从日喀则到萨迦的路就让人记忆深刻。记者乘坐的车翻山时一边是山涧,另一边是挂在悬崖上的冰瀑,遇到洪水冲毁路面的地段,车子还要从碎石上颠簸而行。更让人胆战心惊的是,由于路远司机在盘山路上也把车开到时速八九十公里。拐弯时,车子开始漂移,司机硬生生往回拉。在从萨迦回来的路上,记者身边多了一个胖大的喇嘛和一个强壮的藏族大汉。不过,即便多了三四百斤重量,汽车还按照那个速度行进。在路上,每次漂移时,几百斤的重量压向记者,把肺里仅有的那点空气都挤出去了。记者几次想下车喘口气,但司机说马上就到了。在这种期望中,一直又跑了100多公里才到。下了车才明白,西藏不同于北京,司机说的快到了和人们脑海中的印象是有差别的。

西藏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也泾渭分明,藏北高寒荒寂;东南部高山峡谷的垂直自然带更迭显著;南缘山地海拔较低,一派南国风光;自治区腹地有很多湿地和河谷冲积平原。西藏自治区原气象局局长索朗多吉对记者说,青藏高原的另一大特点是通过对季风的影响而影响整个中国和亚洲的气候。因此,西藏是气象观测的最佳地点,一些国外气象学家非常希望到西藏采集气象数据,或得到西藏提供的气候数据。

地理影响西藏的变迁

从地理上看,吐蕃王朝起家于山南地区的雅砻河谷地带。记者在当地采访时了解到,这里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土地肥沃,在地形、气候等方面的先天优势,让吐蕃先民在西藏腹地率先崛起。之后,松赞干布将都城迁到了自然条件更好、与外界交往更便利、更利于控制归顺部族的拉萨。此时吐蕃的强大依赖于两个因素,一是强悍的军队,另一个就是来自阿里的原始宗教苯教。吐蕃人是由西藏各个地区的人不断融合形成的,这些面对严酷自然环境的原住民没有强悍的性格是很难生存下来的。除此之外,吐蕃历代赞普所尊崇的苯教来自藏北阿里地区,它是人们生存常受到自然威胁时产生的一种自然崇拜,能够巩固王权、安抚百姓。吐蕃的强大引起了唐朝的不安,为稳定西部边疆,唐太宗力主唐蕃友好。而松赞干布也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娶了唐朝的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尺尊公主,他的另外三位王妃也都来自各踞一方、实力很强的三个部族。吐蕃王朝的政权由此得到极大稳固。

经过几百年的割据,西藏再度统一已经到了元代。早在成吉思汗时期,蒙古统治者就十分重视西藏和藏传佛教,一方面是因为统一中国大部分地区后,蒙古的战略重点是中亚和欧洲地区,拉拢西藏可以牵制南宋,为统一全国做准备;另一方面,蒙古统治者已经在寻找一种能够帮其“治国”的宗教代替原始的萨满教。正是迎合了这一需要,后藏的萨迦派崛起并统一了西藏。西藏成为中国元朝中央政府治理下的一个行政区域。自元以后,历经明、清、民国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西藏始终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

大藏区与“藏独”如痴人说梦

地理对于西藏历史的演变异常重要,在现实中,同样如此。达赖喇嘛在其达兰萨拉所谓的西藏“流亡政府”的大厅中,悬挂着一幅所谓“西藏版图”,包括现在的西藏自治区和整个青海省,新疆的1/5地区,甘肃的2/3地区,四川的2/3地区,云南的一半,面积达24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总面积的1/4。这就是达赖喇嘛集团鼓吹的所谓“大藏区”。而达赖喇嘛集团一直鼓吹的所谓“中间道路”,其核心内容就是“大藏区”和“高度自治”。

其实,从行政区划上来看,中国从来没出现过大藏区。瑞士学者米歇尔·泰勒写过一本名为《发现西藏,从马可·波罗到大卫-妮尔》的书。书中写道:“吐蕃州如此之大,以至于其中有8个小王国。吐蕃虽然归附于忽必烈,但该地区仍由萨迦派最高的喇嘛治理,而且其权力也仅在吐蕃中部的宽阔谷地得到承认,其他地方则由相互对立的小头人维持着一种无政府状态”。其实,按方言分,中国有三大藏族聚居区,达赖喇嘛和噶厦政府名义上管理卫藏,但日喀则所在的后藏归班禅大师管理,达赖喇嘛很难插手。康巴地区很早就建立了土司制度,即由中央政府授权少数民族地区的部落首领管理当地事务,土司的职位可以世袭。因此,达赖喇嘛对康巴的所谓管理是比较松散的。至于安多地区更不是西藏政权所能管理的区域,元代以来其基本处于中央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

除了达赖喇嘛梦中的“大藏区”,还有一个更现实的政治地理问题,那就是中印边界问题。在历史上,有喜马拉雅山作为天然屏障,中印两国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习惯线来作边界的。直到英国占领了印度,英印政府不断实施侵占西藏的阴谋,这才给日后的中印边界争端埋下了祸根。中国和印度接壤的边境地区绝大部分在西藏,一小部分在新疆。整个中印边界争议地区的总面积为12.5万平方公里。对于今天的中印边界西段,19世纪末,英国陆军少将约翰·阿尔达炮制过一份“阿尔达版图”,把包括今天西段争议地区在内的大片土地并入了当时的英国殖民地印度。而在中印边境东段,英国殖民者也在地图上画出那条“有名”的“麦克马洪线”。目前中印边界问题仍悬而未决,但双方已签订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

至于所谓的“藏独”问题就十分可笑了。1947年,西藏地方政府派了一个代表团到印度参加泛亚洲会议。为表示自己是“独立”的“国家”,需要有国歌。代表团的一名成员会唱20世纪30年代流行于上海的《桃花江上美人窝》,于是请人记谱,找乐队演奏了这首“国歌”。从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不难看出,“藏独”分子只是极少数跳梁小丑,绝大多数藏族同胞都是忠于祖国的。1931年5月,九世班禅大师在新亚细亚学会第三次会员大会上发表了题为《西藏是中国领土》的演说,其中有一句话:“西藏为中国的领土一层,想诸位对于西藏历史都有深刻研究与认识,毋庸多赘。”由这句话记者想到的是,希望所有的中国人都能牢记西藏的地理与历史,牢记这片神奇土地上的辉煌与屈辱,牢记西藏与祖国之间的血脉相连。▲

猜你喜欢

达赖喇嘛吐蕃藏区
心胸
唐德宗时期唐蕃关系探析
中央高层曾多番争取达赖喇嘛
大唐VS吐蕃:谈判拼实力
大唐“孔明”:平定西南,开拓万里
甘孜藏族自治州派出所遭冲击 警察开枪自卫
冲击派出所扰乱藏区不得人心
本期导读
高雄市长要升“藏独”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