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意表达,我们还需学习

2009-03-06

环球时报 2009-03-06
关键词:兽首民意民间

张胜军

追讨圆明园兽首事件无疑为观测国际关系中的民意及其表达方式提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案例。在这次追讨过程中,中国的民意得到表达,特别是中国民间力量在这次追讨中表现出来的运用宣传、法规的能力,显示出中国民间力量的日趋成熟和理性。尽管临门一脚有失水准,影响了整体效果,但也因此彰显出加强对民意及其表达技巧研究的必要性。

网络信息时代,民间力量从后台走向前台似乎是一种必然。从去年奥运圣火传递以来,中国的民间力量引起国外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中国对外关系中一个非常突出的因素。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中国民间力量的展示手段,往往有违常规,表现形式非常复杂,但它是民意的一种表达,值得尊敬和研究。民间有大量的智慧,不过,因为其还不成熟,在有些事情的处理上缺乏远见,也带来不少麻烦。如何看待和引导中国民间的力量因而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民意”常常部分化身为“国家意志”或者“国家利益”,直接以民意为武器的外交角逐并不多见,相关的理论论述也不太清晰。人们经常谈起的“公共意见”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民意,而且一般作为影响国内政策形成的一个因素来谈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民意在国际关系中不重要,相反国际关系中的民意常常被当作“尚方宝剑”来使用,不用则已,用则志在必得。例如,在加入欧盟或欧元区这样重大的问题上,有的欧洲国家采用的“全民公决”就是这样一种民意的表达。这其中的关系正好和我们的日常经验相反。在国际关系理论中,民意才是老大,是不可以轻易出面的。政府才是民意的仆从,一般的事务都由政府经办,不是遇到大事,民意是不可轻易出马的。可见,民意虽是利器,但运用它必须审慎,而且不宜频繁使用。把握民意、勿杵逆民意是处理国际关系的行为指南,民意对决却是国际关系中应该竭力避免的局面,因为诉诸民意对决往往意味着危机升级、局面失控和政府失职。

正因如此,在民意所向的追讨圆明园兽首事件中,民意表达的方式就成为问题的关键。从事件本身来看,中国政府和民间力量都尊重民意,采取了相应的行动。然而,民间力量与民意并非同义词。谁代表真实民意,以及如何合理地表达出来,其实就是中国民间力量健康成长和民意表达止于至善的关键所在。民间关系的良性互动可以为国家关系的改善、发展奠定厚实的民间基础。民间关系的恶化也会对国家关系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针对中国民间力量的成长和民意表达的方式,笔者认为特别要重视以下三点:

第一,要慎重对待民意。民意不是一个可以被随意应用的概念,真实民意其实都要有一个客观标准。民意调查就是为了取得真实民意的一种方法。慎重对待民意与发挥民间力量并不矛盾,这是因为民间力量发挥作用的空间并不只是表现在表达爱国的理念这一层面,而可以通过更宽广的领域为国家外交和国家利益服务。

第二,民意表达要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原则。民意表达方式千差万别,但不宜采取过激的行动,除非万不得已。民意表达止于至善就是站在理性的立场,以求配合良好、产生预期的效果。

第三,中国民间力量的民意表达要朝着理性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表达民意不是比声音大小,更不是比情绪激烈。民意表达不追求毕其功于一役,而是要依托民间力量的制度性和非制度性区域网络构建,采取摆事实、讲道理并且以专业化的技能来争取人心、友谊和尊敬。

就民意本身我们也不能狭隘地理解,因为民意的内涵同样是丰富而多元的。中国民间力量所表达的民意不应仅仅是维护自己正当权利,而是应该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在人民之间建立起互信、互利、平等与协作,促进世界和平、追求人间正义,让中华文明的力量跨越国界,协和万邦,成为全球文明发展史中有益的组成部分。圆明园兽首追讨事件带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即便我们因此而拿回了文物,我们因此而失去的东西可能更加宝贵。中国的民意表达要达到止于至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兽首民意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民意更关注事件真相
浅谈民意与司法适用的关系
央企高管薪水何时不再是民意问题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