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媒从两会解读大陆善意

2009-03-06

环球时报 2009-03-06
关键词:李肇星两岸关系马英九

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李春明 本报特约记者 向 蕾

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台湾被以独特的视角进行解读。首先这被强调为自马英九上任以来大陆发表的首个政府工作报告。《工商时报》等媒体评论说,大陆对台工作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善意,不仅表明两岸关系大为改善,同时也给了台湾民众战胜经济衰退的信心。

“两岸关系首度降温”

温家宝在报告中说,要继续全面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推动签订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并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努力增强两岸双方政治互信。他还说,大陆愿意通过协商对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探讨两岸政治、军事问题,为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创造条件。

这番话引起外电普遍关注,岛内媒体尤其重视。5日的《工商时报》分析说,温总理的台湾工作报告基本延续了“胡六点”的基调,展现前所未有的善意,这也显示两岸关系确实大为改善。该报还发表题为《打败衰退,出现助力》的文章说,“去年温家宝在中外记者会上曾表示,为了台湾同胞的利益,我们甚至愿意作出必要的牺牲”。马英九上台后,两岸关系紧密互动,如今已逐步接近最核心的关键,即两岸如何建构过去15年都无法碰触的经济合作架构, 逐步走向敏感性更高的议题,“北京也透露出对此谈判的积极态度”。文章举例说,商务部长陈德铭、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和前外长李肇星均表示,大陆愿意与台湾积极协商两岸综合性经济合作机制。

《联合报》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两岸关系的进展。文章说,全国政协会议3日开幕,政协主席贾庆林的工作报告按惯例提到两岸关系,但台湾问题仅被轻轻带过,文字只有港澳事务的一半,“这也是两岸关系首度降温”。马英九本人4日表示,两岸大三通的实现,已让双方紧张关系降到历史新低点。“总统府”发言人5日表示,两岸之间如果能持续释放善意,对两岸关系往和平发展方向迈进,将会有所帮助。

亲绿的《自由时报》说,这次两会谈及对台工作,只字未提及反“台独”,显示“马英九上任后,中国官媒认为遏制台独已非重点,今后要落实体现胡六点的新定位,即两岸始终同属一个中国,领土和主权不存在分裂问题”。民进党文宣部主任郑文灿5日称,马英九在“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名称上打转,以为改了名字就可以回避政治问题,但温家宝提到一中框架,刚好否定马英九ECFA不涉及政治、纯为经济议题的说法。国民党“立委”周守训等人则认为,大陆当然会针对自己的立场做表述,不必刻意拿放大镜检视,重要的是台湾准备多少筹码,争取谈判空间。

期待赴台游的500亿商机

两会聚焦经济问题,岛内媒体空前重视,纷纷派出最强采访阵容。以中天电视台为例,海外中心副总监许书婷亲自率领大陆新闻中心几位资深记者组成采访小组,并与香港亚视联手出击,双方资源互助,力拼从关键两会看全球如何走出金融海啸。中天新闻总监廖福顺说:“2009年是关键的一年,两会是关键时刻。”

“北京组织百万人游台湾”这几天成为岛内媒体报道的焦点,也是台湾从两会获得的重要商机之一。《工商时报》5日报道说,日前曾来台北考察的中国国家旅游局前任副局长张希钦在出席政协会议小组讨论时透露,为拓展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北京某大型国营企业已规划以包机形式,推动“百万人赴台旅游项目”。该报分析说,大陆2月底刚刚批准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的1.2万名员工搭豪华游轮赴台,“这是两岸历年来规模最大的旅游团,在台湾的直接消费可望超过6亿元新台币。以此估算,北京百万人赴台旅游可为台湾带来500亿元新台币的大商机,旅游、观光及零售业者将直接受惠”。文章还说,在大陆的政策背书下,各地方政府纷纷抢食赴台旅游大饼,其中江苏、山东及福建的态度最为积极,像江苏省已经激活“万人游台活动”,首发团已经抵台。《中国时报》报道说,受此激励,观光股5日成为大盘领头羊,包括国宾、六福和凤凰等多个股票涨停,但“百万人游台规划难度也相当高,假设这100万人在一年内来台,平均一个月就8万人,一天要有2700人,航班恐怕无法负荷”。凤凰旅行社负责人也表示,价格仍是目前接陆客团的最大挑战。

感受更开放的两会

在有关两会的报道中,几家台湾媒体不约而同地使用了“更开放”和“更包容”等词汇。《中国时报》说,今年两会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变革,过去奏国歌的惯例改成了唱国歌,而且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了争取自己提交的议案曝光的机会,更是从过去的沉默是金、遇到采访能推就推,变成畅所欲言,不再和媒体躲猫猫,甚至还会询问记者的意见。

从两位发言人的讲话,岛内媒体也感受到大陆的善意。《联合报》说,全国政协会议发言人赵启正和人大会议发言人李肇星,都以亲民、幽默风趣著称,“来自上海的赵启正,回答记者问题时脸上总是带着微笑,经常为记者的问题下一两句注脚,引来哄堂大笑……李肇星则在谈话间多点朴实,喜欢对记者循循善诱,走类似农民教师的乡土路线”。《中国时报》说,“铁嘴钢牙”、“诗人外交家”和“农民本色”等,是大陆媒体对前外长李肇星的形容,“而对台湾民众来说,对他最深的印象恐怕就是过去他狠批台独分子不会有好下场的模样。如今,卸下外长一职,李肇星也卸下了以往外交场合上强硬的姿态,妙语连珠,侃侃而谈”。他以“女娲补天”形容台湾是块遗漏的瑰宝,并表示愿意去台湾看看,让不少人为之动容。《自由时报》也说,担任人大发言人的李肇星笑脸迎人,不同以往当外长时对台湾“屡屡直斥”。

《工商时报》分析说,两岸当局在两会召开之际,都传递出两岸当前气氛史无前例缓和的讯息,“这样的气氛营造,将有利于两岸双方在经济议题上更进一步的合作。至于如何延续两岸的友善氛围,并共创经济合作的双赢局面,则是两岸当局接下来最大的挑战了!”▲

猜你喜欢

李肇星两岸关系马英九
李肇星爬树养生
卖水果
不够用
李肇星和儿子父爱不可或缺
上万猪农扔粪抗议马英九
马英九接种 甲流疫苗
李肇星对话台湾记者
鹰爪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