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默许富豪攀附政治领袖

2009-03-06

环球时报 2009-03-06
关键词:希拉克萨科齐法国

●本报驻法国、美国、英国、德国特约记者 肖 遥 黄晓闵 霍斯欧 青 木

当法国拍卖行佳士得因圆明园兽首拍卖风波被置于风暴眼时,佳士得幕后老板的身份也被媒体逐一挖了出来。他是法国排名第五的富豪,他被称为“艺术教父”,他掌控着显赫的商业集团和媒体,但这些似乎都比不上他另外的光环———他的势力大到可以帮助前后两位法国总统,他是萨科齐与希拉克私人圈子里的座上宾,他有权自行出入爱丽舍宫。在西方,像佳士得老板这样的“通天”人物很多,以至于“总统和老板们”成了媒体竞相挖掘的新闻。虽然这些西方领袖大多以毫不避讳的方式来处理此类交往,以显示其中并无“秘密”,但却平息不了公众的连番质疑。在美国,有人笑称,白宫就是由一群富人出资租下的豪宅,而住在里面的那个人,不过是他们的共同代理人而已。

佳士得老板帮了两任法国总统

佳士得曾是一家英国公司,就如同英国王室是由法国诺曼底人于11世纪渡海征服英国而建一样,法国人佛朗索瓦·皮诺于1998年购下了这家拍卖行。现年73岁的皮诺被视为法国的“商业传奇”。看看聚集在他旗下的品牌吧:世界顶级时尚品零售业集团“巴黎春天”、奢侈品牌“伊夫·圣洛朗”、“GUCCI”、法国销量最大的书籍和文化用品连锁店“FNAC”以及法国三大杂志之一的《焦点》,它们无一不是声名显赫。2007年,皮诺在世界富豪排行榜上位居第34位,是欧洲排名第10的富翁,个人财富近100亿欧元。

法国商人贝尔热此次靠佳士得进行“世纪拍卖”绝非偶然,作为已故著名服装大师伊夫·圣洛朗的生活伴侣,贝尔热与圣洛朗的大老板皮诺自然交情不浅。在拍卖兽首之前,贝尔热也是通过皮诺的《焦点》杂志发表“西藏自由换兽首”的要挟论调的。《焦点》杂志对中国的报道向来持偏保守的立场,热衷关注人权、西藏等问题。在去年6月圣洛朗的葬礼上,前来吊唁的皮诺与法国总统萨科齐表现出的亲密,让人们注意到了他们非同寻常的关系。

谈起这两人的关系,还要从皮诺与前总统希拉克的交往说起。法国《世界报》曾说:“坐到总统的位子上,通常身边朋友都不会多,希拉克有十几个朋友,皮诺就是其中重要一员。”该报透露,希拉克1981年任巴黎市长时,家乡选区有一个企业濒临倒闭,会导致20多人失业。这对希拉克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的选票取决于此地的民意。于是,他向好友、巴黎大区议会主席吉罗求救,后者便将皮诺介绍给了他。精明的皮诺深知希拉克的实力,便立即乘私人飞机赶赴当地,斥资买下那家企业,挽救了失业,帮了希拉克的大忙。两人从此建立起了交情。5年后,希拉克当选总理,皮诺又一次帮忙。他收购并挽救了法国胶合板头号企业ISOROY,给希拉克提供了一个过硬的政绩。到1995年总统选举时,两人的亲密程度已经到了皮诺的城堡就是希拉克竞选休息之地的地步。竞选获胜后,希拉克一家首先和皮诺一家庆祝胜利。此后,两家走动频繁,希拉克甚至常常溜出爱丽舍宫到皮诺家用餐。

上世纪90年代初,青年政客萨科齐走进了希拉克的圈子,并与皮诺结识。那时他可能没有想到,皮诺会是他政途上的“贵人”。1995年总统大选时,萨科齐倒戈站在竞争对手一边反对希拉克,但结果希拉克获胜。萨科齐的政治生涯因此进入低潮。当他想重新靠拢希拉克时,却已经被视为“叛徒”。就在此时,皮诺出面居中调和,在希拉克面前说了许多萨科齐的好话,使两人慢慢地重归于好。那段时间,萨科齐周末常与皮诺一家骑自行车、郊游。而皮诺认定,这位年轻、雄心勃勃的政界新秀可能前途无量。2002年,萨科齐支持希拉克连任后,进入政府先后担任内政部长、财政与经济部长等职,老友皮诺则成了他的经济事务顾问。萨科齐当选总统后,皮诺就成了他最亲近的朋友之一。有意思的是,皮诺的儿子、巴黎春天集团现任总裁亨利·皮诺以另一种方式与萨科齐政府搭上了关系。今年年初,萨科齐的美女司法部长达蒂未婚生女,而亨利被传就是孩子的神秘父亲。

萨科齐在富人堆里“如鱼得水”

皮诺并非萨科齐唯一的“富朋友”,因为萨科齐可能是法国历史上最敢于结交富豪的总统。《新观察家》杂志曾披露他令人吃惊的私人圈子:除了最重要的友人皮诺外,奢侈品牌路易威登集团的老板阿尔诺是萨科齐和前妻塞西莉亚的证婚人;《世界报》董事会主席明克在他竞选总统时为其充当媒体代言人;拥有包括《巴黎竞赛》周刊在内的欧洲最大期刊集团拉嘎代勒传媒集团老板拉嘎代勒被萨科齐亲切地称为“我的兄弟”;欧洲著名的工程集团布依格的老板布依格是萨科齐儿子的教父,也是他与布吕尼的证婚人;此外,名单中还有《费加罗报》老板达索,哈瓦斯广告集团老板、亿万富翁伯罗莱等人。

萨科齐不止一次被媒体曝光花富朋友的钱外出“潇洒”,对此他从不掩饰。2007年当上总统后的第一个假期,萨科齐就应伯罗莱之邀携家人前往地中海岛国马耳他度假,费用由伯罗莱埋单。反对党当时就质疑总统与大企业间的这种联系“令人担心”。同年8月,萨科齐夫妇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度假,租住别墅的4万多美元由巴黎一家珠宝店老板和某美国奢侈品牌巴黎分公司公关经理共同埋单。面对外界的质疑,总统府曾回应说,如何度假是萨科齐的“私事”。几个月后的圣诞节,萨科齐又带着妻子搭乘伯罗莱的私人飞机去埃及度假了。《焦点》杂志题为“萨科齐和老板们”的文章说,萨科齐在老板中就像水中之鱼一样自如,“他喜欢挤进富人排外的圈子,并最终与他们建立良好关系”,萨科齐在财政部任职时口号十分明确———“国家帮助实业家,这不是一种权利,而是一种责任”,这显然深得企业界的欢迎。法国观察家注意到,正是这些企业界主流人物的支持,萨科齐才在政界获得诸多资源,而这些老板也把他视为能够进行真正有利于企业界改革的人物。

当然,对萨科齐如此做法的质疑声也一直不断。一些法国媒体明确表示,萨科齐有“为小团体牟利”之嫌。2005年《巴黎竞赛》周刊因刊登萨科齐当时的妻子塞西莉亚“红杏出墙”的照片,导致该杂志总编辞职、集团董事长换人。2007年6月八国峰会时,法国电视一台一位新闻主持人在电视直播中形容新科总统萨科齐是“在大人宫殿里激动的小男孩”,此后又多次批评萨科齐,最终遭撤换。这些事都引发法国左翼政党和舆论的批评,认为萨科齐通过与媒体老板们的关系,形成了对媒体的控制,这在民主自由国家非常罕见。

美国“大款伴总统”受质疑

上任没多久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在因为他的富朋友遭受质疑。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美国每换一任总统,据称就有近万个职位随之更替。在奥巴马新政府空出的7000个职位中,有近3000个由总统直接任命。最近引起争议的是,白宫日前传出风声,称奥巴马竞选时的主要金主、前花旗集团副总裁路易斯·萨斯曼可能出任驻英国大使,结果招致舆论哗然。其实,历任美国总统都把驻外大使的肥缺作为政治酬庸送给亲信或金主。但奥巴马是高举“变革”大旗上台的,因此马上有人指责他搞酬庸任命,批评他任人唯亲,更将之与伊利诺伊州的卖官州长相提并论。美国著名博客新闻网站“每日野兽”的文章说:“这是一个很奇怪的国家,前不久人们还在为州长卖官而愤怒。如今,大家却欣然接受总统公然将官职卖给筹款人。”

加拿大《金融邮报》1月一篇题为“奥巴马的亿万富翁朋友”的文章说,谷歌CEO埃里克·斯密特、赛门铁克CEO约翰·汤姆森等科技新贵,梦工厂联合创始人大卫·格芬,芝加哥对冲基金创始人肯·格里芬以及索罗斯和巴菲特等亿万富豪,都早早表态支持奥巴马,并出钱出力,为其迈向总统宝座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实,这种“大款伴总统”的现象一直是美国民主政治畸形发展的产物。美国每四年就有一次大选,中间隔两年有一次中期选举,加上各级议会选举,美国无时无刻不处在选举状态。近几十年来,美国的选举开支增加迅速,以至于有心参政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筹集足够的竞选经费。若无法“伴上”一两个大款,参选之路将会万分艰难。这些富豪虽说不可能每人都能从奥巴马那里公开拿到好处,但他们对新政府的政治游说能力无疑会得到增强。有人说,如果政治人物不知道感恩、回报,那他的政治生命将会提早终结。事实上,总统要想帮助一个行业也很容易。《华尔街日报》说,在奥巴马80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法案中,谷歌公司有望因信息技术的投入而获益;通用电气、卡特彼勒等电气器械设备制造商将在3000多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入中赚取利润。而这些公司的总裁不少已被任命为奥巴马的经济顾问。

华盛顿智库卡托研究所执行副总裁大卫·波阿斯认为,由于政府变得庞大而且权力越来越集中,致使富人们想方设法地参与到政策制定中。对此,公众已越来越表现出不满。因此,自去年当选以来,奥巴马已有多项拟任命富豪朋友为政府官员的计划胎死腹中。比如曾任奥巴马竞选委员会财务主席的女富商潘妮·普利茨克以及谷歌CEO斯密特,都是因巨大的社会压力,分别放弃了商务部长和政府首席技术官的机会。

西方领袖为何不避讳交富朋友

在西方,富豪结交领袖惹出事端的例子不少。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披露,在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F1)老板秘密捐给工党100万英镑后,1997年任首相的布莱尔亲自要求免除F1禁止接受烟草生产厂商资助的规定。此前,布莱尔政府打算全面推行这一禁令。此事甚至在工党内部也招致非议。德国前总理施罗德与瑞士著名出版集团荣格集团的老板荣格是因同样酷爱雪茄走到一起的。当年荣格在柏林出版权威政治杂志《西塞罗》时,首期几乎就是“施罗德专刊”,结果招来德国媒体的痛批。施罗德退休后,被荣格聘为顾问。

为何西方领袖并不避讳与富豪出双入对?法国地缘政治学专家皮埃尔·皮卡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解释说,在法国等西方国家,公法和私法领域分割相当清楚,由于政府部门无权介入私法领域的商业和企业活动,因此政界对企业界最大的帮助就是制定有利于企业的政策和法律。皮卡尔说,虽然这样的关系越来越受到质疑,但法国并没有禁止政界人士与商界人士交往的法律,只要没被查出行贿受贿,就没问题;此外,各国也有要求政客每年通报与商界人士交往情况以及接受资助须上报等监督制度。英国公共政策研究所学者邱尔特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富豪与高官结伴的现象让英国老百姓愤恨不已,人们常将这些人比作“穿着西装的骗子”,但多数情况下,政治人物会很小心地将优惠政策传递到商界,让公众无可奈何。他说,按照英国的法规,离任政府大臣在接受与其过去负责行业相关的商业职务前,必须接受议会的问讯,但这套做法往往流于形式,“看看布莱尔政府离任大臣们的去向就知道了”。德国洪堡大学社会学家威斯巴格勒教授认为,无论如何,从道德层面上讲,这样的紧密交往必然引起公众的误解和质疑;从制度层面讲,则可能毒害西方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已重创了西方体制的今天。▲

猜你喜欢

希拉克萨科齐法国
莫奈《睡莲》[法国]
法前总统希拉克肺部感染入院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法国浪漫之旅(二)
萨科齐现场督战抓嫌犯
布朗与萨科齐在G20上的“妥协”
法国凯乐美我涂我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