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晓牧的新作看移民文学的转型
2009-03-04吴岩
吴 岩
移民文学遭遇平坦世界
多年以来,移民文学的作家一直是异域世界的探索者、异域体验的展示者和异域风情的转述者。改革开放以来,移民文学继续通过强化这些异域经验、体验或风情,给内地读者提供从未有过的精神粮食。在这些作品中,留学美国的作家不但让纽约第五大道、华尔街金融大厦、中产阶级汽车洋房、迪斯尼魔幻世界、或美国司法过程与总统竞选过程频繁出现,以便使美国陌生化,更让诸如偷渡客的东藏西躲、白人雇主的无礼盘剥、为生存捡拾垃圾的尴尬、甚至为了获得奖学金出卖自己的身体与灵魂等情节跃然纸上。于是,美国成了一个令人爱恨交织的世界,一方面,它是中国人向往的金山银海,“自由世界”,“人间天堂”;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严酷法律和异种文化枷锁的世界,一个种族歧视强烈的世界,一个金元崇拜的、没有廉耻的世界。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自集体主义群体的中国人,将逐渐体验到个人主义的价值,体验到努力所能获得的收获。主人公常常是站在冰火两重天的边缘,他们只要努力打拼,就能进入花团锦簇的天堂美国,而如果稍稍软弱或犹豫,便会坠入万劫不复的地狱美国。移民文学中因此充满了令内地人无法想象的成功的风光和失败的自毁,而架设这一桥梁的个体行为,就是无休止的自我奋斗征程。《北京人在纽约》、《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我在美国当律师》还有大大小小的读物,传达的基本上都是同一主旨。但是,这种万古不变的异域陌生化撰写策略,在一个全新的时代里,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2005年美国记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出版了《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The World Is Flat: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鄄first Century)①。三年来,该书屡获好评,在《纽约时报》、《商业周刊》、亚马逊图书网站上排名持续领先,还获得了英国金融时报/高盛财经图书大奖等多项奖励。包括比尔·盖茨在内的商界领袖都热诚地推荐该书。书中,弗里德曼通过认真分析后指出,政治全球化正在加速,世界之间的障碍正随着互联网的发达而减少,一个认同自由民主思想的全球化社会正在生成。其结果,是一个全新的基于网络的环球竞争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任何地方的个人或群体,将不再受到地理、空间、时间、语言的限制,共同参与国际竞争。这就是所谓的“平坦的世界”。平坦的世界不是一个未来的乌托邦。作者通过对中国、印度、美国和欧洲的多次访问后得出结论,这一世界正在形成而且已经形成。在这个新世界中,企业流程和商业模式都发生了改变。各地的竞争者正通过这个平台,独自地开始跟其他国家的对手展开博弈。
世界是平的,其实是人类古老的想象。中国古代就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在西方以及阿拉伯世界,把世界确认为一块平坦陆地的想法也多少可以找到一些代表人物。但弗里德曼的平坦世界,是一个全球的个体通过互联网抢占同一工作,分吃同一蛋糕的世界。这样,任何国家早先具有的优势,可能正在消除。硅谷的未来,将因为这种全球竞争改变面貌。各国的精英,只要通过互联网,就可以直接被硅谷所雇佣,不必一定要移民当地。反之,移民者在另一国家可能因为自己缺少相关技能而无法找到工作。以往因为历史和地缘造成的技术垄断优势,在新的时代里,将荡然无存。美国和中国,处在同一大蛋糕的边缘。
虽然弗里德曼认为,这样的进程早已开始,但它是否在文学中有所反映,还难于判断。身处中国,我们能亲身感受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那么,在一个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极大地缩小的今天,从本土进入美国或其他发达国家留学的学生,又会是怎样的感受呢?他们还将采用同样的策略、撰写同样类型的陌生化文本吗?
《旧金山的新移民》新在哪里?
2008年4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旅美作家晓牧的小说《旧金山的新移民》②。“这位生于70年代、上世纪末赴美、在创新之都硅谷担当电脑工程师”的壮族女作家所撰写的最新留美小说,不可避免地成为考察的对象。
《旧金山的新移民》讲述的是1999到2005年之间作家这一代人的美国经历。故事中生活着多对性别对称的主人公。东舟,一个曾经在北京中关村售卖盗版光盘的男孩,在舅舅和奶奶的协助下来到美国,先后经历了求学和打工过程,最终成熟为一个能在美国独立生存的个体,并获得了美丽的明月的爱情。在这条主线之外,有明月的好友云妮与美国穆斯林菲力之间的感情纠葛,有四季、韩溪和加斯汀之间的心灵缠绕,有林冰洋和克利斯汀、成浩和菲菲、韩藉中学生智恩跟中国留学生无忧的种种爱情,小说中还有东舟家庭内部成员的复杂情感关系……甚至有东舟奶奶与白人老友劳伦斯的朦胧情谊。所有这些,都描写得动人传神。配上美国清丽洁净的大自然和硅谷严格的后工业秩序,小说完整呈现了一个时期美国生活的真实面貌。而在这些微观生活场景之外,撼动人心的“9·11”事件和金融危机,则拨响了故事的场外之音。
作为一位“文学硕士”出身、发表过多部中长篇小说的作者,晓牧的这一新作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第一是文笔简洁流畅。正是这种简洁的文风,使小说清新可爱,开卷便可直达终篇。文风也是一种时代的风貌。硅谷工程师的那种逻辑与干练从这一文风中体现出来。第二,小说中展现了一种与以往其他作品有所差异的生活侧面。新时期早期留美小说中那种刻意渲染的、多少有些沾沾自喜的“奋斗”与“自强”描写不见了,自我的发现过程被轻掩到爱情体验的曼妙生活当中。在场景方面,早期小说刻意展现的美国地标也基本上跳出了选材的范围,而不为人知的俄亥俄州的小小湖泊、山峰出现在小说中。就连硅谷这样大名鼎鼎的创新之都,也没有被作家强烈渲染,只是在不同的几个地方略微提及。第三,小说中人物的职业选择,跳出了以往多集中在打工仔、外卖者、从商者、大学教师等几个行业,而把私人侦探、心理大夫这样比较依赖语言和文化背景的职业纳入了角色选择的范畴。这种选择既反映了中国人在美职业的拓展,也增加了移民文学的职业广度。第四,小说展现了70年代出生者与“老三届”或新时期开始时的留学生之间的差异。爱情成了生活的第一主线。那种为了挣钱而打工奋斗的情节几乎扫出了全书。钱已经不是留学生关心的问题,他们的家庭可以供给,或者,他们本人对挣钱一事根本没有关注。而生活、娱乐、温暖的爱贯穿在小说的始终。在这里,属于70年代生人的符码也明显出现。电子游戏、韩国连续剧都已经出现在小说的情节之中。
但是,在所有这些之外,读者一定会发现,那种曾经出现在移民文学中、令人心驰神往的“对异域的惊奇感”失踪了。那种原先大张旗鼓地渲染的“个人奋斗历程”失踪了。那些曾经令人羡慕的“进入曼哈顿”、“挺进华尔街”的喧嚣失踪了。甚至那种“跟种族歧视较量”最终取得了“法律的胜利”也失踪了。就连那种时刻透露着的、对本土、对国/族的怀念,也淡漠了许多。曾被前人强力塑型的、具有乌托邦含义的美利坚,在晓牧的新移民小说中,被弱化到了最低点,这是笔者在全书阅读后的最大感触。
难道美国之梦没有了?那种通过艰辛、奋斗去征服美国,同时也被美国文化和自由民主精神所征服的那种双重主题不存在了?
抑或,晓牧新作正在传达出时代更替的重要讯息?
平坦世界中的美国乌托邦
笔者认为,在过去三十年中,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已经导致了中国人对世界的感知与态度的重要变化。而这些变化,则是影响移民文学转型的关键。当一个人对诸如高速公路、仓储商店、肯德基和麦当劳、香港迪斯尼和北京欢乐谷、互联网搜索引擎都非常熟悉的时候,他再跨出国门,外部的世界一定不会再像三十年前提着帆布箱、紧张地站在纽约JFK机场大厅中那么慌张。当北京和上海的CBD充满了国际五百强公司的办事处,当深圳、杭州、苏州等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充满了中外合资的数码科技或生物工程工厂,当西方文化通过种种文化传播渠道在中国普通百姓中散播的时候,你再来到美国的硅谷,想来不会产生任何“观念的冲击”。更重要的是,当民主化和法制化的理念虽然缓慢、但却是无法倒退地向前挺进的时候,你再跨入民主世界,一定不会对他们的基本处事原则和方法有太多的诧异。
平坦世界正在使我们的经验平坦化,而在平坦化经验引导下创作的移民文学,呈现出新的面貌,也是必然的事情。首先,在平坦的世界中必须给美国以全新的定位。在以往的留学生作品中,美国是以一种文化和道德的对立面出现的,它是跟主人公敌对的、异族的、等待被征服同时又是充满融入性期望的乌托邦。现在,乌托邦已经坠落,对立面的预设已经消失。接下来,乌托邦的消失导致了对立过程中那些爱恨交织的猛烈情感的淡化,早先那些确实来自真实、但却看起来夸大了的“受虐体验”、那些来自幻想,但却看起来好像真实的“成功庆典”,都在这种悬殊情感的淡漠之后失去了支撑。平坦的世界中的文学激情还剩下些什么?仅凭爱情?第三,以往留学生作家那种个体深层的文化理念和哲学反抗、或者另一些留学生作家内心那种对异国情调的热情拥抱,都在已经拓展了经验的中国人眼中消解。法院程序不再那么神秘,竞选、多党政治不再那么难于理解,甚至“9·11”这样的种族冲突或金融风暴,也都被纳入了多元世界思考框架,不能再能引发人的兴趣。最后,没有了异域世界的种种反差,就连那些对本土文化的反哺,也失去了作用点。轻柔曼妙之下,硅谷留学生们进行的是一种怎样的“太空行走”?
而上述讨论,恰恰解释了晓牧小说与以往移民文学特征的差异的由来。而正是在这点上看,《旧金山的新移民》属于移民文学的转型之作。在以往的移民文学成就自身的那些基础溃决之后,在新的、稳健的基础还没有完全建立之前,晓牧作出了自己的大胆尝试。
但是,这种尝试才刚刚开始。移民文学赖以生存的新的基础,还没有完全找到。
笔者以为,在未来,在这个全球表层文化趋于一致的状况下,移民文学可能会关注起文化的深层的差异。这些差异就是基本的世界观念。仅以中美今日对环境保护的观念差异而论,就显得非常重大。今天,中华民族这个所谓的“长期导向(long?鄄term orientation)③”民族,竟然会肆无忌惮地破坏江河,竭泽而渔,甚至以毒牛奶对孩子下手。而在美国,明知地下储存着丰富的石油,但全民一致坚决不去开采,为的是给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能源。其中的深层文化理念,相当值得探索。近期归来的留学生,常常会因为中国的环境问题而产生个体感觉的漂移,甚至不对自己的祖国文化认同。第二个例子是两种文化的人性观念。以往,中国人最自豪的,便是有一个人对人性观念做深刻剖析的体系,据说这证明了以伦理为基础的文化虽然没能产生出科技文明,但却足可以使中国成为21世纪的主宰。遗憾的是,如果能更加深入地对美国文化中的制度民主、制度公平进行研究,便会发现异种文化中的人性剖析,可能比中国文化更胜一筹,因为现实主义无论何时,也会在操作的层面上战胜理想主义。
上面仅仅是随便展示的两个案例。笔者所要表达的是,在平坦世界初步呈现、异域风光和表层体验不再具有吸引力的同时,移民文学的作者设法进入文化深层发掘自己的体验,展示深层差异,可能是未来移民文学繁荣的一个走向。它不会是唯一走向,但应该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走向。■
【注释】
① 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何帆、肖莹莹、郝正非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
② 晓牧:《旧金山的新移民》,作家出版社2008年版。
③ 吴岩:《领导心理学(第三版)》,339—360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吴岩,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曾在美国莱特州立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