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的讲述与阅读

2009-03-04聂震宁

南方文坛 2009年1期
关键词:铁血读史家乡

我并不认为我们处在一个讲史与读史的时代。在变得愈来愈平坦的世界里,面对海量的信息、海量的写作、海量的发表,历史的讲述与阅读,即使不能被看成是这个海量传播时代的“一瓢饮”,充其量也只能看成是一泓海湾。然而,这一泓海湾较之于其他不少海域,似乎要深厚一些、丰富一些、热闹一些。若干历史小说、文史普及读物,以及以学术的名义、电视媒体的力量策划出来的文史讲座类读物,不时成为出版者与读者追捧、热捧的对象,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时出现的出版现象,近几年则愈演愈烈。

凡出版业发生某一类追捧、热捧现象,必定与当时社会的某种精神需求和文化时尚密切相关,值得出版专家、社会学家以及社会管理者去做深入研究。以我有限的知识来看,历史读物出版热,与转型时期社会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关:读史使人明智——激烈的社会竞争需要愈来愈多的聪明和计谋;读史使人深沉——浮躁的社会心态需要愈来愈多的自重与自省;读史可以鉴今——多元的社会价值观愈来愈需要历史的镜鉴与比较;读史使人振奋——历史的英雄主义自来是国家、民族、社会继往开来的不竭动力。总之,社会转型时期蕴涵丰瞻、驳杂而又鲜活的精神文化需求,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再造中华文明”的民族精神诉求,构成了讲史与读史的时代动因。

我远在广西的挚友、作家任君先生也在撰写长篇历史小说。我不相信这是因为长篇历史小说近来行情看好的缘故。任君写历史题材作品是我一直有所期待的。因为任君既具有讲史的天赋,更具有讲史的激情。讲述那已经远逝的人物与故事是需要激情的。任君平常谈天说事习惯把来龙去脉说得比较清晰,而在对来龙去脉陈述之间又总有情绪起伏和华彩乐章,这样的人可以担当历史小说作家。任君对于自己家乡广西罗城的历史故事从来表现得津津有味,很早——二十五年前我就听他大声说过不少罗城的人物故事,历史上与现实中的都有。他大声地说,津津有味地说,十分有把握地说,兼之他那副颇具厚度的眼镜片儿也在熠熠生光,你不能不相信他的讲述。这就是一位历史题材作家的天赋与激情。果然,任君早在1985年上海戏剧学院上学时,就创作过一部大型历史剧《粤西初仕》,描写绝代廉吏于成龙出任广西罗城县令期间的动人故事,此剧激情充沛,后来还获了大奖。有些人总让人感觉着他生来就应当是做什么的,任君让朋友们感觉着他生来就应当去写历史题材作品。因而,当任君告诉我他写了一部长篇历史小说《铁血祭》时,我没有感到意外。

前面我们说到历史题材作品的走红乃是时势造就,然而,任君先生的历史题材创作却并非趋时所致。一个有历史感和地域感的作家,在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地面上,倘若曾经产生过一些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尽管那时代已经十分邈远,却常常能成为他真切的生活实感,浸润他的心田,引动他的想象,形成创作的冲动和感觉。也许,相比较那些史实研究的专家,作家所拥有的历史知识并不全面准确,研究未必深入,然而,他却能就此写出动人且流传遐迩的优秀作品。尽管那题材放在大的历史时空里,并不一定具有多少分量,那些历史人物也不一定是帝王诸侯,却常常能让作家发现其中蕴涵的历史意义和现实认知的价值,他的激情为此而荡漾,思想为此而深刻。相比较那些气象很大的作家,他所把握的题材也许稍嫌单薄,他所刻画的人物也许稍嫌冷僻,然而,他却能进行倾情且一丝不苟的写作,犹如猛虎搏兔,投入自己的全部心力与感觉。任君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值得我们去认识和理解的作家。《铁血祭》就是从他心田里生长出来的家乡历史之花。

当然,如此介绍这位作家的创作心路与作品的写作动因,并不意味着只要具有高蹈的历史观照和意义升华,就可以成就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的成功。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的气象与格局,必须依赖于事件、人物的传奇以及与当代人审美的融合。我主张长篇历史小说的传奇性,坚守无奇不传的原则。《铁血祭》就是具有很强传奇性的作品。作品的题材是传奇的。那是辛亥革命前,广西一支爱国和反抗清王朝统治的武装力量——游勇的传奇故事,这故事牵出了晚清政治风云、官场腐败与党人革命,牵出了十万会党兵围玉林的历史,柳州兵变的诡谲,激战四十八峒的恢弘,五十二峒兵败的惨烈,黄花岗之役的悲壮,还牵出了革命志士的生死之恋与儿女情长。故事的主人公李德山是传奇的。他作为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会员,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英名就足以引人探奇和致敬。而由于他的传奇经历,自然而然地与著名革命党人黄兴、蔡锷、卢焘、黄岱、刘古香等共同演绎出若干铁血故事。同时,作为李德山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小说自然要对晚清重臣铁腕、剿匪平乱、弹劾屠官、掀起诡谲的“丁未政潮”、差一点改变清廷命运的岑春煊、瞿鸿禨、岑炽、张鸣歧等作细致的复原。书中对慈禧、康有为、袁世凯、陆荣廷、苏元春等亦作了少而鲜、新而奇的刻画,吸收了晚清史的最近研究成果,再现了他们的艺术形象。至此,我们可以说,《铁血祭》的格局和气象是恢弘的。作品既是一位地域作家对家乡历史以及闪耀于其中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宣讲和致敬,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那个民主滥觞时期的一个独特文本,还是一部值得今天普通读者津津有味去读的历史传奇。

在讲史与读史已经是热火朝天的今天,我的家乡朋友任君先生也奉献了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怀着疑惑的心情——我担心他的创作乃是趋势所为——读完了这部五十余万字的作品,我决计接受他的邀约,替作品作序。我要告诉读者,这是一部好读和耐读的作品。我要告诉家乡的历史,家乡又一位具有强烈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作家站立出来了。我要告诉任君,凭着他的天赋与激情,还可以写出更多这样的好作品来。

任君,读者朋友可能以为这是一个作家的笔名。在家乡朋友中,任君这名字也一直让大家感到比较特殊,会让人想起君子、子君、郎君这样一些文雅的称谓。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当地的一户世家。任君就是他的本名。■

2008年中秋节写于北京

(聂震宁,中国出版集团总裁)

猜你喜欢

铁血读史家乡
抗联“娃娃兵”
铁血警魂
读史长智商:颤抖吧,糊弄我的人
读史长智商:五张羊皮的大买卖
读史长智商:我的“隐语”你懂吗
读史长智商:我的脚丫子呀
经典IP《铁血战士》
夏天的家乡
铁血令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