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卫春节宣言

2009-03-02高有鹏

新语文学习·高中 2009年1期
关键词:新春闺女遗产

高有鹏

一、我们的春节会丢失吗?

端午,是我们中国的节日。可是,这年头就怪了,它正被全国老百姓认认真真地过着。划龙舟,吃粽子。插艾草。品味黄酒。念诵屈原,却被韩国人拿去报什么世界遗产。这为什么呀?其实,很正常,韩国人热爱中国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福祉和恩泽。我们同时也看到,马头琴本该成为我们的瑰宝,而那一边也被蒙古人民共和国申报了遗产。当然,这也不必惊慌,蒙古人敬爱成吉思汗,何必要慌张!但是,若我们的文化遗产一件件都被人拿走去注册,去申报,去保护时,我们就一点也不脸红吗?想必有人会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怕。

春节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但是,许多人正叹息找不到地方过年了。难道我们真的不怕哪一国把它拿去“申遗。注册”吗?

说不定。还真的有那么一天,谁同我们开一个玩笑,像端午祭一样弄得我们很尴尬。那一天到来时,我们想笑,能笑得出来吗?

其实,说真的,我们每一个人都仔细想一想,我们有地方过年吗?我们会过年吗?

年,它在哪里?

年。它是什么?

二、我们会过年吗?

过年怎么不是抛却丰富多彩的世界本性?在俗语中讲,年来到,闺女要花儿,小子儿要炮,老头儿要个破毡帽。

闺女为什么要花儿?我们许多人看过《白毛女》,穷苦人杨白劳和喜儿就着一根红头绳展开了话题。杨白劳说,人家的闺女有花戴,爹爹我钱少没有买,割了二尺红头绳,给我的闺女扎起来。喜儿高兴得又蹦又跳。他們父女为什么如此高兴?这一根红头绳又如何牵动他们那么多衷肠?只知道杨白劳应该还黄世仁钱债的人不会懂得。在这之前。我们的祖先尤其懂得。如诗句中唱“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还有“三月三日景色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红头绳和春天的祝福是一样的,来源于古代的祓禊。即祛灾禳福。古人讲究水禊,丽人沐浴,就是桑间濮上。无拘无束地追求爱。这红头绳上连着远古火辣辣的情爱,下连着民间庙会上拴娃娃的祝愿。包括我们今天大红的中国结。这才是世界的本性,和春联一样,和年画一样,是生命的礼花!

小子儿为何要炮?他们未必懂得“爆竹声中一岁除”的丰富含义。但他们却无限向往这特殊的响声。这是什么样的声音?这是新春热烈的宣言。是对天地间所有生命的召唤。是对未来美好愿望的尽情礼赞。为什么孩子们喜欢?他们不懂得这玩意的杀伤力吗?孩子是最直接的民众情感代言人,如人所言,童言无忌。爆竹声声,喧嚣也好,破坏也好,都是为了追求生命的狂欢一遮遮掩掩。礼教的典型理论是三纲五常,虚伪得很,歹毒得很,轧扁了鲜活的人性,而此刻,不仅仅是孩子们要宣泄!前些日子我接受媒体采访时一再讲,鞭炮不能乱放,又不能不放,要有限度地在节日庆典中有选择地放。如果过年连炮都不放,那能叫过年吗?推而论之,人连炮都不燃放,只知道一味地吃吃吃,那和猪狗有什么差别呢?其实,燃放爆竹和烧纸一样,源于远古的火禊,流传了几千年,其本身就是民众的选择,是生命的选择,是社会的选择。当然,爆竹生产商有责任将这声音和火花制造得更美。攻克了安全关,鞭炮产业应该有更大的发展。

老头儿要破毡帽,在述说两种意思,一是喜欢戴,一是有人买。它表达的同样是要尊重生活选择的道理。老人是历史,是生命的百科全书。理应受社会的尊重。他为何喜欢毡帽?这里包含着社会文化形象塑造和维护的内容,如俗语所言,老要张狂少要稳。张狂什么?张狂个性。图的是身心健康,主要是精神需要。

所以,要,就应该给。

三、过年是美好的记忆

年和春节并不是一开始就连在一起的。年是什么?年即稔,即丰收,庆贺岁时为标志的收获的季节。所以,古人曾经选择麦收之后为年,庆贺新禾,新麦的获得。如今的豫东地区还保存着六月年节的遗俗。春节是纪念新春的节日。新春是生命的歌曲,生命的舞蹈,生命的图画;她崇拜生殖力,崇拜太阳,崇拜水,崇拜运动。新禾和新春都以新而展示出美丽,幸福,快乐,因而它们在后来被连接成一个词。连接的历史进程是漫长的。包含着民族的交融,碰撞和统一,是历史的选择,这本身就表明它作为遗产的意义。

四、我们到哪里过年?

到哪里过年?

人都会说:家。家在哪里?

多少人都有这样的一种情愫,无论在外生活得多么如意或多么不如意,都会深深地记起自己的生长地。所以,俗语中说,狗不嫌家贫;同时,人都追求着衣锦还乡。这就是就俗。

家是一个人最深刻的记忆符号,过年,回家,就是对自己情感的梳理,是一次郑重的精神洗礼。它更是对文化认同的实践。

回家过年是天经地义的事,更何况过好春节不仅是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维护,而且是对社会和谐最直接的贡献。这不是法理意义的事情。而是情感的社会选择。那么。维护民俗的合理性,在事实上就是维护和谐,就是天性,就是本性。换句话说,离开了家就无法过年。表面上看。世界各国有许多地方对中国的春节给予礼遇,但我们自己做的十分不够。这里我所说的是家乡在相当多的人群之中被淡忘。已经找不到可以承载春节这个神圣的节日符号的“家”;越来越多的地方,特别是城镇化加剧的大环境下,家庭旅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四面八方的人竞相奔走。过年不是愉快的精神旅行,而是疲于奔命般的跋涉。保卫春节也因此而具有社会文化发展的战略意义。

保卫春节既需要文化系统的建设,又需要争取社会更广泛阶层的支持。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争取更多的人们保卫春节,将其纳入申报世界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应该是我们当代人的文化使命!

[心灵物语]

“我们会过年吗”“我们的春节会丢失吗”“我们的春节需要保卫吗”,在尽情享受春节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幸福时。这些问题我们也许从来没想过。年复一年。春节准时而来,我们及时迎接,理所当然地认为春节是我们的。我们以祖辈流传下来庆祝春节的风俗,表达美好的祝福和愿望,可是,仔细想想,我们中有多少人能真正认识和理解这些风俗呢?我们是否意识到年俗是祖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是否认识到它们正在慢慢失去原来的味道。并有可能被我们遗失呢?我们是否想到这些文化遗产需要好好保护,且代代相传呢?希望作为民族希望的你们看了这期主题能有所思考。

猜你喜欢

新春闺女遗产
捡来的闺女,卖掉公司陪老爸走四方
创意拼图贺新春
遗产怎么分
遗产的分配
新春美礼
相见
招财耳
千万遗产
遗产之谜
寻找数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