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功能定位的逻辑起点
2009-03-02鲁月棉
鲁月棉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已经使人们明确认识到在这一领域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不同于传统领域。同时,在党的建设总体目标以及党员队伍发生变化的今天,更需要对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的功能定位进行重新思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唯有凸显服务功能,党的建设的开展才具有坚实的基础。
一、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凸显服务功能的现实依据
(一)从宏观层面考察:凸显党的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基层组织功能转换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动员社会和整合社会的基本组织资源,是党执政的重要组织基础。当前,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尤其是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党的基层组织的功能体系和政治作用出现了弱化趋势,基层组织的内在活力和应有的战斗力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其重要原因是党的基层组织原有功能的实现空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而逐渐缩小。“在传统架构下,党的基层组织的核心功能是通过行政权力来实现对革命和生产的动员与组织”,①显然,在今天,这种功能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社会。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治的进一步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在不同所有制、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中的定位就有了较大的差异。这就意味着,传统的党的基层组织通过行政权力、以第一决策者的身份来体现党的领导作用的方式面临着现实的挑战,在一些新的经济社会领域中已经行不通了。所以,党的基层组织必须实现功能转换,把党组织从与行政权力的结合中分离出来,复归政党的政治功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基层组织的功能转换是一种结构性的转变,即从通过行政权力来实现对革命和生产的动员与组织的功能结构,转变为以社会关怀和利益协调为轴心的功能结构”,②而凸显服务功能则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所在。以服务的形象、服务的姿态体现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基层组织领导方式、活动方式的新探索,其背后所蕴涵的本质意义在于党的基层组织功能的调整、转换。
现实表明,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是以权力行使者的方式还是以其他的方式体现出来,不是由党组织单方面的因素所能决定的,它还取决于社会环境所能提供的条件。在可以合法使用权力的环境下,当然可以利用权力,但在行政权力不能到达的地方,党组织只能以非权力的方式实现领导,而最能让人接受的非权力方式就是服务。这不是降低了党的领导地位,而是真正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党组织要达到不管是否动用权力都能得到群众真心拥护的境界,就需要把服务群众作为主要的政治功能。
(二)从微观层面考察:凸显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是执政党在非公有制企业领域实现政治功能的必然选择。非公有制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的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它以经济活动为中心,以赢取利润为目的,追求资本增值和利润的最大化,遵循的是市场规律和资本逻辑。同时,它在法律和经济上都具有独立性,能够自决、自治,它与其他自然人、法人在法律地位上完全平等,没有行政隶属关系。而党组织在其中没有制度化或法定性的安排,既没有生产经营决策权,也没有组织人事任免权,这种制度安排,客观上限定了党组织的活动空间。这就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与党组织之间存在现实的冲突,这种经济理性同政治理性的冲突,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资源的使用方面,非公有制企业要优先保证生产经营的需要,并且要求其用途应当能够产生预期的利润,否则企业主将拒绝使用资源。而党建总是要占用一定的资源的,如人力、物力、时间等,尤其是专职党务工作者更是如此,如果没有充分和可预期的回报,企业是不乐意支付这笔开支的。这也充分反映了资本逻辑对于党组织运作逻辑的挤压。
第二,非公有制企业主成就动机的满足主要在经济领域。一般来说,业主并不直接参与对政治资源的竞争,政治领域的成功与否对他的影响不如经济领域,所以,他不会积极主动地增加政治性支出。
第三,党员作为非公有制企业的一员,也面临经济理性和政治理性的冲突。党员甚至是党的负责人,作为企业的雇员,必须服从业主的意志,保全企业的利益。作为党员,又要求他优先满足党的政治意志。两者间的矛盾,必然会影响党组织的运作。
对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冲突,假如社会不能建立充分的补偿机制,而党组织又不能通过自己的工作给予企业充分的补偿,那么,非公有制企业对于党组织的内在排斥是难以避免的。
非公有制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与党组织之间的现实冲突,从而也决定了党组织要在这一领域实现领导,只能以非权力的方式,即以服务的姿态实施领导活动,以服务的行为获得领导资格。所以,凸显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是执政党在这一领域实现政治功能的必然选择。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的实践也印证出,只有党组织的建立根植于非公有制企业对自身利益的理性计算,企业内生性地认识到党组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建设的开展才具有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看,凸显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已经不是一般的理论问题,而是现实的政治问题,更是操作性问题。
二、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服务功能的特殊内涵和要求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的基层组织的职责,“其‘服务的本质至少应该包括三层含义:能影响和带动群众;能最大程度的满足群众的合理需求;能促进党的事业开拓创新。”③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的服务既包括做好传统的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内容,也包括引导群众进行社会参与和政治参与,更要凸显党组织服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对企业中复杂社会关系进行沟通、协调等。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无疑是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凸显服务功能的立足点,也是它的基本原则,即党组织建设要始终遵循非公有制企业的特殊性,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党建工作与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双赢。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党组织,以依法实现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业主与职工共同获益为目标,使党的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做到党组织发展与企业发展同步、党员活动与生产经营活动同步、提高党员素质与创造企业效益同步,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共赢的目标。如,在上海市宝山区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实践中,就归纳出了这样的工作理念:“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以服务求影响、以服务求渗透、以服务求凝聚、以服务求覆盖”、“服务贯穿于企业创立、成长、发展的始终”等等,这也使该区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基于这样的认识,对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服务功能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握:第一,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党组织要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来开展工作,积极把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真正实现“党建也是生产力”。第二,为夯实企业发展基础、形成企业发展合力服务。这是指党组织通过服务党员、服务群众,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凝聚和团结党员、职工,提高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企业发展夯实基础,形成合力。第三,为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服务。党组织通过积极协调企业与职工、企业与社会之间利益诉求,为企业发展营造和谐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非公有制企业与党组织之间存在现实冲突,所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凸显服务功能还有其特殊要求。党组织要通过凸显服务功能,为企业培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性驱动力,即党组织在实现政党利益的同时更要直接促进企业利益的实现。唯有如此,非公有制企业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就会主动支持党的工作,由此确立起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的内部合理性。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当党组织凸显服务功能,成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内生性驱动力时,才能真正实现非公有制企业和党组织的良性互动发展,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地位才能巩固。
三、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凸显服务功能的路径选择
那么,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如何来凸显服务功能,成为企业发展的内生性驱动力呢?这既取决于党组织自身的建设发展情况,也和企业建设发展程度紧密相联。结合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实践,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凸显服务功能的路径选择如下:
(一)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成为各方利益的协调者,为企业发展提供和谐的环境。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不是以某方利益的代表者,而是以利益协调者的身份出现,通过理顺各种关系促进企业和谐。一方面,党组织要协调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为企业发展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党组织要反映企业业主的政治和利益诉求。业主虽然主要是在经济领域中获得成就,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政治上的需求,相反,当他们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之后,就必然会有较强烈的政治上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在这一方面党组织具有天然的优势,成为业主表达政治和利益诉求的主要渠道。同时,党组织要善于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回报社会,使企业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为企业在竞争中提供强大的“形象优势”。在这种企业——社会的良性互动中,党组织和党员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得到充分展现,党组织的活动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企业形象也由此得到重新塑造。另一方面,党组织要协调业主与职工的利益关系,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尽管业主与职工同处于利益集团内部,其利益有共通之处,但又存在着劳资冲突。党组织要努力寻找平衡点,通过相应的载体或活动促进各層级之间的沟通和意愿表达,营造企业内部和谐互动的人际关系,既维护职工的合法利益,也维护企业的正当利益,
2、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成为企业民主管理的促进者,以良性运行机制保障企业持续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强调“以人为本”,通过让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这也成为现代企业吸纳人才、增强凝聚力和竞争力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当前,大部分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理念缺失,企业的决策和管理往往是业主的个人行为,这也是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寿命不长的原因之一。党组织以党内民主推进企业民主管理,使企业树立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民主管理理念和制度,在保障职工民主权利、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同时,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3、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成为先进人力资源的开发者,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人是生产力中的核心要素,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解决了人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所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在不断提升人才队伍业务技能的同时不断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党组织如果能够在这一领域发挥作用,也就切入了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核心层面。同时,非公有制企业领域人才作为新社会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新时期需要团结凝聚的重点对象。
从这个意义上看,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也是党组织工作的重点,党组织应该努力成为先进人力资源的开发者,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首先,党组织要成为党员队伍这一先进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载体。党组织发挥政治优势的最大载体就是党员队伍,党组织要通过“建设”和“开发”,使党员成为非公有制企业队伍中最具竞争力的部分,使骨干成为党员、党员成为管理者、管理者成为创业者,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其次,发挥党组织开展人才工作的独特优势,调动队伍的积极性。我们党一直以来注重人才的培养,并形成一整套包括人才培养、选拔、任用在内的工作体系,这可以为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积极借鉴。
4、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成为企业文化的建设者,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文化经济,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和成功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理念,其核心作用在于凝聚员工,并使这种价值理念爆发出合力,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我们党发展壮大的历程中,党的基层组织在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党组织可以发挥这一传统优势,通过为企业培育员工的行为规范、价值理念等方式,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党组织通过培植企业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建设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通过塑造企业形象、美化企业环境等文化建设活动,逐步形成企业关心人、凝聚人的工作机制,以此激发职工强烈的内在动力和高度的工作热情,团结带领职工同心同德办好企业。
注释:
①②林尚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略》,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9月版,第61、62页。
③李友梅等:《静静的变革——上海浦东嘉兴大厦楼宇党建实证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156页。
作者单位:中共宝山区委党校
■ 责任编辑:姜德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