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辅助功能
2009-03-02卫珍妮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到自身的教学过程当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感性材料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和理念有一个直观、具体的认识,同时,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可以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硬件设施特别是课堂教学设备的不断完善,已经为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当中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而越来越多的教师也敏锐地意识到单凭在台上的“口若悬河”已经无法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教学手段已经是教学环节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很多教师都用新颖的课件代替了传统的教案,把录音朗读代替了教师泛读,为课堂教学增添了很多的新元素,也取得了成效,这些对于文化基础课的教师而言,无疑是一个非常有利的信息。因为在高职院校育人目标的专业性和学生自身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的左右下,许多高职院校文化基础课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现在的文化基础课越来越难上了。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缺乏活力;学生萎靡不振,昏昏欲睡,很少有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笔者认为,多媒体技术融入到高职语文的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其辅助功能,是一项高职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丰富情境,为语文学习挖掘更多的感受渠道,最大限度的发挥多媒体的课堂教学辅助功能。良好的情境可以吸引学生关注教学材料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无论是导入新课,还是学习正文,如果能通过丰富的情境来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便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组成情境的元素有很多,情景、悬念、图画、音乐、表演等,这些都是积极而有效的引导素材。例如,笔者在讲授《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这一课时,采用了音乐引入的方法。先播放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随着音乐旋律的跳动,屏幕上出现了清澈的池水中,一群活泼可爱的鳟鱼在欢快地跳动着,它们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池底,放完音乐,笔者赶紧问学生:“这首曲子好听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听!”“是谁创作的呢?”“舒伯特。”“你能听出曲子的旋律有什么变化吗?”这样的情景和设问引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
二、注重主体,充分发挥多媒体双向功能,把学生从观众变为参与者和制作者,从而协助教学任务的完成。在教师讲授小说和戏剧作品的过程中,往往非常注重学生对于作品情节和人物性格把握,这既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会用播放作品改编的电影电视来使学生加深印象,但学生常常只停留在课堂上观看电影电视的新奇感的程度上,对于作品的理解,却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如果反其道而行,让学生主动参与制作学习的作品的课件和视频,则可以达到意料之外的效果。笔者曾在讲授课文《雷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排练课文中的情节片断,并用摄像机拍摄下学生的表演内容,随后,在课堂上播放,让全班学生一起观看,学生在饶有兴趣的看完之后开始评论谁表演的更好,好在哪里,从而引发了如何演好剧情中某个角色的讨论。通过这样一个教学校环节,学生对于作品的情节和人物的性格有了深刻的认识,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拓宽思路,不断丰富语文学习的内容范畴,通过多媒体、信息化手段创设更多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日志”、“博客”、“BBS”这些现今流行的网络交流共享形式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教师如果可以利用这些流行元素,加以积极引导,则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例如笔者曾在班级博客上设定一个话题,然后以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写在博客当中,供大家一同学习研究,也可以把一些经典的作品、语段以分享的方式放在博客上,供大家来欣赏,甚至还鼓励学生把日记或周记也放到博客上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用这样的信息手段代替以往模式化的对学生的写作训练要求,一方面减低了职业类学校学生对写作的厌烦情绪,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利于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与平时为了应付写作任务而搜肠刮肚的杜撰文字相比,更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班级博客一经推广,就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博客上的内容常常有人更新,浏览次数也非常之多,甚至有部分曾经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也把注意力转移到了班级博客上来,一时之间,整个班级的写作氛围浓郁了不少,很多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所提高。
四、讲究实效,依附多媒体手段,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促成高职学生与社会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高职语文教学除了完成对学生知识传授的任务之外,同时也肩负着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交流技巧,促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重任。但是传统的口语训练对高职学校的学生而言,既无针对性又缺乏吸引力,例如课前五分钟演讲这种形式的训练往往会变成学生走过场,敷衍了事的过程,从而难以达到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目的。现代认知心理表明:一幅形象的画面,一组动听的声音,一段动态的场景,往往可以诱发认知内趋力,使人对自己的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热情,从而产生说话的欲望。如果教师能在口语训练时抓住学生的表达欲望,同时又将训练内容与学生专业特点结合在一起,便能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笔者曾在一个导游专业的班级上口语训练课时,首先在屏幕上播放具有地方代表性的一组旅游景点的图像,然后请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进行现场的模拟介绍,同时还让部分学生临时客串游客的角色,对所游览的景点提出一些疑问,学生在模拟训练中逐渐进入角色,很好的把自己的所知所想表达了出来。一堂课下来,学生参与的兴致高昂,很多学生还主动提出了自己对一些景点的不同认识和看法,笔者在充当听众的过程中只是简单的指出了一些学生在表达上的不足,并不时对学生的精彩发言给予鼓励。学生在课后纷纷表示对这种形式的口语训练非常喜欢,而对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充满了信心。
多媒体技术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而将其运用到高职语文教学当中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笔者认为,只要深入理解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直观影响和潜在引导,同时,在教学上更新理念,拓宽思路,不断研究教育对象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创新发式方法,灵活的将多媒体技术与高职语文教学融合在一起,必将开创出一条崭新的道路,从而为高职院校的师生们带来更多的福音。
参考文献:
[1]孟冬玲:《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得法与创新》,《职教通讯》,2007。
[2]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戴永湖:《高职院校大学语文个性化教学探讨》,《职教通讯》,2007。
[4]王东生:《提高职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六个策略》,《职教通讯》2007。
卫珍妮,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