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国学”启示录

2009-02-27

环球时报 2009-02-27
关键词:学问国学大师

王达三

近些日子以来,“国学热”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在这方面,美国的“国学热”或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迪。很多人误以为只有中国才有“国学”,实则大不然。因为按照通常的理解,“国学”乃是“一国固有之学问”或“一国本有之传统文化”,所以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国学”。美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大国,但对自家“国学”的重视程度却不亚于任何国家。

美国的“国学”可分宗教神学和世俗学问两大块。虽然采用政教分离原则,但美国的基督教传统却非常强大,以至于有所谓美国文化即是或主要是“盎格鲁-萨克逊白人新教文化”(WASP)的说法。基督教神学研究的重镇是大学分设的或教会创办的神学院。前者如哈佛神学院,主要是侧重于学术研究;后者如“美国福音自由教会”在伊利诺伊州创办的“三一神学院”,则把学术研究和传教布道合二为一,目前共有1800多名研究生,其中包括750多名博士研究生。

世俗学问是相对于宗教神学而言的,主要包括文史哲以及政治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美国世俗学问研究的重镇是各大学的相关院系以及带有“智库”性质的学术NGO。在普及方面,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学都把“通识教育”列为学生的必修课和考试课,其主要内容则是讲授西方人文经典,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希罗多德的《历史》等。香港著名学者甘阳称“通识教育”就是美国的“经史传统”———和中国的“经史传统”有得一比!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美国的“国学”大多是“经世致用”之学,而且和美国的“立国精神”互为表里、相与一体,绝不是也绝不搬弄鸡零狗碎、秘闻戏史之类的东西。道理很简单,“国学”原本就应该是“国魂之学”。所以,超验主义大师爱默生被称为“美国的灵魂”,而实用主义大师杜威则被称为“铸就美国民族自豪感的人。(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理查德·罗蒂语)

正因如此,美国的“国学”与流行的大众文化和商业文化保持着距离。大师们学风严谨、思想深邃、著作等身,远见卓识经得住历史检验,所以成为美国人的精神导师,并深为人们所景仰———罗尔斯被誉为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政治哲学家。当他上完课离开教室时,学生们会自动起立长时间鼓掌,一直到他踱出走廊直至从学生们视线中消失。这是何等的尊荣!

由上可见,美国“国学”研究和传承的机制是相当完善的。相比之下,中国的“国学”缺少基本的建制化平台,因为目前只有中国人民大学创办的一个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实体性“国学院”。在其他大学,非文史哲专业院系的学生,一般只能上点不是必修课和考试课的“国学概论”,有的连《论语》都没有读过。在中小学,国学知识则基本由语文课和历史课等越俎代庖。因此,鼓励和扶持大学创办“国学院”,把国学课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来,是复兴国学的一项紧迫任务。

美国“国学”能保持自己的尊严与荣光,得益于学风和品位。但中国的“国学热”商业化和大众化的色彩过于浓厚,有学者甚至用“孔子就是丧家狗”或“李清照是酒色之徒”之类的耸动视听的话题刻意迎合大众,从而使自己变得平面化和庸俗化。比如被称为“国学大师”的文怀沙,就曾公然提出“复兴国学就要敢于要钱”———怎么听都是出自商人而非学者之口。实际上,真正的“国学”应该是对流俗文化的矫治而不是迎合,否则必然自降身段、自寻其辱,更谈不上什么“国魂之学”了。▲

猜你喜欢

学问国学大师
“垂”改成“掉”,好不好?
对话大师
对话大师
对话大师
意林双周历学问勤中得(2017.9.16—2017.9.30)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裁剪的学问
赛跑中的学问
大师谈翻译永不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