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
2009-02-26策划/本刊编辑部
资治文摘 2009年2期
策划/本刊编辑部
2008年1月4日,《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篇评论文章,题目叫《2007,倾听中国网民》。文章指出:“网民已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有生力量。”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首次与网民在线交流,他说:“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2009年1月7日,湖南省株洲市率先建立全国首个“网络反腐中心”,监督党政官员。
……
上网,已经成了中国官员应该具备的“第五习惯”。青海省委书记强卫说,不上网、不重视网络建设、不会利用网络的领导,不能算是一个现代化的领导。
今天,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官员运用互联网,与网民互动。一些省委书记、省长甚至邀请网民当面“拍砖”。
“拍砖”是一个经典的网络用语,它生动地把网络的一些功能表述了出来。一直以来,网络似乎是最能充分表达民意的场所,它所拥有的便捷性、隐匿性、交互性让网民成了最活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讨论者。而在网络上,官员挨的砖可不少,有关公职人员的各种“特色”新闻一旦触网,很快就会吸引网民的眼球,引起热烈讨论。
从2008年3月网友“老痘”发帖《公务员的工资条: 月收入5900, 一分钱税都不交》, 披露公务员税收黑洞,到2008年7月《江苏徐州:区委书记演绎荒唐“一夫二妻”制》一贴让董锋从此戴上“一夫二妻”区委书记的头衔,并让其最终下马,再到2008年10月,喝茅台的“节约局长”被撤,再到2008年12月,抽天价烟的局长下马,网络彰显了监督的力量。有些官员不敢面对、躲避,甚至感慨“要是没有网络就好了”。但更多的官员却是直面网络的监督,承认网络的价值。
无论如何,网络在公共领域越来越显示出了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