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考级二十年有感

2009-02-26黄天东

琴童 2009年2期
关键词:考级钢琴家长

黄天东广东省钢琴学会会长,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1987年岁末,在驻穗的钢琴家、教育家的倡导下,以广州钢琴学会的名义,进行了首次全国钢琴考级活动,从此拉开了我国(除港、澳、台地区)艺术考级的帷幕。当时只有四十多人报名,级别只有一至三级。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据中国音协考级办统计,2007年参加中国音协的考级人数有24万之多。参加由其他机构举办的考级人数保守地估计也是这个数字的一倍以上。最近美国的一份报纸报道:中国有3600万人正在学钢琴,美国只有600万人学钢琴。

改革开放的显著成果、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族钢琴工业的突飞猛进,让很多人看到音乐艺术教育这块园地所蕴藏着的巨大市场与商机。据说这种由英国人创立的方式在中国大陆愈演愈烈,可以说在某些方面已到了失控和无序的地步,已经完全违背了发起人的初衷。因此,2002年文化部制定和颁布了《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办法》第24号文件。虽然有法可依,但结果如何?笔者认为仍值得商榷。因为据反映有些不大的地区居然有8个不同的机构同时进行钢琴考级,标准差异颇大,其结果可想而知。

由于职业因素,笔者参与了广东省近20年的考级工作,目睹了它的创立、发展与调整。

首先是学习钢琴与考级群体的变化,由早期从事文化工作与热爱音乐家庭的小孩,到一些“先富起来”的人,再到现在更多参与的普通百姓;从单一占绝大多数的儿童,到在校的大、中专学生,甚至年过五旬的“爱乐老人”,母子同进考场的情况也不为奇。

其二是学习目的的变化。从单纯的爱好到成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捷径;从普通的学习评定变成炫耀的手段。为此,家长的过高期望,不自觉地强加压力给小孩与老师的现象非常普遍。这样的结果多数是小孩痛苦(因为往往要拔程度)、老师苦恼(很难达到要求)、家长失望(考级不通过)。

其三是评定标准的变化。过去能够通过考级(合格)就已经值得庆贺,能取得“优秀”成绩等同考入专业学校。上世纪90年代初,广州市教育局曾经给取得“优”的小学考生加分5分,作为升初中的优待。对于少年儿童上进心的培养、修养的全面发展给与积极的肯定。但这种严格考试也招致一些人的批评甚至责骂,说这样的考级过于苛刻,认为这是业余学习,不用这么认真。由于市场利益驱使,考级的主办机构、承办单位都为争取更多的考生想一些办法,其主流是正面的,但也有个别出一些“奇招”,将成绩冠上富丽堂皇的字样(如把成绩分为优秀、优良、良好)以迎合部分人的虚荣心,给一部分家长或教师留足面子,而不再实事求是地将评定中的“中”、“差”写进评语。笔者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很有可能危及下一代健康的心灵。更有个别机构还极不负责地承诺,只要报名就有证书(实在不行就给低一二级的证书)。

由于以上的种种现象,中国音乐考级20年后的今天为创办者所始料不及,这个业余音乐素质培养的考级活动好像已变成学习音乐的唯一目的。我曾亲耳听到一位家长对我说“一定要让孩子今年考10级,考过了就不弹琴了!”情况真是如此,那就太可悲了。

现在一些地方主管部门已经取消实行了多年的艺术特长生的入学优待。这种做法也许打击了一些琴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但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使业余的音乐学习与音乐教育重归正道,我相信绝大部分教师都希望这样。家长更应知道,音乐学习、艺术审美应当伴随人的一生,而不应是个短期的行为,更不应是功利的捷径。音乐考级只能作为学习过程、学习阶段的评定,坦然对待成绩,清醒看待赞美。

以下我所举的几个真实例子,将会对我们关注音乐艺术教育的读者有所启迪。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和音乐学院部分老师与新加坡音乐家访问团同台演出,后来发现这些在舞台上光彩照人的演员竟是一群业余音乐家。他们当中有影视演员、银行家、保险公司老板、医生、家庭妇女等,虽然能看出他们大部分欠职业水平(就是我们常说的专业水平),表现却已经相当出色。如一对夫妇表演一首歌剧咏叹调,男高音是保险业的老板,钢琴伴奏是医生。如果别人不道破,还真以为是专业的艺术家。

几年前,我带学生去德国埃特林根市参加国际钢琴比赛,一个自愿者家庭接待了我们。男主人是一位的六十多岁的外科医生,夫人是家庭主妇。家中客厅有一台七尺的“蓓森朵夫”名琴。琴是男主人三十多年前在维也纳买的,还有一把大提琴是夫人的,一套很棒的音响设备。在醒目的墙壁上悬挂了一幅特别的“画”——一张放大了的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OP.111的主题乐谱。唯独没在他们家里发现我们中国人家中必备的设施——电视机。男主人现在可能已经不怎么练琴了,但当与我们共同四首联弹舒伯特《军队进行曲》时,立刻表现出他曾经娴熟的弹奏技巧与音乐理解。他书架上的乐谱与唱片绝对让你认为他们一定是专业的音乐工作者。我想象即使做医生的他,在他的手术刀下一定会充满艺术,假如他是整形医生,一定会塑造出最好看的面容。

我在香港的一个钢琴比赛中,认识了一位年轻的香港钢琴教师(我更喜欢称他医生),他的学习经历也让我大为吃惊。他曾经在英国读完医学院,但他太爱音乐、太爱钢琴了,于是弃医从艺,只身一人去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学了3年钢琴。当然我相信他年少的时候有很好的钢琴基础,而且从未中断学习。

30年前,我的一位学理科的表兄从美国寄了一份他取得钢琴硕士的独奏音乐会节目单给我,其分量放在今天,我认为我们音乐学院钢琴系的学生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得到。而且他的最后学历是电脑博士。我非常羡慕他是一位有很高音乐水平的工程师。

作为21世纪的家长,我相信其中很多人很有学识和眼光,对孩子的教育十分用心。笔者不是社会学家,但作为从事钢琴教育多年的专业人士,我认为业余钢琴学习,应该把它作为通向音乐之路的桥梁。钢琴是学习音乐最容易入门的乐器,表现力丰富。我们通过让小朋友学习钢琴走进音乐艺术,进而学会欣赏艺术,提高人文素质的全面修养。在这里,通过《琴童》所发出的声音,我希望我们的家长把眼光放远一些,作为相关教育部门、考级的主办单位,在如何引导我们几千万的琴童走正确的道路上,让每一个爱乐之家建立正确的学习观,使下一代健康成长为国家高素质的公民,还需大家不断地探讨与努力。

猜你喜欢

考级钢琴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钢琴学习与“考级”刍议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人民音乐出版社推出国内首套《陶笛考级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