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她采访了索马里海盗

2009-02-25

世界知识 2009年3期
关键词:赎金哈桑索马里

魏 微

魏 微

中央电视台

新闻频道

《世界周刊》编导

经过两个月僵持,劫持沙特巨型油轮“天狼星”号的索马里海盗在1月9日终于拿到了“从天而降”(降落伞投掷)的赎金,然而有五人在返回途中因翻船溺水身亡。这戏剧性的一幕让世界再次聚焦索马里海盗,也让我想起《世界周刊》栏目在2008年年终节目中,通过驻外记者独家专访到的那位勇敢的法国女记者凯鲁伊,请她讲述她眼中的真实海盗。由于节目时间有限,一些内容未能容纳,我把它们写入本稿。

看凯鲁伊的照片,你恐怕很难将这位看上去小巧、柔弱的法国姑娘和首位只身探访海盗巢穴的勇敢者联系起来。不过,她的确做到了。

凯鲁伊29岁,曾先后在法新社、《巴黎竞赛》杂志工作过。她曾到过阿富汗、斯里兰卡进行报道,认识她的朋友说,凯鲁伊从未对未知的事物产生过畏惧,其中包括海盗。

2008年10月,在索马里一位线人的帮助下,凯鲁伊与她的老搭档——摄影记者维格里一起,深入海盗巢穴——索马里中部的小渔村霍比亚,成功采访了一伙海盗。

凯鲁伊采访了海盗头子哈桑。他皮肤黝黑、眼光凌厉,手下有350多名海盗,既有熟悉海战的渔民,也有了解武器操作的退伍民兵,还有一些人熟悉卫星定位系统,知道如何与西方人和西方媒体打交道。难怪有媒体用嘲讽的口气说,海盗们也在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

在采访中,凯鲁伊问到了海盗的进攻手法,哈桑有些讳莫如深。事实上,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一个无名海盗曾这样描述:“我们通常有两条船,第一条用来进攻目标,然后我们迅速爬上目标船,命令船长停下来。我们把所有船员赶进一个舱内,然后把船开到埃勒。我们扣留了船员近两个月,给他们吃得不错。我们互相理解对方。弄到钱后,我们就分掉。我只分到了一点,不到两万美元。接着我们就把他们放了,然后弃船逃掉。”

而哈桑的概括更为精炼:“一次成功的劫持,获胜秘诀在于它的速度。”据哈桑透露,从确认船只、包围、登船到控制整艘船,整个过程最快只需15分钟。而且,他们强调活儿要干得“干净”,也就是要确保人质的生命安全。

2008年,在高赎金的刺激下,索马里海盗们的作案频率越来越高,以前一到两个月才一次,如今十天一次,难怪美国《新闻周刊》评论说,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银行和汽车制造业都不行了,而海盗行业依旧红火。

那么,海盗究竟给索马里地区带去了什么?在凯鲁伊眼中,当地一些人的确靠海盗致了富。比如27岁的阿里•阿曼得,买了卡车,娶了老婆,还购进了枪支和快艇,做起了出租生意。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在索马里地区甚至诞生了一种畸形的“海盗经济链”。如果一家有人做海盗,那他家的亲戚就有了就业机会,比如照看被绑架的船员、充当联络人、兑换外币、搞建筑等。

在哈桑控制的区域内,“海岸警卫队”成员的家属还享受到了特殊待遇。不仅做买卖时能获得对方信任,而且还能自由通行关卡。

不过,让凯鲁伊感受更深切的是,海盗并没有给这个地区和大多数人带来繁荣。“我们去的时候,事情正在发生变化,当地人民发现,海盗劫掠的财富并没有再分配,绑架的赎金海盗们都自己留下了,尽管得益于大量的赎金,当地的经济有所发展,但当时通货膨胀非常严重,因为有大量的美元流入。”

大部分钱,要么被海盗们寄回家里,要么被寄到了海外的银行账户里。索马里漫长的海岸线上,村庄更是少得可怜。而即使是在被称为海盗大本营的埃勒港,人们也很难将这个破烂的地方与藏有数百万美元的被称为“海盗之都”的城市联系在一起。

一名到过埃勒的记者沮丧地说,那里只看得见冲锋枪、山羊和阿拉伯茶。而埃勒当地一家商店的店主抱怨说:“报纸说,海盗们在这里盖了又大又漂亮的房子,这些报道都是瞎说,他们只是把埃勒当作一个出发和藏身的地方而已,这里的多数人都不能容忍海盗们的行径,但如果全世界都阻止不了他们,我们又怎能阻止呢。”

“索马里海盗仍然是一群以‘绑架为生的人。”凯鲁伊说这次报道并没有改变她对海盗的这种想法,不过却让她对海盗的认识多了一些思考,那就是“他们到底是谁,他们挣多少钱,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西方世界过于被动,当地又处于无政府状态,索马里方面没有能力解决这一问题,而如今最大的受害者却是西方自己。”

猜你喜欢

赎金哈桑索马里
感恩
罪恶赎金
《罪恶赎金》
索马里海盗报复美国
索马里首都发生交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