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资集群网络下本地企业升级障碍及其突破

2009-02-25吴德进

金融经济 2009年1期
关键词:策略

吴德进

摘要:由于外资集群网络弱根植性的存在,导致内外资企业关联被锁定在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使得本地企业升级特别是功能升级和链的升级面临深层障碍。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调整引进外资策略、培育竞争性国内市场、实施创新激励政策、鼓励培育自己的高级要素、激励自主创新提升技术能力、加入多价值链等促进本地企业升级的政策和策略。

关键词:外资集群网络;根植性;本地企业升级;策略

一、外资集群网络与本地企业升级前景

1.我国外资主导集群网络的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拥有广阔的市场、廉价的土地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大量外资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进入中国沿海地区,建成了与其生产和经营相匹配的外资主导型集群网络。外资主导集群网络的形成主要有3种途径:一是由外国产业集群在本地复制产生。二是前期跨国公司投资引发后期跨国公司的跟进投资。三是在外资企业进入本地后,凭借其市场优势诱导本地企业围绕它进行产业配套,形成外资主导型集群网络。

在外资主导集群网络中,跨国公司始终处于旗舰核心企业的地位,它们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给这些集群区的外资和本地企业,由他们为之贴牌生产,同时吸引新的企业进入。这样,区内核心企业与区内中小企业联系加强,外资和本地供应商如同轮轴一样围绕着旗舰跨国公司运转。

2.外资集群网络下本地企业的升级前景:一个文献简述

一般认为,随着生产的全球扩散和分工的细化,在外资主导集群网络下,为了实现系统整合,提高系统效率,跨国公司不得不帮助发展中国家的本地企业实现升级,以保证及时交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与此同时,跨国公司还会通过专利池、战略隔绝、品牌强化和零售市场并购等多种手段来提高设计、研发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的进步壁垒,弱化知识和技术向发展中国家企业的转移与溢出,阻碍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快速升级特别是功能升级和链的升级。

以上观点得到了多数学者的研究证实。在国外,施密茨和诺宁(2000)通过对鞋业全球价值链治理的研究发现,中国、印度和巴西的制造商在发展他们的设计和营销能力时遇到了壁垒。在有些价值链中,全球采购商不希望供应商侵犯其核心竞争力,进而限制设计、营销和品牌知识在价值链中的自由流动,并阻碍生产商在设计、营销和品牌方面的升级。拜耳和杰瑞菲(2001)通过对墨西哥牛仔裤产业的研究发现,墨西哥制造商要在美国市场上拓展一个自有品牌的必要投资很大,而且风险极高。

国内学者文和曾刚(2005)以上海浦东集成电路产业为研究对象,发现在控制型产业网络中,全球价值链的治理者——领先跨国公司,对地方产业网络升级的推动或阻碍,决定于地方产业网络的升级行为是否侵犯了其核心竞争力。他们证实,有利于领先跨国公司利益的非核心的产品升级和工艺升级能够快速实现,但是侵犯领先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功能升级和链的升级则遭到了跨国公司无情打压,当地供应商与跨国公司一起平等参与全球价值链分配的愿望难以实现。

二、外资集群网络下本地企业升级障碍及其成因分析

1.外资集群网络下本地企业的升级障碍

(1)外资产业链整体进入,使得本地供应商面临激烈竞争。当前国内吸引外资的一个特点,就是外资企业的整体进入。一个外资主导企业在原产地生产时,会有许多企业为其生产服务,这既包括为之提供中间产品的生产商,也包括为之提供物流、仓储、采购、咨询、会计和金融的服务商。当外资主导企业及其配套企业落户某一区域后,这些外资企业与当地企业之间的竞争瞬间加剧。外来配套企业跟进后,一方面由于其管理、技术水平等与外资主导企业衔接较为顺畅,与内资配套企业相比优势明显;另一方面,也由于本地配套企业数目增加,生产能力提高,使得外资主导企业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强化了不对等的市场势力,使得本地企业长期处于劣势地位,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2)本地企业与外资主导企业关联性弱,影响了外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由于原有外资企业之间固有联系网络、机制以及协作、信任关系,使得外资产业集群形成了内在封闭性,从而导致内外资企业难以真正融合,互动与关联机制难以建立。本地企业即使能够进入外资集群网络,也只能按照外资主导企业的要求,生产较单一的产品或设备,从而使本地企业通过干中学或技术转移获取的知识范围较窄,无法从本单位的技术推演出整体产品或服务的技术路线。所以,我们容易看到外资集群网络虽然能大大提高当地整体的技术水平,但并没有给本地企业提供一个通过组织间学习以及与集群成员企业间互动而获得升级机会。将来如果外资主导企业迁移出去,留给当地的技术资产和产业空间十分有限,这是我国产业发展的巨大隐忧之一。

(3)外资主导全球价值链分配,造成本地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不足。在全球价值链分配中,生产环节的进入壁垒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参与到生产组装过程,导致生产环节租金日益耗散,增加值不断降低。而在无形生产领域,如研发和营销等领域,由于是技术或知识密集型的,形成了较高的进入壁垒,租金日益增加,成为全球价值链分配的核心环节。在我国内地台资电脑集群网络中,本地企业长期处于价值链分配的底端,只获得了十分微薄的收益。例如,在江苏昆山台商投资密集区,尽管当地配套企业的销售收入近几年有较大增长,但利润率却呈迅速下降的趋势。台资主导企业经常把某些上游配套产品价格压得甚至低于原材料成本。由于本地配套企业利润率低、收益不足,反过来限制了企业投资于研发来提高其技术能力,不能为本地企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4)外资企业的技术限制和独资化,抑制了本地企业价值链的提升。技术优势是外资主导企业的生命线,极力避免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的扩散,已成为他们保持竞争优势的优先技术策略。为防止技术扩散,外资企业往往采用“技术锁定”,即利用其技术垄断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在技术设计、生产工艺、包装广告等关键部分,设置一些难以破解其诀窍的障碍;对核心技术严密封锁,仅向中方转移“夕阳技术”;采取内部技术转让方式,严密控制尖端技术的扩散等等。这些防扩散措施事实上起到了抑制技术外溢的作用。同时,外资企业还往往通过独资化、控股化的方法取得企业的主导权,通过企业内部管理的方式防止技术外溢。由此我们就容易理解,为什么我国外商独资企业的技术先进程度通常优于合资企业,合资企业中外资控股的企业的技术水平高于外资不控股的企业。外资企业的技术限制和独资化,已成为本地企业升级的又一重要障碍。

2.外资集群网络的弱根植性——本地企业升级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以格兰诺维特为代表的新经济社会学认为,经济行为是植根在网络与制度之中的,这种网络与制度是由社会构筑并有文化意义的。不同集群网络内部拥有不同的学习氛围、创新文化及区域网络关系,这些社会资本不像其他资本形式可以在不同区域流动或复制,而往往与当地的某些历史传统相联系。“地域根植性”就是集群网络对特定区域规则体系(如制度安排、社会历史文化、价值观念、关系网络等)的依赖性(粘性)。地域根植性水平不仅反映了区域经济活动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也体现了集群网络内在制度环境与外在制度环境的耦合程度。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按照自己的战略意图,基于原有的关键供应商、合作伙伴已形成的全球网络联系,塑造出一种“战略集聚”。旗舰跨国企业与原有的合作伙伴建立了长期信任,各种关系成本或沉没成本十分巨大,企业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将减少,集群内部逐渐形成一个相对封闭和稳固的信息交流圈,一旦集群内企业形成“路径依赖”的惯性,将继续保持这种趋势,最终变成一个封闭系统。虽然这种集群网络能够避免可能产生的高风险和高交易成本,但与集群外的企业没有任何交流,对群外技术变化缺乏基本了解,形成了外资集群网络的弱根植性。

在现实中, 这种集群网络形式往往表现为全球价值链的供应商群体为了维持或强化长期的协作关系,追随旗舰跨国公司或按照其战略意图在特定的地理区位组建供应链, 形成产业链移植或复制。在移植的集群网络下,虽然其价值链活动发生在本地,但其价值活动的各种联系却是全球的,本地企业从事的基本是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从长期来看,本地弱根植性最终会导致外资集群网络的空间移动,使本地配套企业最终被跨国公司完全抛弃,变成“空洞集群”,本地经济届时将陷入持续衰退的境地而无法自拔。

三、促进本地企业升级的宏观政策与微观策略

1.宏观政策

(1)加强外部环境建设,提高外资集群网络的地方根植性水平。对于多数的外资主导集群网络,缺乏根植性已经成为当地企业升级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正如生物的生存需要适合自己的“栖息地”一样,提高外资集群的地域根植性,必须加强集群的外资环境建设。一方面,要围绕“强化配套服务,增强外资根植性”战略,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优化投资环境,采用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本地企业深度融入外资集群产业网络,提高产业配套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运输网络、电力、信息、生态环境等的建设),进一步完善集群网络的社会化支撑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社会化的企业服务系统,如市场调查机构、技术咨询机构、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知识产权事务中心、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充分发挥集群网络服务组织的整体功能。

(2)调整引进外资策略,促进本地关联。过去我国各区域为了追求GDP的增长,以税收、土地优惠等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各地区之间恶性竞争,对投资项目是否有利于我国经济长久持续发展不予考虑。利用外来资本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必须改变以往的引资方式,重点应当放在产业前后关联程度高、技术含量高能带动当地企业发展和升级的项目,引进先进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地区之间应相互协调,引进适合本地区已有产业格局的外来资本,形成地区之间的互补性分工。

(3)培育竞争性国内市场,促进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在竞争不激烈的下游市场,外资主导企业为保持技术优势,总是在技术转移方面有所保留,作为以后以提供先进技术要求东道国和企业做出各种利益让步的筹码。政府应通过制定反垄断的产业政策,培育良好的竞争环境,规制国内市场竞争,利用下游之间的竞争迫使外资主导企业引进新产品、新技术,进而推动本地配套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随着国内市场的扩大,外资企业的销售不仅面对海外市场,也纷纷把国内市场作为市场开拓的主要方面。要培养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当地下游企业集团和引进多家外资主导企业投资,形成相互竞争的市场氛围,以竞争环境促进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

(4)实施有针对性的创新激励政策。提高企业技术能力需要企业有目的的研发活动,政府可选用的激励创新的政策,比如直接补贴、税收优惠、对高校等公共研究机构进行资助等,这些政策对处于不同行业、不同生产环节的企业激励效果不同并有各自的缺陷。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创新激励政策。比如,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针对的是有形资产而不考虑无形的人力资本,而笔记本电脑行业等高科技产业中影响创新和技术能力的主要是人力资本,通过有形资产的折旧进入成本给予优惠政策就不能充分实现激励研发的效果,因此,可以有针对性的改变税收优惠政策,允许人力资本折旧进入成本给予支持。

(5)推动行业协会等市场中介机构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外来资本生产网络多以集群形式存在,行业协会、研发中心等机构对当地企业的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些非政府机构的发展会有利于企业关于产品规格、质量标准等达成共识,有利于企业之间非正式的技术交流和技术转让,有利于弥补当地企业和外来资本投资企业之间的技术能力差距,促进当地企业的技术消化、吸收和改进,有利于集群中企业间的协作以获取集体效率。

2.微观策略

(1)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努力培育高级要素。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日益增长的消费和多层次的需求结构为本土企业设计研发能力的培养、品牌和营销渠道的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对于加入全球生产网络不深或者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多数本地企业,应在出口导向和开拓国内间重新权衡,在积极扩大产品出口的同时,还应努力开拓国内市场,培养自己的高级要素,培育贴近本土的设计研发能力和营销渠道。本地企业应避免还没有培育自己的高级要素,就急于加入全球价值链特别是其中的底端环节。

(2)提高本地供应商的技术能力。根据企业演化理论和技术能力学派的观点,企业技术水平的变迁是通过吸收、改进、创造技术的持续的学习过程而发生的,Bell and Pavitt(1997)将企业技术能力分为技术使用能力和技术改进能力。早期,技术使用能力对企业是重要的,要充分掌握和利用包含在机器、工艺流程和产品中的知识需要积极学习和反馈,掌握管理现有知识的组织方式。技术改进能力对当地供应商长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要成功实现升级,不能仅满足于现有知识的利用,要通过改进和提高进而到创新形成技术优势。提高途径:一是通过企业内部技术活动,包括从生产活动中获取经验(干中学);从修理、维护或重装设备中获取知识;系统性的逆向工程或试验以及正式的研发活动。二是从外部来源获得,外部知识不仅包括与之进行交易的上下游客户,还包括研发机构、行业协会等。当然,技术能力的提高并非消极、自动发生的,需要有目的的资源投入。

(3)促进本地企业适度集中,提高集

体谈判能力。在价值链下游环节的核心企

业已经形成寡头垄断的情况下,上游本地配套企业适当的集中,不仅能够减少恶性竞争,而且有利于提高对外资企业的谈判能力。当前,本地配套企业由于发展时间太短,尚未发展出具有实力的大企业,且遭受下游企业压榨也限制了内资企业的发展能力,难以摆脱恶性循环。因此,有必要利用政府干预的方式来促进本地配套业集中度的提高,比如鼓励配套业中的兼并、重组和互相持股,通过增加单个企业的市场份额,与外资主导企业的买方势力相抗衡,逐步改变价值链分配完全由外资企业主导的局面。

(4)尽可能加入多价值链加速升级。研究表明,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往往加入几个不同的价值链,不同价值链治理对集群中企业的升级产生不同的影响。企业在实现功能升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是主要客户潜在的阻挠,因为有可能在企业实现升级后成为客户的竞争者。对供应商来说,在产业集群中加入多条价值链,一方面可以利用现有的技术和生产能力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升级对主要客户构成竞争威胁,从而有利于功能型升级的进行。

参考文献:

[1]黄永明,聂鸣. 全球价值链治理与产业集群升级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2]彭新敏. 全球价值链中的知识转移与我国制造业升级路径[J]. 国际商务,2007(3)

[3]李明武.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 长江大学学报,2007(3)

[4]于明超,刘志彪,江静. 外来资本主导代工生产模式下当地企业升级困境与突破[J]. 中国工业经济,2006(11)

[5]Humphrey,J.,Schmitz,H.,(2002)“How Does Inser-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ffect Upgrading in Industrial Cluster,”Regional Studies, 36(9).

(作者单位:福建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猜你喜欢

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几何创新题的处理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数据分析中的避错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唱反调”的策略
价格调整 讲策略求互动
2016年理财策略——少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