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检测的金标准

2009-02-25

家庭医学 2009年2期
关键词:微血管危险性糖化

尹 兵

是否患了糖尿病,应去医院检查血糖。经常采用的是查早餐前空腹血糖和早餐后2小时血糖,如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怀疑为糖尿病。但偶尔一次血糖超标,并不意味着一定是患了糖尿病。因为有很多诱因可引起血糖一时性升高,如创伤、应激和妊娠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标准:连续2次(不在同一天)通过静脉抽血,检测到的血糖值大于或等于上述标准,即可诊断为糖尿病。但餐前、餐后血糖毕竟属于瞬间血糖,只能反映抽血时的血糖水平,同时受一系列因素影响,如空腹血糖水平与肝脏葡萄糖生成速度和数量、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相关:餐后血糖水平除与进食种类、数量相关外,还与基础血糖水平、餐后胰岛素分泌量和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关。可见这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和糖化血红蛋白相比,有明显的差别。

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监测的金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中葡萄糖和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产物,它和血中葡萄糖水平呈正比关系。糖化血红蛋白中最常见的为HbAlc,所以常以HbAlc作为糖化血红蛋白的代名词。由于红细胞在血液内寿命大约为120天,因此,HbAlc的高低值能反映过去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HbAlc是临床上糖尿病常规监测的指标之一,如果HbAlc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在一段较长时间内血糖控制较好。因此,HbAlc是评价长期用药治疗效果以及预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可靠指标,被学术界公认为是糖尿病长期血糖监测的金标准。

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参数是4.5%-6.3%。国际糖尿病联盟建议为小于6.5%。但欧美专家认为这一目标实践起来有困难,可能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相关指南建议小于7.0%为控制目标。

1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可预测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表明,HbAlc水平每升高1%,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15%:对2型糖尿病患者,HbAlc每升高1%,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18%,卒中发生率增加17%。有人对一组HbAlc大于5%的糖尿病患者追踪观察显示,HbAlc每升高1%,其未来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增加21%。英国一项大型研究也证明,随着HbAlc水平的下降,致死性、非致死性冠心病和心脏猝死、卒中及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生率均有明显下降。

2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可控制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大量研究证实,将HbAlc有效控制在较低水平,可显著降低微血管并发症。国外一项大型研究证实,HbAlc每降低1%,患者出现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或死亡危险性下降21%,微血管疾病的危险性降低37%。HbAlc越接近正常值,糖尿病心肌梗死、微血管病变等并发症的概率就越低。而当HbAlc大于6.5%时,不论是大血管病变或微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都将明显升高。因此,为掌握病情变化,糖尿病人初诊时就应测定HbAlc。在此后的治疗过程中,血糖控制未达标或正在调整用药时,应每3个月检查一次,血糖控制达标的患者应每半年检查一次。

猜你喜欢

微血管危险性糖化
O-3-氯-2-丙烯基羟胺热危险性及其淬灭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
基于AHP对电站锅炉进行危险性分析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
米酒酿造的糖化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