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地方立法联系点之探索
2009-02-25李高协訾晓辉
李高协 訾晓辉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最早设立立法联系点是在2002年,这在全国尚属首创。建立地方立法联系点制度,在市、县设立地方立法联系点,是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在地方立法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整合立法资源,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探索,也是在立法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实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具体实践。
一、地方立法联系点的任务和特征
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地方立法联系点制度,明确了地方立法联系点的主要工作。联系点的任务是:
(1)对有关法律草案、行政法规草案的征求意见稿在本辖区内进行调查研究,组织座谈,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2)对省人大常委会编制的全省立法规划(草案)和年度立法计划(草案)在本辖区内广泛征求意见,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3)对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印发征求意见的地方立法项目,组织调研,进行论证,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4)对法律、行政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并提出贯彻实施意见,反映实施中遇到的新问题。
(5)对地方法规执行中的问题进行跟踪调研,及时提出修改和完善意见。
(6)积极参与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组织的立法课题研究。
立法联系点作为公众参与的一种方式,与立法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相比,它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组织形式不同。联系点组织者是基层人大,自下而上,其他方式是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自上而下。
二是参与对象不同。联系点参与者都是基层普通公众,人多面广,其他方式的参与者主要是专家学者、理论工作者和行政官员,人多面窄。
三是反映的意见不同。其他方式获得的意见主要是比较宏观,相关部门的意见多,更多的是反映部门利益;通过立法联系点获得的意见基本都是基层的意见,比较微观,更接近实际。
四是征求意见的方式呈多样化、综合性。其他公众参与的方式基本上都比较单一,而立法联系点可以采用座谈会、论证会、实地调研、书面征询等综合的方式进行征求意见,方式相对比较灵活。
二、地方立法联系点的做法
近年来,各立法联系点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对立法联系点工作的要求,紧密结合基层人大实际,积极建立完善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工作思路,努力改进工作方式,深入开展立法调研,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健全组织形式。各立法联系点成立了以常委会主任为组长,负责联系政法部门的副主任为副组长、有关委办负责人为成员的地方联系点工作领导小组,市、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承办具体事宜。在市、县人大代表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熟悉法律的普通公众中,聘请10~20名立法联系点联络员,并制定了联络员工作职责。武威市凉州区人大常委会换届以后,及时调整了立法联系点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聘请了法律顾问,实现了专家论证和群众路线的有机结合,使专家的意见在更宽的领域发挥了作用。
(二)加强学习培训。市、县立法联系点十分重视联络员的培训工作。一是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学理论、法律、法规;二是联络员列席市、县人大常委会会议;三是让每位联络员了解全省每年的立法规划,掌握地方性法规在制定中的有关情况;四是举办法制讲座进行辅导。临洮县人大常委会几年来对每部需要征求意见的法律、法规(草案)都进行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做到全面把握、透彻理解,采取走出去调研与请进来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征求相关部门意见,认真做好法律条款的增删和细化工作,并及时整理上报。
(三)拓展联系渠道。2003年省人大常委会建立了立法联系点工作制度,对设立联系点的目的、工作任务、保障措施等,提出了初步要求。各联系点积极探索,把立法工作融入人大工作全局,统一安排落实。有的联系点结合实际进一步延伸建立了自己相对固定的联系点,有的县领导和工作部门各自有联系点和联系对象,有的县在乡镇、机关建立了立法联系信息员网络,有的还成立了立法研究会,依托立法研究会开展立法联系工作,使联系工作不断深入。省人大常委会在为县一级立法联系点配备电脑打印、传真设备的基础上,又在经费补助、资料提供等方面为联系点开展工作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五年来,全省10个联系点约有1700多人参与了立法活动,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下发征求意见的法律草案和省人大常委会征求意见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共43部提出了400多条修改意见,对甘肃省2003~2008年立法规划草案和各年度立法计划草案提出70多条立法建议。许多意见、建议很有价值,得到了采用。
(作者单位: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