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亮剑,不能太着急
2009-02-25
郭亚东
《环球时报》2月18日刊登的《中国海军应在领海展示力量》一文,构想了中国未来积极防御的重点。但笔者认为,就目前而言,这个建议似乎有欠熟虑,文中所讲的“各式军舰开出军港,军机凌空,在自己的海域里像陆上演习的坦克集群冲锋”的“亮剑”方式的有效性也有待商榷。
从表面上来看,中国海军的力量展示需要的是实力与魄力,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海军“亮剑”于东海和南中国海的时机尚不成熟。孙子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军队作为一种国家机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政治经济的大局。因此,军事力量的使用必须要放在国家政治与经济大局下来考量,同时还要考虑到军队自身建设水平和执行国家意志的能力,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和武断地单从军事角度来看是否需要使用军事力量。
以最近热炒的“钓鱼岛”和“黄岩岛”问题为例,其本质是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博弈问题,而非急需中日、中菲进行军事对决问题。从表面上看,日本在钓鱼岛常驻巡逻船和菲律宾国会通过拥有对黄岩岛的主权,是日菲两国想对中国岛屿的侵占实现“合法化”。而实际上,这是美国经济的衰退和军事战略的收缩,日菲两个美国盟友想借势突破美国长久以来的既定均衡政策,想彻底占有原先美国用来制衡中国的两个岛屿。因此,无论是对待有恃无恐的日本,还是夜郎自大的菲律宾,当前首要考虑的都不是军事问题,即不能在现阶段以“展现海军力量”的方式来彻底解决钓鱼岛和黄岩岛问题,而应当考虑中美两个大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博弈问题。
既然问题的根源在于大国间的博弈,当前要做好的就是博弈准备,最起码博弈双方要基本处于同一个量级上。笔者认为,这个量级至少应有三点:在政治上,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得到确立,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不小于美国,最起码在东亚和东南亚的影响不弱于美国;在经济上,中国经济在质和量上实现重大突破,在国际经济中成为左右世界经济发展大局的经济大国,至少要成为左右亚洲经济发展大局的大国;在军事上,中国的军事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军队实现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拥有一大批性能先进的、具备远海作战能力和远洋作战能力的武器装备,能够完全防止和挫败强权的军事介入。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中国海军才能真正发挥出更强的威慑作用,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否则,或许被人家笑话为“纸老虎”。
我们期待着中国海军能“亮剑”“第一岛链”、“第二岛链”,甚至更远,但是目前更需要的是等待时机的耐心。中国海军的“亮剑”应该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而不是揠苗助长,急功近利。▲(作者是海军某研究所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