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行走在大唐盛世的猫样女人
2009-02-25时光
时 光
只经过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一位只有32岁的女教师因为入主《百家讲坛》主讲《武则天》而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出书、应接不暇的采访、受到众多“鳗鱼”追捧,并深得易中天赞誉,有了“小于丹”之称——她就是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满族副教授蒙曼。
“小于丹”求学史
那个逃学挨打的孩子
2008年11月15日,蒙曼拿着她的新书《乱世红颜》来到兰州签名售书,让兰州的广大“鳗鱼”亲眼目睹了偶像的风采。与电视上的干练的印象不同,生活中的蒙曼个子矮小、身材单薄,性格活泼、讲话俏皮,很有小女孩气。蒙曼是幸运的,从进入百家讲坛到一举成名,一帆风顺,快得简直让她自己也难以适应。
做为北京大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做为在全国有众多粉丝的文化偶像,人们几乎想不到,小时候的蒙曼竟然是个不爱学习被家长打的“坏孩子”,经常逃课,把无可奈何的爸爸竟然气哭!
蒙曼出生在河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5岁上小学。因为还不到学龄,是父母恳请学校收留她的,所以没有学籍,也不需要参加考试。那时的蒙曼觉得学习是一件很随便散漫的事情,因此,初中时就逃学在家看小说,还使了好多手段来欺骗家长,最擅长的就是装病。她能娴熟地掌控温度计的方法,放在多热的水里温度计能达到37.5℃,从不失手。之所以是37.5℃,是因为这个温度最妙,既不用去医院,也不用上学,非常容易蒙混过关。类似的伎俩蒙曼用了很多次,因为她在家里一直表现出柔顺乖巧,父母对她非常放心,也从未生疑。
逃学时蒙曼没有傻玩,而是看了很多自己喜欢的书。像《红楼梦》《野火春风斗古城》《红岩》《福尔摩斯探案集》《安徒生童话》《三个火枪手》……她从不读让自己感觉很艰难的书,所以阅读总是能带来很多快乐感,因此她才会一次次冒着巨大风险逃学去看课外书,而不去听老师的课。
蒙曼为自己的小聪明沾沾自喜,可是学校的成绩却摆在那,她有些担心。幸运的是,她的父母也是老师,班主任一直不太好意思告她的状。直到期末考试成绩出来让家长签字,爸爸才傻了眼,去学校再一了解情况,自然是怒火中烧,回来狠狠揍了蒙曼一顿。可蒙曼非常叛逆,对爸爸的痛下“杀手”不仅不像别的女孩哇哇大哭,反而还故意挤出笑容冲着爸爸笑!爸爸一下子崩溃了,一个大男人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哭起来。他对女儿太绝望了。爸爸的痛哭让蒙曼愣住了,也就是从那次以后,她慢慢懂事了,逃学的行为开始收敛。在诸多逃学的“经验”中,蒙曼自己摸索出,同样是逃学,老师会偏向于成绩好的。她发现了学习好的用处,于是也会试着以讨好的心理努力学习。而自从发现她的“不轨行为”,爸爸就开始对她严加管教。在诸多次较量中,蒙曼渐渐服软了,开始把学习当回事了。所以,长大之后的蒙曼被人问“孩子应该怎么教育”时,她就会开玩笑地说“打呀,把他打服了就好了。因为我就是被这样教育的。”
事实上,蒙曼真正爱上学习是因为初二时遇上一位好老师。在此之前她不喜欢老师,对老师总是心怀恐惧。有一次远远看见物理老师走过来,她很早就开始酝酿打招呼,结果等老师真正走近,她却叫了一声“物老师”。情况彻底转变是从初二开始。有次下大雨,蒙曼发起烧来,班主任老师发现后把她背回了家,还把自己的厚外套披在她头上,而老师自己浑身都湿透了。她觉得老师是一个非常讲义气的人,从此再也不好意思逃班主任的课。而她的成绩也因此好起来,迅速走入高分学生的行列。她的变化让父母老师狂喜不已,大家的狂喜让蒙曼非常感动。或者是不忍让老师父母再为她伤心,蒙曼竟然保持住了成绩,而且还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并且考研读博,求学路上越走越远。博士毕业后,基于对教师职业的美好憧憬,她选择了回民大当老师,并且认定自己做老师也要做一个让学生觉得这个老师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人,而不是说这个家伙有什么资格当老师。
活色生香武则天
席卷全国
《百家讲坛》给蒙曼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她进入这个团队的经历却平淡无奇。蒙曼在北大读博士时的学长孟宪实在“百家”讲课时,向他们推荐了蒙曼。编导魏学来便专程到中央民族大学听蒙曼上课。他赶到的时候,蒙曼的课刚好结束。他说,你能不能找几个学生再讲一节课,随便讲一个主题就行。于是,蒙曼就把上她课的学生又找回来,给他们讲了一堂武则天,只讲了20分钟,开个头而已。没想到三天之后,《百家讲坛》便打电话要蒙曼去试讲。就这样蒙曼轻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第一次录影,蒙曼并不紧张,依然是上课的感觉。下面坐了一群人,只不过听众不再是单纯的学生,他们年龄层不同,来自不同领域,需要讲得更简易明白一点。2007年11月19日,蒙曼主讲的武则天终于出现在广大电视观众面前。
在蒙曼节目播出的第一天,有个朋友给她打电话说:“你怎么穿成那个样子(是一套职业装,有板有眼,看上去确实比她平时成熟)?”然后又说:“你的两手在乱七八糟地比划什么?在缠毛线吗?”朋友的直言不讳让蒙曼担心之极。但很快央视给她的反馈是,观众非常喜欢她!
蒙曼讲的是她心目中的武则天,是建立在《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唐会要》等现有的史料和史学研究基础上的武则天形象。在很大程度上,这与大家从影视和文学作品中看到的武则天是不一样的——蒙曼口中的武则天是活色生香的女人。
蒙曼解释说,“活色生香”是指武则天是个立体、丰满的人,让人感觉她是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温柔多情是活色生香的一部分,杀伐果断也是活色生香的一部分。很多人都觉得武则天很彪悍,但蒙曼认为唐太宗给她起的名字叫武媚娘,所以在唐太宗心目中武则天是一个很妩媚的人,就是偏于现在我们所设想的狐狸精的形象。而她的威严感是一层一层积累起来的,到了最后她是一个大权独揽的皇帝。武则天一直保留她的女人味,威严是她的一个侧面,温情也是她的一个侧面。比如她和狄仁杰的关系,相当温情脉脉;还有跟太子李显的关系。晚年的时候她从洛阳到长安去,路上冷,她儿子就把她的脚抱在自己胸前给她暖脚。这个形象和很多老太太没有区别。而且从女性这个角度讲,她一直到晚年都有面首(男宠),从女性心理上来讲,她并没有消除对自己女性的认定。因为武则天的离经叛道,人们一直以来都对她的形象有很多涂抹和歪曲,她可以说是被歪曲最多的一个历史人物,而蒙曼要做的,就是在《百家讲坛》上讲真实的历史。
正是因为对武则天独特的理解,蒙曼的讲座受到追捧无数,迅速在全国刮起了武则天热。就连易中天都夸她是“小于丹”,虽然随口一说,却让“小于丹”的称谓声名远播。对此蒙曼总谦虚地说,这只是易老师对她的鞭策:“于丹老师很优秀,而我只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学者,没有任何业绩和著作,这个说法会激励我更加勤奋前行。”
2008年1月5日,蒙曼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举行了《蒙曼说唐:武则天》的签售活动。这是蒙曼的第一次签名售书,能有多少人来呢,她心中没底,要是没人捧场就太丢人啦。而实际情形却是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感人盛况!早晨7点多就陆续有读者排队,11点开始签售,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有很多人从新疆、海南、甘肃等外地赶来,还有坐轮椅的80多岁的老年人,有70岁的老人替他90岁的母亲买书,有妈妈抱着6个半月的儿子,还有一个孕妇排队3个半小时……这一切都让蒙曼非常紧张也非常感动。
猫样女人
幸福生活
有许多专家学者都与猫有渊源,像季羡林老先生、严文井,都对猫情有独钟,可能当人到一定境界的时候会喜欢猫,喜欢用像猫一样的眼睛去感受东西。有人说蒙曼就有这样的特质:有猫的古怪精灵,猫的安静,她的动作她的表情她的内心都像猫一样审视着什么,而不是像狗一样参与着什么。于是,在她的猫样的审视下,给大家呈现出了活色生香的武则天,也因此,她的现实生活也具有猫的特色。
蒙曼业余时间养猫,她的家里总是收养流浪猫,还曾经给5只猫做过绝育手术。她喜欢猫,因为猫始终保持一种独立。她认为人也应如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有亲近也有距离,猫恰如其分地体现出了这种状态。
蒙曼对母校民大有着特殊的感情。她17岁来到民大,在北京和在家乡的时间差不多一样多。除了在北大的三年,其余时间都是在民大度过,无论当学生还是当老师。所以民大在蒙曼心目中有不同寻常的地位,也正是母校的滋润和培养才有了今天的蒙曼。蒙曼在母校做老师,既教本科,也教研究生,给本科生讲古代史、史学理论,同时带两个研究生,讲隋唐史。蒙曼给自己定的规则是,教师是她的本行,即使出名也不能影响教学和研究,“育人”是她最大的快乐。
蒙曼很能跟学生打成一片。现在社会上有些人对“80后”不感兴趣,但蒙曼却喜欢他们,并认为他们代表了她理想中年轻人的形象。自己以前害怕和老师打交道,但现在的年轻人就完全没有这个顾虑,他们非常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即使写书评也会以介绍自己内心的感受为主。还有,在大学任教最好的一点就是不必顾虑有一些事老师不知道。在中学任教,老师必须回答所有的问题,如果不知道就是不称职,但大学不同。大学有研究的性质,能坦然地对学生说“我不知道”,能和同学平等交流。所以,蒙曼的任教生活如鱼得水,备课、科研、指导学生,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而和父母相处时蒙曼就成了一只懒猫,她在家里几乎什么也不做。父母很勤快,早上蒙曼一睁眼,父母已经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了。这一点蒙曼想得明白,在父母面前独立他们不会快乐,你得依赖他们,他们才觉得生命非常有意义。父母喜欢蒙曼对他们的依赖,也对她管得很严,到哪里去,要多长时间,一举一动都要事前请示事后汇报。以至于有一次蒙曼和妈妈走到街上被人认出来,妈妈担心之极地说“你不安全了!”逗得蒙曼哈哈大笑。
因为这次签售活动,蒙曼第二次踏上了兰州的土地。谈及第一次、15年前到兰州的情景,蒙曼记忆犹新。她说:“15年前我还是学生,由于功课的需要在甘南待了一个月,当时没有任何通讯工具与家里联系,当来到兰州第一眼看到一个电话亭,顿时热泪盈眶。昨晚到兰州,趁着夜色看到了白塔山、黄河风情线,我依然很感动,兰州是个开放的城市,这里的山河就是兰州的气质所在。”蒙曼还打趣地说:“这次来兰州还要完成15年前的一个心愿,那就是一定要吃一碗牛肉拉面。上次来没有吃到,遗憾了15年!”■ (责编 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