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学习情境设计研究

2009-02-24

计算机教育 2009年2期
关键词:学习情境工作过程

孙 俊

文章编号:1672-5913(2009)02-0117-02

摘要:目前高职的教学正围绕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构建,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进行设计,而课程学习情境设计显得尤其重要。如何将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特点通过学习情境更好地体现出来,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更快、更容易地掌握适应职业岗位需要,这是目前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我院在这方面的探索。

关键词:工作过程;计算机语言;学习情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什么是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结构要素,是学习领域在职业学校学习过程中的扩展。也就是说,学习情境是在学习领域框架内的小型主题学习单元。学习情境要在职业的工作任务和行动过程的背景下,按照学习领域中的目标表述和学习内容,对学习领域的教学进行教学论和方法论的转换,因此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课程的具体化。对于学习领域的课程来说,最终是通过学习情境来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实现工作过程能力的需要。

2传统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教与学

2.1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语言发展到现在,从早期的功能单一的结构化编程到可视化编程,再到面向对象的编程,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正从简单不断走向复杂,而且功能也不断得到强化。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计算机课程,语言类课程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尤其计算机语言发展到今天,已经在很多方面有其共性,具体表现在:

(1) 课程的相对独立性。一般而言计算机语言类课程不依赖其他课程而独立存在,在内容方面都有各自的语法特性,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对一门语言和学习,能够进行简单系统设计开发工作。

(2) 内容相对一致性。每门语言语法上、功能上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是每门语言从内容上来说,都包含有基本语法构成、编程结构、控件组件等方面都非常相似。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熟练掌握了一门课程,再去学习其他语言课程将会容易很多。

2.2语言类课程在“教”方面的问题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主导课堂的角色,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创设情境,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一次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围绕教师展开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只是处于一种支配状态之下,被动接受教师讲课,被动去实践。传统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1) 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关系。传统的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往往重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上,要求学生学会编程的思想,实战经验贫乏。特别是缺少即时编程及案例分析经验,这就制约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得到充分调动起来。

(2) 学习情境的设计。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讲解完某个知识点后举例予以说明。一些教师的做法是直接运行教程上的例子或让学生看懂就行,而没有创设与实例有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学生实践也是以教材上的实例作为操作对象,运行一下能够得出结果就行,这样也就是一种验证性的实验罢了。

(3) 过分强调语法或算法。在教学中有些教师片面强调以语法教学为主或以算法设计为主的方式,前者缺少程序设计方法、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等方面的实训,而后者只讲解算法的设计。这样学习的结果是弱于编程或在“虚无”中编程。

(4) 缺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由于很多教师本身对于职业岗位认识不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工作过程知识,只能按照教材进行教学。

2.3语言类课程在“学”方面的问题

由于教师的原因可能导致的一些问题外,学生在中学时期所养成的学习习惯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这也会影响到学习的最终效果。

(1) 良好学习习惯的缺乏。更多的学生在计算机语言课程的学习中过分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而忽视自己的领会,必然造成能够听懂却不会运用的现状。

(2) 学习兴趣与信心不够。由于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大都从语法规则开始,思维上的转变以及实践过程中的挫折可能导致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的缺失。有时因为一个标点,一个符号可能使得整个程序无法运行,这种情形也会使得一些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

(3) 职业规范学习不够。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职业规范掌握不够,缺乏团队合作、相互沟通、全局设计等思想,从而在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学习中喜欢单干,这样必然导致无法溶入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

3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语言类学习课程情境设计

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是对传统学科体系课程方案的革命,因此要设计符合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学习情境,除了必须掌握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方法外,对于学习情境的设计方法、原则、内容都得理解并能熟练运用。

3.1学习情境设计的原则

一般而言,学习情境的设计过程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主要是:

(1) 每一个学习情境都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2) 同一学习领域中的各个学习情境应为同一范畴的事物;

(3) 同一学习领域中的各学习领域间的关系是平行的、递进或包容的;

(4) 特定情况下,同一学习领域中可以设计部分公共学习情境。

3.2学习情境的设计

(1) 学习情境设计载体的选择

学习情境的载体有很多,针对不同课程类型、特点,结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知识,选择符合行动导向课程的规律,适合学生学习的载体。在学习情境设计中载体可以是对象、内容、环境、类型、产品,甚至是它们的综合。因此,不同课程类别,选择载体也不尽相同,同一门学习领域课程选择载体也可以不同,从不同的方向出发,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2) 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学习情境设计载体的选择

针对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特点并结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知识的要求,此类课程学习情境设计时载体的选择也可以是多方面的。以“JAVA程序设计”为例,学习JAVA最终的目的是必须会使用JAVA完成软件系统的设计,从工作过程角度来看待就是必须完成一项合格的产品(软件系统)。因此,最简单也就是最容易选择的载体便是“软件产品的类型”,这样可以根据常见软件系统类型不同进行学习情境设计。

以“软件系统环境”作为载体,以能力迁移提升作为学习情境设计出发点,就可以确定出该门课程的学习情境:单机版系统设计、分布式应用系统设计(C/S版系统设计、B/S版系统设计)、综合系统设计。同样,通过“产品用途”作为载体,也可以设计学习情境,这样也能够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学习JAVA可以完成的任务。

以上学习情境的载体选择可以适用.NET系列开发语言,但是对于一些专门性开发语言,载体的选择范围就小一些。例如“JSP程序设计”学习情境载体的选择,由于JSP技术基于平台和服务器的互相独立,输入支持来自广泛的、专门的工具包,服务器的组件和数据库产品开发商所提供。因此它更适合进行基于网络的系统设计。针对这种特点,可以用“产品+软件类型”作为载体,也可通过“产品用途”作为载体进行学习情境设计。

总之,学习情境载体的选择并没有定论,可以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工作过程进行设计。

4结束语

学习情境的设计应该来自于职业岗位工作需要,同时又要兼顾学生学习的习惯,因此,设计工作应该围绕通过学习情境中的行动来学习,为了真实情境中的行动而学习。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 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边小勇,盛玉霞. 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法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7,(21).

[3] 张书云. 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 计算机教育,2005,(5):16-18.

[4] 曾煌兴,周晓宏. 项目开发教学法的教学设计策略及应用[J]. 职教论坛,2005,(6).

[5] 刘乃琦. 软件工程教育的特点与问题[J]. 计算机教育,2004,(11).

[6] 姜大源. 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7] 姜大源. 职业教学育学研究新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8] 石伟平.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学习情境工作过程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探究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探讨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MOOC的激励性原则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实践类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