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与实践

2009-02-24

计算机教育 2009年2期
关键词:VB程序设计独立学院

徐 燕

文章编号:1672-5913(2009)02-0114-03

摘要:“VB程序设计”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公共基础课,在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的课程体系中显得很重要。本文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并用于实践,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独立学院;VB程序设计;教学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VB程序设计”是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系列核心课程之一。在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这门课程尤其重要。但目前实际教学中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普遍感到这门课程枯燥、难学等问题。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进行分析,并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的学生与一本、二本学校学生相比,在学习能力上普遍存在一定的差距,学习中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独立学院的教师一般是既上本部的课程,又上独立学院相同的课程,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往往采用相同的授课方式,这样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目前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第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VB程序设计”课程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会根据算法编制相应的程序,并初步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技巧。而有很多学生认为只要会用计算机查资料、上网、编辑文字就足够了,学习程序设计对他们没有用,仅仅为了考二级证书和应付考试。由于认识上存在问题,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

第二,学生在学习中感到难学。按照一般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材内容安排教学,从知识的逻辑体系结构上看很完整,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开始学习时很有信心,但渐渐地失去了学习兴趣。分析原因,一是由于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刚开始就学习一些抽象的概念,使得学生感到难懂,记忆的知识太多;二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尽管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演示,但从本质上仍采用传统的以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上机时验证程序的教学模式,学生会感到学习内容很多,上课能听懂,下课却不会自己编程,学习变得枯燥难学,渐渐地丧失学习信心。

第三,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VB程序设计”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比例一般是1:1,实验内容以验证性为主,辅以设计性和少量综合性实验,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常常是遇到需要自己设计程序时就不会,教学效果不理想。分析原因,主要有:⑴学生没有做好预习工作,上机时来不及完成实验任务,课后又没有时间补,结果造成一些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⑵教师仍采用“一问一答”方式指导学生调试程序,经常问问题的学生得到教师指导多,而不喜欢问问题的学生得不到帮助,长期下去两级分化严重。

2教学实践与探索

2.1针对学生特点,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表现出思维灵活、乐于接受新事物、乐于动手的特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启迪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例如,给学生演示用VB设计的“弹球”、“模拟交通灯”等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有趣程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这些有趣的例子引入教学中,让学生参与设计程序。

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高考的失利,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不够,常常表现出一种不自信的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鼓励学生勇于面对问题,树立解决问题的决心,带着问题去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例如,给学生展示高年级学生课程设计的作品,然后让学生对作品挑“毛病”,并对完善作品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交流与讨论,使学生看到学习“VB程序设计”课程之后,能够自己进行创作,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2.2整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根据“VB程序设计”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研究教材,结合VB程序设计的特点,按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VB编程入门部分、基本结构程序设计部分(包括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数组、子过程和函数)、用户界面设计部分(包括基本界面、高级界面、文件、绘图)。在授课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采用启发法、案例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VB编程入门”内容包括:VB概述和VB程序设计基础。在教学中,将这两章内容融合在一起,通过精选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的例题组织教学内容,在例题讲解中,一步一步使学生深入理解概念,避免了单纯讲解一些抽象概念,学生感到枯燥难懂的尴尬。

例如,设计一个两个数相加的程序。首先,分析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表述解决这个问题的想法,这样可以带动学生的思考,达到互动的效果。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与学生一起按如下步骤做这个题目:第一步,界面设计。用两个文本框输入两个数据,单击“计算”命令按钮,将两数的和显示在标签中。通过这部分的演示操作,让学生看到VB可视化设计平台的特点。第二步,编写程序代码。为“计算”命令按钮编写程序代码,在这里引入变量和数据类型的概念,以及变量在程序中如何说明、如何赋值。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x As Integer, y%, z%

x = Text1: y = Text2

z = x + y

Label1.Caption = z

End Sub

第三步,运行程序。按F5键,在文本框中输入数字12和234,单击“计算”按钮,在标签中呈现两个数的和。如果在第一个文本框中输入数字12345,而在第二个文本框中输入数字23456,单击“计算”按钮,则语句z = x + y出现“溢出”错误。这时给学生分析造成“溢出”现象的原因,然后引入长整型、单精度类型、双精度类型的概念解决较大数据存放的问题。如果去掉Dim语句,观察输出的结果并不是两数的和,从而引入字符串数据的概念。第四步,保存文件。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一个VB应用程序包含哪些模块文件。最后,进行知识点的总结。通过此例题可以实现以下教学目标:(1)知道如何输入数据、执行简单的计算、输出数据的一般程序设计思想。(2)理解整型、长整型、单精度类型、双精度类型、字符型等数据类型的概念。(3)理解变量的概念,知道变量如何说明和使用。

在程序设计课程中,算法设计是核心,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思维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基本结构程序设计”部分的教学内容是整个“VB程序设计”课程的基础,这部分的教学可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

例如,提出设计一个“学生成绩统计”的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典型的程序设计任务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

首先,提出完成输入一个学生的成绩,判断是“及格”,还是“不及格”的任务,接着提出如何判断“优秀”、“及格”和“不及格” 的任务,再进一步提出判断“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的任务。从而引出If-Then选择结构、If-Then-Else选择结构、If的块结构和Select Case的编程问题。然后,提出完成输入一个班级的学生成绩,实现统计“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的人数,以及计算各分数段人数所占百分比的任务,从而引出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编程问题。最后,提出完成对成绩进行排序、找最大值和最小值、求平均值任务,从而引入数组,学习一些常用算法。

通过这样的过程,一步步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清晰思路、方法和知识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任务可以贯穿到整个教学中,对于上述“学生成绩统计”问题,后续提出完成输出分段成绩的统计图任务,从而学习界面设计、绘图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组织,使学生切实了解应用程序的设计过程,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2.3加强实践过程管理,重视课程设计

VB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保证足够的上机学时。精心设计和合理安排上机任务,加强上机过程管理,不仅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中,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1) 精心设计上机内容。依据大纲,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分层次设计上机题目,让学生“有事做、能够做、能做好”。每次上机有验证性的阅读理解基础题、模仿性的程序填空题和需要独立编写的设计类题。目的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理解理论知识,通过模仿、知识再现达到领悟知识,最终学会运用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设计题目时,从教学的整体出发,协调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各个环节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规律性和整体性。

(2) 严格过程管理。学生在上机实验前做好预习,针对上机题目详细写出预习报告,教师认真检查,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依据。上机实验时,教师针对学生遇到的疑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会学生利用调试方法大胆实践,力争自己解决问题,对遇到的难点问题给予适当的指导,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及时解答。实验课结束后,学生利用网络提交电子实验作业,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纸质实验作业,教师认真批改作业,根据上机和作业情况,对学生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分析原因,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讲评和总结,即时解决共同存在的困惑,又给予适时的激励。

(3) 重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VB程序设计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既动脑又动手的实践机会。通过一个实际课题,学生不仅将分散学习的内容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框架,对所学理论知识加以巩固,更重要的是从问题分析、设计、编程、调试、运行、撰写报告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课程设计题目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综合性和趣味性,并且结合课堂教学和各章节实验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同时还要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向难题挑战,做有所成,体验成就感。考核成绩是以答辩、课程设计报告和学习态度进行综合评定。教学实践表明,课程设计的过程使学生受益匪浅,在学生的总结中常常看到通过课程设计“增强信心”、“学会合作”、“成就感”等发自内心的感言,而学生的作品常常又给教师带来“意外的惊喜”,从中体验到教学的痛和快乐,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

2.4改革考试模式,全方位评价学生的学习

独立学院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VB程序设计强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因此,VB课程的考试应注重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探究程度,注重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打破一份试卷定优劣的传统做法,通过各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平时考核是根据学生的到课率、上机预习情况、作业情况、上机表现等方面。上机考核是根据上机实验作业情况和上机测验情况。最终,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上机成绩×20%+考试成绩×60%。

3结束语

本文针对独立学院“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探索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整合内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把枯燥难懂的理论变成生动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贯彻理论为本、应用为主的原则,重视实践,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达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季良. 任务驱动法在独立学院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 计算机教育,2007,(10).

[2] 何小年. VB程序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01).

[3] 罗爱军. 独立学院工科《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问题探讨[J]. 内江科技,2008,(03).

[4] 白康生.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 张兰欣,王柳映. 独立学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7,(10).

Teaching and Practice For “VB Program Design” In Independent College

XU Yan

(Jiangsu Polytechnic University,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Jiangsu Province, Changzhou city, 213016)

Abstract: "VB program design" as a basis for non-public computer professional classes, in order to cultivate a spirit of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personnel to the objectives of the Independent Colleges of the curriculum is ver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appeared in teaching the issue of the analysis, to explore for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used in practice and teaching well.

Key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VB program design, Teaching and Practice

猜你喜欢

VB程序设计独立学院
浅谈VB程序设计的教与学
贯穿式案例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中的实践研究
一体化教学在《VB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关于新时期独立学院基层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工作的思考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