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全方位促进课程建设
2009-02-24王秋云李霞董健康安德智
王秋云 李 霞 董健康 安德智
文章编号:1672-5913(2009)02-0051-02
摘要:“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是一门包含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又极具实践性的课程,它对提高学生掌握多媒体知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动手能力,推进素质教育有重要的作用。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建设中,改革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式、实践环节、课程的深化拓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建立了该课程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在实践教学方面引入了课程设计的理念,经过多年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阐述了上述改革过程。
关键词: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课程设计;网络平台;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多媒体是信息化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是一个崭新的技术时代。多媒体引起了诸多信息技术的集成与融合的革命,它将计算机、家用电器、大众媒体、人机交互、娱乐机器等原先并不搭界的产品,组合成了新的系统、新的应用,与Internet一起成为推动21世纪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动力之一。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是一门包含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又极具实践性的课程,它对提高学生掌握多媒体知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动手能力、推进素质教育有重要的作用。 我校在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中设置了“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
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建设中,改革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学的重点。长期以来,我们按照“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应具有新颖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内容”等课程建设思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式、实践环节、课程的深化拓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建立了该课程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在实践教学方面引入了课程设计的理念,经过多年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的改革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主要包括多媒体应用技术领域里的基本知识和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多媒体技术基本原理、多媒体硬件、多媒体软件应用设计三个大的方面,原理是基础,硬件和软件的应用是提高,它们是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多年来,各高校计算机专业开设的此类课程,教学内容都偏重于基本原理方面,而对随计算机技术发展变化很快的硬件,尤其是软件的应用方面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足够的灵活性,使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和目前的技术发展现状有机结合起来,出现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在实际应用中遇到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人才,这就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扎实的多媒体技术基本原理以外,还要熟悉多媒体硬件的灵活应用,很显然,沿用这样的教学内容是不符合这一教学目标的。
我校在计算机本科专业中开设此课程后,十分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改革,突出教学的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当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发展方向及应用领域。我们通过精心研究和钻研教材,在保证教材原有体系结构的基础之上,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突出反映时代发展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内容。
在教学中,我们将“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分成三个大的模块。
第一个模块是多媒体基础部分。通过这个模块使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其内容包括多媒体技术概要、多媒体数据压缩(音频、视频的各种压缩标准与算法)技术、多媒体存储技术、多媒体硬件系统及输入输出设备、超文本与Web等。
第二个模块是多媒体软件应用部分。通过这个模块要使学生能够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进行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其中的内容有图形图像及动画素材的制作、数字音频和数字视频的处理、多媒体作品制作等。
第三个模块是多媒体的前沿技术与综合技术。通过这个模块使学生掌握目前多媒体技术的体系和标准、发展动态、应用领域等。其中的内容有多媒体数据库与基于内容的检索、流媒体技术、视频点播(VOD)和交互电视(ITV)、多媒体会议系统、虚拟现实、多媒体办公自动化系统、Internet中的多媒体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方向等。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改革,突出了多媒体技术的重点,提高了学生掌握多媒体知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习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3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以应用为主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比掌握复杂的理论更有实际意义,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指导思想是在掌握必备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更注重实践,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
在教学中我们非常重视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有在多媒体教室,通过PPT演示文稿、多媒体作品制作演示、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方式进行理论教学;通过自建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资源发布、自主学习、网上答疑、在线测试、提交作业等形式进行网络辅助教学;在实验实践过程中,通过引入课程设计的概念,分不同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课程设计方案,采用案例教学法,加强实践训练。
(1) 案例教学法。为了突出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精心设计了多媒体数据压缩、声音文件制作与处理、视频文件制作与处理、图形图像制作与处理、动画制作与处理、多媒体作品制作与处理等教学用案例,通过这些案例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分析,如何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完成作品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提倡一种引导式的教学,灵活方便,绝对不能死板地把知识点与软件应用的模块单列地灌输给学生,讲究应用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2) 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网络教学资源是一种新型的媒体,是利用多媒体和流媒体技术,通过网络表现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活动的综合性教学系统,具有丰富性、灵活性、动态性、交互性等许多优势。
我们设计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包括教学资源发布、教学资源下载、网上答疑、提交作业、作品展示、实验指导、课程设计、在线测试等功能。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对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热情和参与程度。
(3) 课程设计的引入
多媒体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实践性强,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习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引入了课程设计,通过精心设计的实例,将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音频文件的摄录与编辑、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编著工具、网站开发等内容汇编在一起,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多媒体应用的无穷魅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复杂的概念,提高了专业技能,获得运用科学和工程知识解决多媒体信息处理的技能,设计实验和动手实验的技能、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技能等。
(4) 综合能力的训练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说其无处不在,处处有。在学生的实验报告撰写中,我们改变常规的手写方式,要求学生一律使用Word字处理软件来完成,让学生在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超链接实验结果”的方式,充分体会超文本、超媒体的概念。对于学生的实验报告、作品等,我们要求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提交,在提交作品时要求学生进行压缩处理,使学生对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及其必要性有深刻的认识。通过这些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同时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有了更好的理解。
4考核方式的改革
根据“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特点,我们将该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即期中考试以笔试的形式进行,主要考核学生对多媒体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多媒体前沿技术与综合技术的了解;平时考核以完成的相应课程设计作品(独立模块的)为考核内容;期末考核以完成综合性课程设计作品为考核内容。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多媒体技术的理论基础,更主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5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模式及方法手段的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学生不仅学习了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学会了多媒体作品的制作,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将所学知识拓展到其他课程的学习、社会服务等领域。
参考文献
[1] 王秋云. 基于Web的课程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 电化教育研究,2005,(11).
[2] 王秋云,董健康. 基于B-S的在线考试系统[J]. 计算机与现代化,2006,(6).
[3] 吕立杰. 课程设计的范式与方法[D]. 东北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