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投:十年的磨砺
2009-02-24吴蔚
吴蔚
“十年前,我还不知道‘创投是什么意思,LP、GP也根本都搞不清楚。” 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王品高在谈到刚入行时的情景这样说道。而十年后的今天,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管理着上亿元的创投资金。
十年磨一剑,这是一句中国的老话。从1998年,成思危代表民建中央提出“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即“一号”提案)到今天,中国的风险投资业经历了十年的发展。“1999年,创投在中国的投资额为5.8亿美元,2007年接近10亿美元,2008年达到42亿美元——平均下来创投在中国的投资额保持25%的增长速度。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创投投资额的增长速度有这么快。”清科集团创始人、CEO兼总裁倪正东介绍道。
十年不过弹指一挥间。这十年,对于中国的创投产业来说,还仅仅是一个开始,但对于那些在创投领域里摸
爬滚打了十年的风险投资家们来说,这十年对于他们来说,有挑战,有磨砺,也有起落。
印象最深刻的不一定挣钱最多
在人们的心目中,一般都会认为,对创投来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让他们赚了大钱的项目,而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投了很多公司,都挣了钱,但印象最深刻的项目并不是挣钱最多的项目。”IDG创业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熊晓鸽如此说。在他看来,敢为人先的投资就是让他最得意的投资。在越战后,他曾经花了400美元投资了一本越南当地的杂志,4个月后,又成立了一家出版公司,这家公司是越战后美国公司在越南投资的第一家公司,现在这个公司已经成为越南最大的IT出版公司。
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但从1998年至2008年的这十年,却让人们见证了中国创投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未来十年,中国的创投又该如何发展?
分析师观点
清科最近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经济在过往十年经历了年均复合为10%的GDP增长,中国A股流通市值占GDP比重也经历了一轮飙升,流通市值从1999年的9.2%跃升到2007年的36.2%。宏观经济形势的利好极大地助长了中国创业投资行业的爆发性发展,政策环境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在经济、政策双重向好的形势下,十年间中国创业投资表现异常活跃,募资和投资活动频繁。
创业投资从概念型的投资方式逐渐被大众所熟知、所接受。中国创业资本规模与投资总量呈跳跃式快速增长,屡次刷新历史记录,在募资金额上,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3%。
创投管理的资本量也在稳步地增长。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统计,2001年,活跃在中国市场的创投基金可投资的资本存量为115亿美元;2008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244亿美元。十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资本的趋之若鹜、势不可当,必有其理由。
中国资本市场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从市场制度到政策环境都具备了成熟发展的基础。创投管理的资本量稳步增长,普遍反映出资本对中国未来的信心,也反映出资本对中国企业的认可。
创投的投资也保持着快速增长,几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投资案例则以9%的速度增长。2008年的绝对投资额达到42亿美元,投资案例为607起。从创投投资平均投资额来看,十年间,2002年是单笔投资额的低点,为200万美元,而2008年,这个金额则达到780万美元,涨幅惊人。
虽然目前资本市场上,IPO的大门尚未重新开启,但清科十年数据显示,这个期间创投在IPO退出数量上稳中有增。其他的退出渠道包括股权转让、并购、上市后减持、回购、MBO、清算等。
很多人认为盛大是软银赛富首席合伙人阎炎心目中最让他激动的投资项目,但他自己却认为最激动人心的一次投资是投了完美时空。在投完美时空之前,软银赛富刚刚投了盛大,虽然当时也有很多网游公司找到了他们,但为了避免在同一个领域进行重复投资,他们拒绝了这些网游公司。而完美时空的CEO池宇峰给阎炎打电话说道:“你给我20分钟。如果你花了20分钟来看我的公司后仍决定不投,我以后再也不会给你打电话。”就是短短的20分钟,让阎炎看到了完美时空拥有的强大研发团队和优秀的合伙人团队,他们决定马上投资完美时空。完美时空也没有让他们失望,只用了10个月的时间就顺利上市。
王品高一开始就强调自己的创投公司是属于国资的特殊代表。他印象最深刻的项目是一个生物医药类的项目,这个项目让他学会了如何跟创业者合作,公司如何到国外上市。在2000年的时候,有两个从海外回来的学子想自己创业,他们拥有在国外大公司从业的经验,但资金不充足。在他们找到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时候,王品高提出让他们自己先拿出10万美元,然后再跟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进行合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这两个创业者答应了王品高的要求。而这家公司由于有这样的一种合作机制的激励,成为第一家在日本上市的中国生物医药公司、中国第二大医药外包公司。
成功固然让人欣喜,但失败的例子让人们受益更多。德同资本创始合伙人邵俊最初投了一家做物流软件的深圳公司,这也是他们的独立基金投的第一个公司。当时除了他们,美菱公司也以共同投资人身份参与了这个项目,并负责做了净值调查,还邀请了顾问公司针对这家公司做了个100多页的行业研究报告。德同资本只是看了这份研究报告就决定投资了,结果不理想,“那个公司后来输得很惨”。但对于德同资本来说,最有价值的是这次失败的教训,从这次之后,他们才开始慢慢地入了行。
要投一流的团队
在创投行业,有这么一句流行的话,“宁愿投资二流项目一流团队,也不要投资一流项目二流团队”。对于联想创投的董事总经理兼投资总监陈浩来说,这句话让其收益良多。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候,联想创投开始投资第一期基金。由于联想创投大部分的人都是新手,在投这期基金时,他们非常紧张。最终他们选择投了 “科大讯飞”。2001年,科大讯飞的创始人还在学校读硕士、博士,都还没有毕业,但由于联想创投认为这个团队的整体素质不错,坚持投了这个项目。陈浩坦言,到今天,跟科大讯飞一起走过了8年,经历了很多的风风雨雨,就在这个公司连续几年处于亏损状态的时候,联想创投仍然继续支持他们。陈浩说,每一次去开董事会的时候,他的心里很忐忑不安,担心这个公司能不能顺利度过难关,现在来看,这个投资还是相当明智的。这个项目也创下了联想创投投资时间最长项目的记录,直到今天,他们还是这个企业的股东。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北极光创投基金创始合伙人邓锋深有感触。在之前的一次采访中,他表示曾经在国内投了一个项目,项目的方向是对的,但最后由于创业团队的问题,损失了30多万美元。对于创投而言,这种风险是随时可能出现的,尤其在中国,很大程度上,投资就是投人,就是投团队。很多创投在考虑是否投资一个早期项目的时候,首先看的就是人的因素。
合作要大于竞争
一个行业做久了以后,难免会有很多竞争对手。很多人都认为创投之间也是要相互抢钱的。但中国的创投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很多都是合作者而不是竞争对手。
有很多人曾经问阎炎:“谁是你们的竞争对手?”阎炎笑谈:“我们这个行业基本上没有竞争对手,大家都在一起做项目。我本人给熊晓鸽做托已经做了很多年,很多项目经常是IDG做了第一轮,翻了四五倍以后卖给我做第二轮。”而在他们之间,也有很多成功的合作项目,比如神州数码。这个项目最开始是阎炎接触的,但很快他就力邀熊晓鸽一起参与到其中。他有很多朋友虽然也是做创投,但大家同在行业中这么多年,也没有在任何一个项目上碰到过、竞争过。
2007年,拥有600万人口的以色列的整个创投总额达到28亿美元,创投在中国的投资总额却只有10亿美元。所以从整个资本供求关系来看,创投可选择的项目非常多。“我们虽然今天坐在一起,但是碰到的机会很少,这是中国VC中间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阎炎如此说道。
反经济周期项目将是热点
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并没有阻止创投投资的步伐,相反,一些反经济周期的项目成为创投们的新好。“总体来说,在经济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将按照经济危机的思路来进行操作,投资趋于谨慎。不过我们也会有一些自己看好的行业,尤其是一些反经济周期的项目。”不少投资人表示。
“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我个人比较关注一些不依赖出口的消费型行业,也就是一些跟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与健康相关的行业,比如生物技术、医药技术等等。”熊晓鸽说道。除此之外,一些娱乐性行业也成为他近期关注的重点,但对网游行业他持比较谨慎的态度。
邵俊则非常看好教育行业。美国在去年的11月份,终于有了雷曼兄弟倒闭后的第一个IPO项目,就是凤凰城职业培训学校。这个学校在上市后股价一直高于发行价。而邵俊一个管理体检中心的朋友也说,金融风暴以来,体检人次明显增多,人们在有时间后更注重自己的健康。不论是健康还是教育,都有一些典型的反经济周期的项目。
尼尔森日前发布的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也证明了这些创投的判断。这份调查报告显示,度假旅游、添置新衣以及外出娱乐仍然是中国消费者热衷的消费方式,自身生活状况,工作、生活的平衡,以及健康是中国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
而在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的大背景下,一些得到政策支持的项目也为创投所看好。上海永宣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冯涛最近就投了一个为高速火车做控制系统的芯片厂商,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家的政策倾向对这个行业的发展非常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