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2009-02-24靳庆侠
靳庆侠
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表象信号,辅助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能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陶冶美的情操
多媒体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由于利用了现代的声、光、电技术创造出一种形象、直观的现代氛围,使语言教学从单调的文字描述中解放出来,在学生面前展现的是文字、语音、形象、色彩这一新奇的美,这种美感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要求教师是导演,导演出一幕幕场景;是画家,用斑斓的色彩展开生动的画面;是导游,引导学生在语言的海洋中漫游……这种全方位展示的语文教师气质的美,就是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吸引着学生,使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对课堂产生审美情感,使他们获得美的陶冶,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处在美的环境中,产生良性循环,增加学习的活力。
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促进教学形式的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造型优美,质量坚固,工艺精巧,就要分析石拱桥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制作特征。但是学生,甚至教师连石拱桥见也没见过,无法对上述特征加以分析;课本上虽有一幅插图,却无法与其他拱桥比较,满足不了教学的要求。笔者借用《中国石拱桥》的CAI课件,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出有名的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解说词运用文中的语句,融画文于一体,此外还附加一些思考题。学生一边听着缓慢的、充满感情的解说,一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雕刻等。由于有强化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比较、分析等过程,学生终于得出结论:中国的石拱桥优美、坚固、精巧,中国人民是具有高度智慧和创造性的人民。
在《望天门山》一诗的教学中,天门的形象,“开”和“回”是怎样与山水联系在一起的,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依据课文设计景图:将两座山绘成门样,两山夹缝中滔滔长江水急流回旋,冲破两山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间,一叶白帆飘荡而来。借助幻灯投影,物象直观,由文到图,学生就能理解“门”“开”“回”的意义,对诗的意境的理解就容易,从而激发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多媒体的运用易于创设情境、启发想象
现在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较多地增加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语言。但教这些文章时,如果仅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关键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
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既陶冶情操,又提高审美能力。
如在讲《敕勒歌》时,开始学生觉得这首诗平白如话,没什么意思。于是笔者做了这样的一个课件:一开始,在屏幕上出现一些静止的画面,分别对应诗中描绘的阴山、草原、牛羊。学生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应。这时,笔者启发学生:诗中描绘的阴山、草原、牛羊都是什么颜色?哪些景物是这幅草原画面的主体形象?它们各占多大的比例?你认为在这些图画中还应加点什么?这时,学生活跃起来,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来描述他们“看”到的草原景象:在无际的蓝天下有一片辽阔碧绿的草原,在和风吹拂下,丰茂的草木俯垂摇曳,绿波此起彼伏,正在吃草的白色羊群时隐时现;而那草原与蓝天之间镶着的紫色远山,又勾勒出天高地广的恢宏气象。接着屏幕上出现与学生想象一致的有关草原景色的录像,使他们真正看到雄浑豪放的北国草原,从而共同感受到诗的美。笔者随后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牛羊是这幅草原图画的主体形象,是绿色锦缎上托出的明珠,是画中的诗。作者不把这个主体形象死板地画在那里,也不是一开始就让学生看到,而是直到末了才时隐时现:风吹草低,现出牛羊。言外之意就是风吹草起,又隐没了牛羊,那么草原深处还有多少牛羊,还有多少美的事物;那放牧牛羊的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是天真活泼的姑娘,还是踏着牧歌归去的小伙子?……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徜徉神游于广阔的审美空间,尽情地领略这首诗的神韵妙境,充分地品味“诗中有画”的美景。
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人,都具有审美感受能力,更何况当代中学生。教师教读一首古词、新诗、元曲,其中的情感美和意境美单凭文字是很难再现的,只有借助美术、音乐等多媒体手段,才能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其中的美。如教《沁园春•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两首诗词,用美术可以展示我国北方美丽而奇寒的雪域风光,诗中的实景和虚景、动景和和静景、远景和近景均能以流动的画片一一展现;用音乐还能表达两位不同时代诗人的不同胸襟,同时诗中豪迈、惆怅的情调,也能以此一一抒发出来,让学生得到审美的享受。
(作者单位:河北省沙河市十里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