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上的德育教育
2009-02-24祁卫东
祁卫东
德是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准。作为一名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在工作中如何去做,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呢?学生是处于正在成长中自我完善的人,需要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我。中学阶段,不只是知识层面的提升,更是道德品行发展完善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品行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不断养成的结果。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自己的平时工作中,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原来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条件比较差,学校只有一个信息技术教室,并且设备还不够,抓住这一点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让学生带凳子,激发帮助别人的习惯
原来的教室只有24台电脑,24把凳子,而每个班都有50多个学生,每人一把凳子不够用,要想让学生都能坐着上课,他们只能自己带一部分凳子上课。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自愿带凳子上课,一开始学生多数不愿自己拿凳子。笔者先是鼓励那些表现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带凳子,来满足上课的需要,然后就在课上讲,拿凳子是一件助人为乐的事。从那以后就有学生主动带凳子上课,笔者又抓住这一机会,对这些带凳子的学生加以表扬,使他们觉得带凳子本来应该是自己的事情,还得到教师的表扬,心里很高兴。那些不愿意带凳子的学生看到带凳子的学生得到表扬,也就纷纷开始自愿带凳子了。同样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笔者都是让学生自愿去做,而不是安排谁去做,使他们在过程中享受快乐。
交替使用电脑,学会尊重别人
凳子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又出现了新的问题,电脑也不够用,不可能实现每人一台电脑。笔者就让学生自己结组,然后课上在安排课程时尽可能要求学生协作完成任务,有时还要求学生在别人操作时自己做一名监督员,提出操作同学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互助解决。这样,通过自由结组,使学生找到自己认为可以共处的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互相尊重,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通过学生的互相监督指导,既培养学生的兴趣,又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尊重学生,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对于信息技术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在让学生们自己操作完成任务时,有的学生就会做一些其它的事情,笔者发现后不是马上批评制止,而是去引导他们如何去操作,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东西。因为只有学生想学,他才愿意学,才愿意去探索、研究,才能会学,才能有所成就,才能创新。在课上尽可能地给学生学习的机会,使他们都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对于上课玩游戏的学生,笔者不是直接出面制止他们,而是通过一个眼神或一个动作来暗示他们,使他们回到课堂上来。下课后找他们谈心,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逐渐改正。这样既尊重学生,又使他们乐于接受教师的意见。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
首先让学生学习有关网络道德规范,在因特网上要遵循相应的网络规则。如:1)不应用计算机去伤害别人;2)不应干扰别人的计算机工作;3)不应窥探别人的文件;4)不应用计算机进行偷窃;5)不应用计算机作伪证;6)不应使用或拷贝没有付钱的软件;7)不应未经许可而使用别人的计算机资源;8)不应盗用别人智力成果;9)应该考虑你所编的程序的社会后果;10)应该以深思熟虑和慎重的方式来使用计算机。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的特点:好多班都使用一个教室,在不同班级上课时学生会有作业保存在计算机上,要求学生不要随意将别人的资料更改、删除。以此来加强学生对网络道德和网络规范的认识。另外经常给学生讲一些有关网络犯罪的故事,使他们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自觉做到遵守网络规范。
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存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机会,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和利用这些资源,就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