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探究精神 培养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

2009-02-24张茂才王玉文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3期
关键词:创造型精神作业

张茂才 王玉文

未来需要创造型人才,而创造型人才必须具备探究精神和开拓创新的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拓宽教育教学的视野,将课堂教学发展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但课堂教学的实践也表明:它不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唯一途径。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也表明:只有在教育教学中积极渗透学生参与各类活动的积极性,将探究精神渗透在社会、家庭、学校等学生成长的各个领域之中,才能有效地培养其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探索未知比掌握现成的知识更为重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潜能比学会一门技能更为重要。因为今天的学生将要迎接未来可能发生的生态环境及社会变迁的挑战。

在当今的教育中,教师要把语文从“筛子”变成“泵”,把自信心的培养不只作为教育手段,而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不论是哪一年级的学生,只要抓住“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探究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就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根本。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探究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实现的,不是外界强加于学生的。因此,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现行知识为主、教师传授和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探究精神、开拓创新能力及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围绕“激发探究精神,培养探究能力”,延伸课堂教学的视野,将课堂上的一些疑问、演示、实验等环节放到课外作业或活动当中,多采用“开放—活动型”作业。这是根据学科特点,将一些隐含活动的书面作业改编而成,题型则根据知识自身结构、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确定。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内在需要,按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完成。“开放”是指作业内容源于课本但不拘泥于教材。作业形式具有多样性,可以是观察、制作、讨论,也可以是观赏性、体验式、课题型。作业布置的时间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后;作业完成的时间可长可短;作业完成的过程可以是个体行为,也可以是集体行为。“活动型”是指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以主动探索、改革活动为特征的内隐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的外显实践活动。现在,学生手中的现实材料及以原始素材为基础的作业增多了,学生把目光移向了家庭、社会和大自然。学生通过找找、看看、读读、想想、做做、改改等方式的做作业,到阅览室、计算机教室的时间也增多了。“开放—活动型”作业让学生从书本回到了生活,从课堂回到了现实,把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了起来,把他们从课堂上学到的“是什么”“怎么办”直接运用到生活周围许许多多“为什么”“这样办”中去。由于“开放—活动型”作业具有多样性,学生可以按照兴趣和需要自由选做。如喜欢阅读的学生可选择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喜欢画画的可用画面来表达;动手能力强的,可选择制作模型。从学生的作业中可以看出,有不少学生是用不同方式完成同一作业。学生们对这种作业方式非常喜欢。有的学生说:“以前作业是为能回答老师的问题,现在的作业是为解决眼前的问题,所以有完成作业的紧迫感。”还有的学生说:“完成现在作业的感觉是发现、是攻克周围实际存在的问题,有一种成就感。”

在五年制大专的学生语文教学中,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将语文的课堂教学搬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赋予语文课堂教学以新的载体,学生通过观察事物的特征和规律性,进行描述性学习,效果很好。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之后,对原有的知识进行艺术加工和扩展,丰富学习生活的同时,寓乐、寓情、寓动作于一体,最大限度地体现语文教学的内在美,体现科技的巨大魅力,达到探究的目的。通过模仿教学,特别是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现在,学生人人动手写日记成风,个个成为院报的记者,篇篇文章发表,其探究能力大大加强,同时也促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来源于实践,还必须再回到实践中去,也只有反复循环,才能达到培养探究和开拓精神的目标。如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完成调研报告或进行规划、设计性文章的写作评比,其效果很好。

总之,语文教学要突出实践性,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创造型人才具备探究精神和开拓创新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人才。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创造型精神作业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中职机械教学中创造型教学方法的应用
拿出精神
创造型领导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
作业
我想要自由
现代教学中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