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物拍卖搅动中法情绪

2009-02-24

环球时报 2009-02-24
关键词:中法关系佳士得贝尔

●本报驻法国特约记者 姚蒙 史晓帆● 本报记者 郭孝伟 ● 汪析 陶短房

法国巴黎大审法院第一厅昨天上演了罕见的大辩论,几名中国律师据理力争,要求禁止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对中国圆明园早年被抢劫的鼠首和兔首进行拍卖。这场辩论因为中法关系处在敏感时刻而吸引了西方的眼球,中国人对被劫掠文物的情感和态度也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中国是在近代受到“抢劫”最多的国家之一,北京故宫大水缸外面的金粉当年也被入侵的外国士兵刮走。中国近年积攒了大量财富,借拍卖文物大敲中国竹杠的野心在西方收藏界迅速滋生膨胀,这给中国政府和民间都出了个大难题。一些西方人认为中国追讨文物的想法“很幼稚”,也有人看到,随着中国人爱国情绪向文物拍卖场集中,一些国家与中国发生政治冲突的风险也在增加。“拍卖场一旦搞不好,就会成为中国民间与西方相关国家民间情绪对立的新擂台。”一位学者对《环球时报》说。

拍卖国宝成中法关系新考验

在佳士得拍卖会正式开始前7个小时举行的这场紧急庭审几乎吸引了法国所有大媒体的目光。作为原告的“欧洲保护中华文化协会”和来自中国的律师们强烈要求巴黎大审法院判决中止鼠首、兔首铜像的拍卖。而佳士得方面宣称“欧洲保护中华文化协会”并非代表中国政府,也不能代表中国人民,不具备诉讼资格,指责协会方面在拍卖前几天才提出中止要求是“恶意诉讼”。从庭审情况来看,形势对中方不利。华人律师任晓红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场官司非常难打,很多结果都是预料到的,但不论官司输赢,诉讼本身的意义就在于唤起法国民众的意识。

由于佳士得此次拍卖的是已故法国顶尖时装设计师伊夫·圣洛朗和他的同性恋伴侣贝尔热50年收藏的全部艺术珍品,拍卖公开估价高达3亿—5亿欧元,法国媒体自豪地将其称为“世纪拍卖”。然而更多的国际媒体则敏感地嗅到了这场商业盛事中弥漫出的政治紧张,几乎所有媒体在报道中都提到,佳士得拍卖的鼠首、兔首铜像是英法联军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从中国劫掠的。

佳士得要拍卖中国圆明园鼠首、兔首铜像的消息在中国引起了巨大争议,一些中国学者指责佳士得“销赃”。今年1月,北京律师刘洋等人组成“追索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诉讼律师志愿团”,并赴法参与诉讼。而主要代表中国方面诉讼的是旅法华人律师任晓红。

20日,贝尔热公开宣称他愿将两座铜像亲自送回圆明园,但前提是“中国尊重人权,给予西藏自由,并接受达赖返回西藏”。这一无异于政治敲诈的做法点燃了国际媒体对中法关系的关注。英国《星期日电讯报》22日形容贝尔热是在“火上浇油”,“将激怒中国人”。文章说,由于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在巴黎遭到冲击,许多中国人对法国很不满。法国总统萨科齐去年与达赖会面也让中国人很生气。美联社也认为此次拍卖前最后一刻的法律纷争有可能加剧中法间政治紧张。

分析人士认为,中法关系目前正处在非常敏感的时期,很容易擦出新的火花。此次拍卖中国国宝事件无疑将难题甩给了法国政府:一方面,在伊夫·圣洛朗死后,这两件中国文物目前归贝尔热个人所有,法国政府无法强迫他将文物归还中国。另一方面,急于与中国修补关系的法国政府无法忽视中国人民的感情,但贝尔热却在用要挟的口气点燃中国的怒火。事实上,法国媒体已经注意到来自中国的愤怒情绪。《解放报》一篇由其驻京记者撰写的文章称,在中国有强大的声音认为,当初铜兽首被掠夺已经是国耻,任由这些被掠夺的中国文物在法国被公然拍卖,就是“双重国耻”,因此中国才会有越来越高涨的要求阻止拍卖、甚至有要求归还铜兽首的声音。

有旅法华人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文物追索的重要意义在于彰显中国话语权。“此次诉讼已向国际社会发出了中国的声音,今后一些西方买家再想通过拍卖占有中国文物,不得不考虑他将面临的巨大政治风险。

猜你喜欢

中法关系佳士得贝尔
On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in Senior School
萨科齐执政期间中法关系波动及原因分析
伦敦和纽约苏富比、佳士得现当代艺术成交比例分析
中法外交关系的走向与展望
佳士得上海玩起当代设计
佳士得拍卖行是如何发家的
贝尔米兹的“鬼脸”
佳士得幕后并不光彩
春天来了
贝尔去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