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儿起源之相关传说

2009-02-24

中国经贸 2009年22期
关键词:苏武道士圣人

李 黎

摘要:花儿——西北8个民族共同喜爱、传唱的山歌,她与劳动人民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花儿说的是心里话,刀子搁上还是这么个唱法。”深刻地表达着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花儿的起源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主要有“孔圣人留花儿”、“苏武留少年”、“道士传‘话儿”、“孙悟空唱下的花儿”、“仙女传花儿”等传说,笔者认为,这些传说或多或少与花儿的起源有关,但更多的因素是基于老百姓对圣人、英雄、宗教人士、美女的朴素情感之缘由。

花儿的产生地——古河州,地处黄河上游,因古人认为黄河发源于此而得名。从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来看,属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与中原的“仰韶文化”同步发展。从青海大通县出土的原始乐舞图象盆、甘肃东乡县发现的有把柄的陶铃和临夏州博物馆收集的陶鼓等文物,可感觉到远古人们浓烈地音乐舞蹈气息。积石山县三坪出土的一件彩陶瓮,被称为“彩陶王”,列为国宝。陶瓮上飞转的波浪花纹,展现着黄河的风貌和文化的灿烂辉煌。稍后的“辛店文化”、“寺洼文化”等。广泛分布在洮河、广通河、大夏河诸流域,说明此时在这里劳动生活的是羌、氐民族的先民。据《尚书?禹贡》记载,古代大禹治水的路线是“导河积石,至于龙门”。滔滔黄河从草原进入黄土高原,河州积石峡,正是大禹凿山导河之地。秦、汉之前,这里“当禹贡雍州之域,古西羌地”。花儿产生的有些传说,也上溯到这一时期。认识花儿首先得从这里开始,因为传说是客观存在的,寄托着劳动人民对花儿产生的认识和看法。如“孔圣人”由花儿的传说,从历史的角度和演唱的民族来说,其可信程度是很小的,但具有的参考价值还是不能忽视的。为了便于比较,下面将几个有代表性的传说作一介绍。

一、孔圣人留花儿

这是花儿研究者到临夏县的桥寺乡采访时,六十多岁的刘延芳讲述的。她说:“花儿的根子深得很,孔圣人留传下来,人们对唱的时候常唱这个曲:

‘大红(嘛)桌子的柳牙(了)子,油漆是谁油(呀)下的?

你是个少年的唱(呀)把式①,少年②是谁留(呀)下的?

知底的人就接上了;‘大山(嘛)跟里的爬腰子树,

遍山(嘛)遍洼的紫草,留下(嘛)少年的孔(呀)圣人。

二、苏武留少年

临夏县的北塬及永靖县一带,群众中流传着有关苏武的花儿对唱:

“泾阳的草帽(嘛)十八(呀)转, 飘带们离不下翠蓝;

昭君的娘娘们去和(耶)番, 什么人留下的少年?”

“三尺的白布们染(呀)毛蓝,下缸者染了个二蓝;

苏武爷挡羊③者十八的年, 心急者留下的少年。

三、道士传“话儿”

这是本世纪二十年代袁复礼先生最早向世人介绍花儿时,引用的一个传说:“‘话儿的历史虽说不可靠,然而说来也很有趣。相传古时河州有一个牧童,在山上牧羊的时候,从一个道士学得了“‘话儿下山后唱给人听,有个女孩子喜欢这些歌,就嫁给了他。从此‘话儿的传播,愈久愈远了。…‘话儿”即花儿。

四、孙悟空唱下的花儿

对孙悟空唱花儿,人们是较熟悉的,花儿中这样唱道:

“大红的桌子(嘛)红油(了)漆,桌子是谁油(呀)下的?

你知道少年的根古(了)事,

少年是谁留(呀)下的?”

“西天(嘛)取经的是(呀)唐僧,白龙马驮经(呀)者哩;

留下(嘛)少年的孙(呀)悟空,

受苦人宽心(呀)者哩。”

1986年调查临夏市的盲艺人周旺盛(当时60岁)时,他说出了孙悟空唱花几的原由:“孙悟空被如来佛镇压到五行山下后,心中急躁,天天唱花儿。进山打柴的人学会了花儿,就一直流传下来了”。周旺盛还回忆了一首他小时候唱过的花儿:“孙悟空压的者五(呀)行山,

唱下的花儿们连间④;

打柴的阿哥们听下了漫⑤,人老(吧)五辈⑥的流传。”

五、仙女传花儿

相传和政县的松鸣岩花儿会,是天仙女下凡唱花儿时,被猎人学唱传播后形成“唱山”的(见后“松鸣岩花儿会传说”)。传说的时间跨度是相当开阔的,说法的不同和内容的多样,说明人们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关心。

第一个传说把花儿与孔子联系上了。孔子留花儿显然是不可能的,但孔子编订《诗经》及对中国文化的杰出贡献,使他成了人们心中的“圣人”。老百姓们把花儿说成是“孔圣人留下的”,既强调着花儿的源远流长,也表明了对花儿的敬仰挚爱。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孔子的学说和《诗经》,对花儿有一定的影响是可以肯定的。第二和四可说是同类型的。一个是忠贞不屈的苏武在茫茫荒野留下了少年,一个是神话中的孙悟空在背负大山时唱下了花儿。两者同处旷野,同处逆境,同唱歌解愁,这不正是花儿产生地、演唱氛围、演唱目的的准确显示吗?苏武和孙悟空,不过是千百年来创造、演唱花儿的各族歌手的化身而已。道士是群众对从事宗教职业的人的称谓。宗教人士多居住在名山古刹,封建社会中是受人尊敬的。宣扬“道义”和唱花儿是大相径庭的。但所处环境的偏僻和道教生活的枯燥,使“道士传花儿”的可能性是有的。花儿中大量地具有道教、佛教色彩的唱词,可能与这一传说有些联系(详见《试析花儿与宗教》一文)。仙女传歌,赋予花儿某种神密性,旨在说明花儿的圣洁、美好。如果说前面的传说均以男性为创造者的话,这个传说则塑造了女陛传歌的形象,是值得重视的。发掘传说中的合理成份,注意传说的民族属性,是我们认识花儿源流的侧面之一。

上面列举的传说,是以汉族口吻讲唱的,说明汉族与花儿的产生是有一定关系的。从目前发表的文章和调查的资料来看,演唱花儿的其他民族中,还没有发现类似的传说,是需要深入调查的。

注释:

①唱把式:歌唱能手;

②少年:即:花儿;

④挡羊:即放羊;

④“连间”即顺口、紧凑;

⑤漫:意即:演唱;漫花儿:即唱花儿;

⑥五辈:意为祖祖辈辈。

猜你喜欢

苏武道士圣人
A New Way of Dao
非暴力
多谢兄长
王婆酿酒
苏武牧羊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来鸿
韦孝宽守玉壁
苏武守节
East–West Culture through the Eyes of a German Scho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