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对比与分析
2009-02-24吕欣
吕 欣
摘要:同会计利润相比,经济利润考虑了资本的机会成本,十分准确的度量了企业的经营效益,是一个更为全面衡量经济效益的指标,是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核心。
关键词:会计利润;经济利润;企业管理
企业的生存目的就是为了盈利,企业处于什么状态时才算盈利呢,也就是说用什么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盈利水平呢?传统企业是以会计利润最大化为核心分析指标,而现代企业则选用了经济利润来衡量企业盈利水平。
一、基本概念
什么是利润?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即全部收入与全部费用的差额。它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会计利润是会计学上的概念,是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计算出来的,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利用可靠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谨慎性原则等反映企业在一定经营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即期末净资产与期初净资产的差额,是账面利润,是公司在利润表中披露的利润。会计利润是在各个领域中运用得较为广泛的会计指标之一,它直观地反映了企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差额,
经济利润是经济学上的概念,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和经济成本之间的差额,即企业投资资本收益超过全部资本费用部分的价值。经济利润也被称为为超额利润或经济增加值。它一般适用于企业内部管理层,不对外界披露,它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发展前景。
二、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联系
对会计师而言:利润=总收益-总成本,其中,总收益包括企业日常业务活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实现的收入,以及企业非日常业务活动的取得的利得等,总成本包括实现日常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所发生的材料、人工等成本,业务税金和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以及企业非日常业务活动所产生的损失。会计利润在计算时只考虑可以可靠计量的实际发生的收入和成本。
对经济学家来说,经济利润=总收益一经济成本,经济收入是指按照财产法计量,在期末和期初同样情况下,一定期间的最大花费。即:本期收入=期末财产-期初财产,经济成本不同于会计成本,经济成本不仅包括会计上实际支付的成本,而且还包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等隐性成本。
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经济利润=总收益-经济成本=总收益-(会计成本+机会成本)=(总收益-会计成本)-机会成本=会计利润-机会成本
由公式可以看出,经济利润还可以表述为公司或个人生产经营产生的会计利润减去机会成本后的利润。
三、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区别
会计师不确认隐性成本,不列入利润表的减项,是因为没有客观的办法计算隐性成本,会计准则要求所反映的业务是真实的、已经发生的并且是可以计量的,会计师不能做没有根据的估计。因此,经济利润就不同于会计利润,经济利润是企业投资资本收益超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部分的价值,经济利润在计算时考虑了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真实反映了股东财富的增加。经济学家弗雷德·马歇尔对经济利润的定义是“所有者或经理的利润在按现行利率扣除了资本利息后剩余的部分可称为经营收益或管理收益”,意思就是把股东投入的资本的机会成本按照现行利率来计算,在计算经济利润时再加以扣除,马歇尔说“公司在任何期间创造的价值,不但必须要考虑到会计账目中所记录的费用开支,而且要考虑到业务所占用资本的机会成本”。由此看来,用会计师的方法计算出来的会计利润很显然高估了实际利润。
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之间的最主要区别就在于,经济利润考虑了机会成本,而会计利润只考虑了会计成本,这表明,经济学家与会计师分析经营活动之间的着眼点不同,经济学家主要关心企业如何生产以及如何对产品进行定价决策,因此,当他们衡量成本时就包括了机会成本。而会计师的工作是记录流入和流出企业的货币,结果,他们注重衡量会计成本,却忽略了机会成本。
如果只考虑实际的投入产出形成的会计利润,而不考虑机会成本,经营活动有可能是不划算的。比如某人MBA毕业,投资10万元自主创业做生意,1年可以赚10万元利润,但如果他把10万元存入银行,利率是5%,每年利息收入为0.5万元,而他打工可以挣15万的工资,从机会成本角度来看,这1年其经济利润就是亏损5.5万元。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公司,如果公司的会计利润无法超过投资者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这家公司就是在损耗股东财富,股东就不如把钱投到其他地方。
四、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在企业管理中的优劣势分析
由于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所包括的总收入和总成本的内容和范围不一样,所以企业管理当局采用二者时得出的结论也会不一样,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由于他们的理念不一样,他们所关注的利润焦点也不一样,下面举例说明:
A公司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其财务目标,并将利润作为其业绩评价的核心指标,A公司2008年实现净利润1600万,2008年年末的所有者权益总额为5000万元(其中普通股1000万股,面值1元),长期负债5000万元(年利率8%),假定该公司的长期负债水平在2008年度内未发生变动,该公司的加权资金成本率为20%,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则A公司的经济利润=(投资资本收益率一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投资资本总额=[净利润+利息*(1-所得税税率)一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投资资本总额=-100万元,每股净收益=净利润总额/普通股股数=1600/1000=1.6元/股。
B公司为求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将增加企业价值为其战略目标,并确定以经济利润作为其业绩评价的核心指标,2008年实现净利润1500万元,2008年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为600077元(其中普通股1000万股,面值1元)长期负债4000万元(年利率7.5%),假定该公司的长期负债水平在2008年度内未发生变动,该公司的加权资金成本率为15%,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则B公司的经济利润=(投资资本收益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投资资本总额=[净利润+利息*(1-所得税税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投资资本总额=225.20万元,每股净收益=净利润总额/普通股股数=1500/1000=1.5元/股。
A公司将会计利润作为企业财务战略的核心,而B公司以经济利润作为企业财务战略的核心,若以会计利润作为评价的标准,A公司(净利润1600万,每股净收益1.6元)优于B公司(净利润1500万,每股净收益1.5元),若以经济利润作为评价的标准,则A公司(经济利润100万)劣于B公司(经济利润225.20万),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由于采用的评价指标不同,得出的结论完全相反,这说明,有会计利润的企业未必创造价值。
五、扬长避短,合理使用业绩评价指标
现代企业战略财务管理要求企业以价值管理为核心,考虑
到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自有资金的机会成本,而广大股东未参与企业的直接管理,且持股目的不尽相同,广大股东看重的是股价的涨跌,他们要求每年每股净收益尽可能提高,这样,他们所持有股票价格才会上扬。企业管理者在面对广大股东各不相同的要求时,就需要考虑到平衡各方面的利益。面对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指标得出的结论差异,如何让信息使用者合理利用这两个指标正确评价企业业绩,指导投资方向呢?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属于同一学科不同层次讨论的问题。它们虽然有很多差异,但是它们在作用、方法和数量上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济利润的检验离不开会计核算的数据,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虽然都是用数量来表达,但会计利润主要从量的方面反映企业经济,而经济利润则从质的方面反映企业经济,在对企业进行评价时,经济利润更能说明问题,管理者在利用会计利润的数据进行决策时,要考虑到经济利润的精华。企业投资者在评价一个企业好坏时,不能仅看每股净利润是多少,依据传统的股票估值法一股利法和现金流量法来估计股票的价值,我们还可以利用经济利润模型来计算出公司内在价值(公司内在价值=公司账面净资产+股东权益未来增值),再利用公司内在价值算出每股股票价值。另外,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要做好全面预算,实现企业战略与预算管理的对接,使经营预算以战略预算为指导,并对战略预算提供支持与修正,充分认清会计利润可能造成的假象,避免陷入会计利润的误区,一般来说,企业有3个发展期,即快速扩张期、稳健发展期、防御收缩期。在快速扩张期,经济利润>会计利润,这种情况下,企业蓬勃发展,资本收益率高,大量进行外部筹资,且筹资渠道通畅,企业会获得超额利润,现有投资方向和决策是合理的,并优于其他投资方向,这时企业应该继续保持原有的选择。在稳健发展期,经济利润=会计利润,二者几乎相等,这种情况下,企业正好能够获得正常经营利润,此时企业各方面经济指标良好,利润积累足够规模扩张所需资金,虽然没有经济利润,但也不会轻易改变投资方向,除非,新的投资方向能有稳定的经济利润。而在防御收缩期,经济利润<会计利润,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纯收益低于正常经营利润,如果此时企业管理者光看到了,表面现象,而没有注意到实质,及时改变经营方向,转变经营策略,则很容易让企业陷入破产的境地。这时企业应该重新考虑其投资方向,以争取至少能获得正常经营利润。
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计量基础的不一致,计算会计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而计算经济利润则把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有机地结合起来。现代企业建立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系,经济利润法已成为越来越热门的理财思想,它的诱人之处在于:以经济利润为企业目标,它既可以推动价值创造的观念深入到企业上下,又与企业股东和债权人要求比资本成本更高的收益目标相一致,从而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最大化。
现代经济学理论直接指出,经济利润最大化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经济利润为正,企业价值就增加,反之则减少,了解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的含义内容之后,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在实际生活中,有的企业会计账户稍有盈余,但生产经营周转有序,并立于不败之地。也就是说,在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时候,经济利润更有意义,企业管理者为了让企业持续有效的发展,要充分利用两个指标的有用性,弥补各自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