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2009-02-24

中国经贸 2009年22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创作文化

马 丽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文化的特殊优势和特殊功能,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各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建设、发展文化产业的实践过程中,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来进一步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科学发展。

一、解放思想,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

同经济体制改革相比,目前我们的文化体制改革还大大滞后,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比我们的文化发展观还很不适应。经济发展深深得益于改革,文化发展也必将有赖于文化体制改革形成新的动力。必须把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统一起来,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以发展的成果检验改革的成效。特别是要破除一切不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想障碍,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文化产业发展观,树立“抓文化产业就是抓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参与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大胆改革文化体制机制,促进文化建设繁荣发展。

二、科学规划,确保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正确方向

把加快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各项任务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确保抓紧抓好。紧密结合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现实情况,邀请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广泛调查、深入研究、科学规划,编制符合本地实际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为本地的文化建设提供明确的战略目标。通过全面分析本地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认清本地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与不足,科学定位目标,合理规划布局,明确产业重点,确保本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朝着既定目标又好又快发展。

三、突出重点。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步伐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新闻单位的改革,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确保党和人民喉舌性质的前提下,全而推进新闻单位宣传与经营两分开,应将新闻单位中广告、印刷、发行、网络传输等经营性业务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转为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增加经济创收,为宣传主业提供服务与经济支撑。改制后坚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文艺院团的改革,应按照相关要求,在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则合理安排富余人员的基础上,适时推进三院合一,组建演艺集团,实行企业化管理经营,最大范围激发活力,增强动力。

四、整合资源,打造本地文化产业强势品牌

应有效整合当地文化单位的经营资产,通过组建国有文化资产运营公司,对经营性国有文化资产实施有效监管和经营,努力打造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跨媒体、跨行业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实现各类资源优势互补,形成文化产业发展合力,发挥核心文化产业资源聚集效益和发散效益,更好地融合外地优质资产和民间资本参与本地核心文化产业建设,助推本地核心文化产业快速全面发展。

五、调整结构,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

当前,文化产业不同程度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传统的文化产业特别是对资本投入大、劳动密集度高、技术含量低的加工型传统产业冲击较大,面临转型升级。相比而言,由思想、知识、技能和创造力等要素构成的文化创意产业,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服务、新市场、新就业机会和社会财富,是为数不多的受冲击较少的产业之一。

六、加大投入,为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建立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非国有经济投资的文化产业项目,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信贷、税收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逐步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文化事业建设费的政策规定,对各种营业性娱乐场所,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广告以及户外广告经营单位,按经营规定比例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用于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和鼓励扶持文艺精品创作、支持重点公益性文化项目建设。

七、打造精品,繁荣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

实施“精品工程”是繁荣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重要举措,应将其纳入重要工作议程。一是制定创作规划。“精品工程”的实施具有持续性和长期性,需认真搞好创作规划,明确重点扶持的创作课题、创作内容与创作目标,起好步,定好位,确保正确的创作方向,确保创作成效。二是组织创作生产。开展专项活动,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了解社会真情、把握时代脉搏、体验百姓情感、汲取群众智慧,运用群众语言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反映群众心声的文艺作品。三是激发创作热情。发挥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作用,用好用活各地各种文化奖项,对在艺术创作生产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员给予精神和I物质奖励,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热情。

八、扩大内需,激活文化消费市场

文化消费在整个社会消费中具有热点多、弹性大的特点,能不断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和消费结构的逐步升级,城乡居民用于文化、教育、休闲等方面的支出将大幅增多,文化消费市场具有巨大上升空间和潜力。应该研究推行适合本地居民的“文化消费方案”,加大对文化消费的舆论引导与社会宣传力度,引导消费者培养健康的文化消费习惯,通过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中严格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开展“文化周”、“文化节”、“文化月”等能够促进文化消费的主题文化活动,采取降低电影、戏剧、旅游及娱乐服务价格等措施,促进广大市民文化消费水平,活跃文化消费市场。

九、配套政策,全力保障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

按照中央对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地文化建设的实际需求,在认真执行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各相关部门,应从财政扶持、税费优惠、投融资政策、工商管理、土地扶持、人员安置、社会保障、人才保障等各个方面,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促进文化建设配套政策,并抓好政策的出台与落实,确保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得到有力的政策支撑,从而真正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创作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Jazz
谁远谁近?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创作失败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