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灾难故事中寻找生存启示
2009-02-23温俊华
温俊华
战胜恐惧,努力自救
1994年9月28日,受狂风和暴雨的影响,“爱沙尼亚”号客轮在从爱沙尼亚首都塔林港出发驶往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途中,在波罗的海沉没。从首次发出求救信号到客轮完全沉没,整个过程只有30分钟,客轮上989名乘客和工作人员,最终只有137人生还。“爱沙尼亚”号客轮沉没事件由此成为欧洲现代史上最可怕的海难之一。
事发时,29岁的肯特。哈尔斯泰特和一些乘客在船上的“波罗的海酒吧”,乐队正在演奏美妙的音乐,乘客们谈笑风生。突然,船身发生30度倾斜,人们毫无准备地被摔到地上,自动售卖机、花盆掉了一地。
“也就是一秒钟,喧嚣声、音乐声戛然而止,一切归于死寂。我猜想,每个人的大脑都会如同高速运转的计算机一样,努力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如今已成为瑞典议会议员纳肯特·哈尔斯泰特回忆说。
由于船身剧烈倾斜,哈尔斯泰特努力抓住栏杆,让自己站起来,同时开始思考逃生计划。他曾经在军队里学习过生存技巧。现在,他迅速在脑海里搜索适用的方法。“我对自己说,思,方案一是……方案二是……下决心,行动……我没有对自己说船正在下沉,我甚至根本不去想其他更大范围的事情。”
哈尔斯泰特努力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逃生上,他尽力抓住楼梯栏杆奋力往上爬。在逃生过程中,哈尔斯泰特看到的大部分乘客的反应让他吃惊不已,这些人并没有失去知觉,但他们一动不动呆在原地,惊吓得毫无反应。在甲板上,哈尔斯泰特看到,尽管也有一些人在争抢救生衣,更多的人却呆若木鸡。
最后,哈尔斯泰特在客轮沉没之前跳进了大海,等来了救援人员。
中国的大地震、美国的龙卷风、时有所闻的坠机和沉船事故……全都在提醒人们,人类面临的灾难无所不在。在同一场灾难中,为什么有人能够生存下来,有人却不幸遇难?“幸运”难道是唯一的答案?
美国资深记者阿曼达·里普利长期从事灾难报道,多年的报道经验以及同生还者的对话告诉她,在灾难中生存,并不单单依靠幸运。里普利指出,在灾难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反应和状态,也就是“灾难个性”,人们应该充分认识并完善这种个性,在危难时刻让大脑更快地转动,作出明智的反应,提高自己的生存几率。
生存启示
1战胜恐惧
面对灾难,首先要战胜恐惧,尽量让大脑正常运转,寻找求生方法。其实,很多经历过灾难的生存者事后就说,他们也经历过“瘫痪”的状态,但最终、通过想自己的家人,特别是孩子的方法“打醒”了自己,获得了求生的勇气和动力。事实证明,在灾难中恐惧越少,就越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2“喊醒”别人
对那些被灾难吓“瘫痪”的人,清醒的人们可以对他们大叫,把他们“喊醒”。目前,航空公司已经对空姐进行类似的培训,让她们在空难发生时用喇叭对乘客大叫“走!出去!出去!”
3集中注意力求生
幸存的哈尔斯泰特告诉记者,自己在求生的时候什么也没有想,只想着如何脱难,不想悲惨的后果,不想其他无谓的事情。专注于求生途径和方法,能让人们争取到宝贵的求生时间。
责任编校肖雄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