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造阳明特色文化品牌出力
2009-02-23李友学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王阳明曾流放贵阳市修文县,他在那里悟道,形成“知行合一”哲理。使阳明文化成为贵阳市特色文化的知名品牌,促成国内外学者共同认知的“王学圣地”,进一步发掘了我市旅游景点的思想文化内涵。1994年12月,由我市社科界的一些专家组织成立了“贵阳王阳明研究会”。十余年来,该研究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市社科联的支持下,对王阳明的研究从恢复常状中逐步形成热点,并率先在全国取得十大历史性的突破,经全市人民公议,把王阳明确定为贵阳市十大历史名人之首,阳明文化成为贵阳市的一个特色文化品牌而影响国内外,大大提升了贵阳市的城市文化品位,为增强城市竞争力作出了贡献。
一、在全国率先成立研究王阳明的学术群众团体——贵阳王阳明研究会。1994年12月21日贵阳王阳明研究会在市扶风山阳明祠正式成立,出席成立大会的有市的领导王选才、吴志刚和省市专家教授40余人,到现在研究会已换届两次,会员发展到160多人,其成员来自贵阳地区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中学和行政事业单位,具有教授研究员高级职称的会员约占一半。研究会成立14年来,几乎形成一年要召开一次学术研讨会,两年要正式出版一本学术研究文集的发展态势,其会员研究王阳明的学术成果,不仅在全国和省市的报刊不断发表,有些成果还多次获得省市社科成果奖。贵阳王阳明研究会多次被评为贵阳市的先进学术社团,2004年还被评为全国大中城市社科先进学会。贵阳王阳明研究会是目前全国唯一以研究王阳明命名的被民政管理机关批准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社科学术群团。
二、在贵阳率先出版“阳明学研究丛书”一套四本。该丛书由贵州师大原校长、贵阳王阳明研究会顾问吴雁南教授主编,1996年6月由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这套丛书四本是:吴雁南著的《阳明学与近世中国》22万字;余怀彦主编《王阳明与贵州文化》26万字;《孙应鳌文集》刘宗碧等点校,28万字,《王阳明在黔诗文注释》朱五义注,冯楠校,17万字。这套丛书的出版,成为贵州人研究王学在新时期的一个里程碑。
三、率先通过中央电视台拍摄和播发由贵阳王学专家参与策划和拍摄的电视专题片《中国古代思想家——王阳明》,片中由贵阳王阳明研究会的四位专家(王晓昕、刘培元、何静悟、李友学)分述王阳明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龙场悟道和王阳明在海外的影响,配以王阳明活动在贵阳遗址的秀美景观作背景,全片9分钟,在1998年10月初的中央电视台1、4两个频道的“天涯共此时”栏目中多次播出,在国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
四、由贵阳学院教授袁仁琮创作的历史长篇小说《王阳明》,35.7万字,1998年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为广大群众通过文艺小说认识王阳明提供了方便。
五、由贵阳市文化局的剧作家陈泽凯创编的京剧本《龙冈悟道》在1996年的《贵阳文化》刊出,并由贵阳市京剧团排演,1999年国际阳明文化节期间在贵阳市百花影剧院演出,受到中外学者的好评。
六、率先由政府举办国际阳明文化节,充分利用王学圣地的文化品牌和阳明文化遗址,发展旅游,招商引资,发展贵阳经济,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于1999年lO月、2002年10月、2005年9月,分别举办了三届“中国贵阳(修文)国际阳明文化节”。这三届国际阳明文化节都同时举办了有中外学者参加的阳明学术研讨会,参加阳明学术研讨会的有来自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和香港、台湾地区及全国十多个省市的专家教授,有不少还是国际知名的学术大师。2005年9月还在贵阳修文举办了“良知与和谐社会”的高端论坛,一些国际知名的儒学大师、王学专家也到会演讲,如美国的杜维明、成中英、香港的汤恩佳、台湾的高柏元、人民大学的张立文、华东师大的杨国荣等,他们均在高端论坛上将王学与现实紧密结合,发表了哲理深邃的精彩演讲,大大提升了贵州研究王学的学术水平。
七、率先出版研究王学的系列论文集。由贵阳王阳明研究会主编,在1996年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王阳明与贵州》,集论文41篇,28.6万字;1998年8月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王学之思》,集论文39篇,28万字;2000年12月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王学之路》,集论文33篇,40万字;2005年9月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王学之魂》,集论文33篇,34万字。在这些研究文集中,有国内外专家教授对王阳明在贵阳龙场悟道意义的阐述,有对王阳明在贵阳文明书院首论“知行合一”思想意义的铨释,也有对王阳明在思想、教育、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历史贡献进行论证,也有对王阳明轶文和世身行踪的考证,有些研究拾遗补缺,填补研究的空白,有些研究匡正纠偏,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另外在2002年9月,由王晓昕、李友学主编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儒商》论文集,集论文55篇,34.7万字,经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研究会邀请国际儒商学会会长并带领海内外的部分儒商来贵阳参加“传统文化与现代儒商”学术讨论会后,将收的论文汇编出版的。2002年12月在上海召开第四届国际儒商大会,李友学应邀出席此会,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儒商》一书带到大会,向来自五洲四海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代表赠发,大会还特意将此书在会上的分发写进大会综述;在世界范围发行上万册的由国际儒商学会主办的《儒商》杂志上刊登了此事,《儒商》杂志选登了该书的部分文章,还刊登在我市召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儒商》研讨会的多幅彩照,大大扩大了贵阳和研究会在国内外的影响。2004年10月由王晓昕、李友学主编的《传统文化与道德建设》专著,40万字,经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此书获贵阳市第六次社科成果著作类二等奖。《传统文化与现代儒商》和《传统文化与道德建设》这两本书除了阐述现在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作用,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外。还含有较多的对王学研究与应用的内容,使阳明文化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历史文化为现实服务,从传统文化中寻求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的渊源,使阳明文化成为贵阳的特色文化之一。
八、创办《贵阳王阳明研究会会刊》和出版《阳明学刊》。会刊1995年创办,属内部打印件。在2001年改为排印版,现基本上办成双月内刊。每期有三到四万字,设有王学研究、王阳明在贵州、儒学探讨、海外余波、学会动态、诗词联语、友好交往、资料
转载等栏目,会刊成为研究会和会员以及省外知名专家联系的纽带和桥梁。由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主办的《阳明学刊》第一辑在2004年11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二辑在2006年10月出版,每辑学刊都刊登五到六篇对王阳明进行专题研究的论文。《贵阳王阳明研究会会刊》和《阳明学刊》的出版,为研究王阳明学术思想成果的发表提供了一个相对集中的平台。
九、率先在大学内成立专门研究王阳明的研究所。2006年元月6日,贵阳学院王阳明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该研究所是经院党委研究、编制处审批的学院处级正式机构。2008年5月27日,贵阳学院在王阳明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阳明学与地方文化研究中心”,成为省教育厅的重点人文社科基地之一。并聘请24名院内外的专家学者为阳明学与地方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我有幸被聘为该中心的研究员之一,参与了有关的活动。贵阳学院王阳明研究所和“阳明学与地方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标志着贵阳学院将王阳明研究作为学院学术研究文化的特色之一,为贵阳(修文)作为王学圣地,打造阳明文化作为贵阳特色文化作出贡献。
十、率先在大学举办阳明文化学术活动月。2006年12月贵阳学院举办首届阳明文化学术活动月。安排了10场学术讲座,其中包括《王阳明的为学历程》(王晓听讲)、《阳明学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意义》(赵平略讲)、《王阳明致良知与当代和谐社会建设》(孙德高讲)、《从在黔散文成就看王阳明在明文学史的地位》(李友学讲)等,每场听讲的师生约400人左右。还举行阳明诗文书法大赛,王阳明居黔诗歌朗诵比赛等,通过这些文化学术活动,为打造贵阳学院的文化学术特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清新高雅的校园学术氛围,起到良好的作用。
这些率先的行为和举措,说明现在我们对王阳明的研究,不断趋向于客观和理性,改变了在改革前,在全国较普遍的存在对王阳明持否定观点的多,持肯定观点的少的状况,用实事求是的历史观加以研究。在研究中,发掘了许多阳明文化资源,古为今用。
通过对王阳明不断地深入研究,不仅使学者,也使政府意识到弘扬包括王学在内的传统文化,对于培育民族的自信心,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2007年底,中共贵阳市委在《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中指出:“积极倡导‘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精神,发挥其提升素质,凝聚人心,引导风气的重要作用。”中共贵阳市委将“知行合一”作为贵阳城市精神的一部分,正是借用王阳明在贵阳提出“知行合一”的合理“内核”和积极因素,并赋予新时代的思想内涵,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建设相协调。要求贵阳的全市人民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要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要相结合,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同时在市民的道德修养上,要提高认识,严于责己,要加强自律、自审的自觉性,做到“独慎”。这就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在历史提供的高起点上创造出符合当代精神的新文化、新思想。将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作为贵阳精神,显示了贵阳人民对阳明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应用和弘扬,对贵阳是“王学圣地”这一历史文化品牌,注人了新的活力,使阳明文化成为贵阳特色文化的旗帜更加鲜明,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提升市民素质,促进城市风貌的大转变,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具有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王亚平李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