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来文学

2009-02-23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鞋子公务员

闾丘露薇:扔向布什的鞋子和记者伦理学

向布什扔鞋子的记者,被不少人称为英雄。其实,扔鞋子也好,欢迎仪式上喊口号也好,或收人钱财做采访也罢,从本质上说,都是利用记者的职业便利,从事份外的事情。

记者免不了有自己的政治立场。但新闻报道不同于新闻评论,应该尽量保持客观中立。报道倾向性太多,结果在吸引一批读者的同时,也丧失公信力,因为被吸引的,往往是那些政见相投的读者。

做了不该做的事的记者,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收人钱财,还有一种是出于自己的信仰。

收人钱财,大家都认同,是应该遭到谴责的,这包括,做假新闻,或者对关系到公众知情权的事情视而不见等。一般来说,记者自己应明白,有利益冲突的报道自己需回避。在香港,对记者有很多详细的要求,比如都受到廉政公署的同样要求,和私人企业的员工一样,不能收受超过500港元的实物或者现金,未经同意不能接受访问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不能为商业机构代言等。

但如果因为信仰和政治立场,大家的反应就不统一了,往往看人们对这种信仰和政治立场是认同还是反对。所以,向布什扔鞋子,会让那些反美和讨厌布什的人大声叫好,觉得很解气。这是不是一个记者做的事情,就没有人关心了。

政治人物遭遇尴尬的场面,如果是在公共场合,那是自然不过的,因为民众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但是在记者会,或者其他只有记者身份才能够进入的场合,如果是记者的提问让对方遭遇尴尬,那是记者的提问水平或者被提问者的气量,而用其他方式,挑衅、攻击、谩骂,或者是趁机拍马屁,则都滥用了记者的权利。

扔鞋子还算小事情,当年,阿富汗北方领袖首领马苏德被塔利班暗杀,就是采访他的记者,在摄影机里面藏了炸药,同归于尽。因为信仰的分歧,而采取极端的手段,尽管在有的人眼中,这几个记者算是英雄,但在另外的人的眼中就是杀人凶手。

一个真正的记者,应该是明白,工作就是做一个记者应该做的事情。而社会,应该是鼓励记者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所以,扔鞋子的记者,在我眼中,绝对不是一个英雄。

网友评论:

凤凰网友:我觉得他是以一个伊拉克国民的身份来砸的。很好!

西江月色:说得对,记者本来就是报道新闻事件的,一旦立场有所偏颇,就难免误导国民!

晚安:金融危机,“80后”集体面对的第一次人生冲击

最近,手机上经常会收到一些抱怨的信息。内容大抵分为两类:一是哭穷缺钱花的;二是工作压力大,已下岗或者濒临下岗。怨妇都怨到男人了,金融危机跨越性别界限。我原以为这么大的事情不会这么快来到我们身边,但它却悄无声息地与我们见面了。

外资企业的同学被裁员了:金融危机了,大家日子都不好过。突然每月1万元的收入没有了,才发现银行卡里的存款仅有4位数。一下子从高消费变得一无所有。名牌没有了,就餐环境没有了,出门招手的招牌动作也不敢那么潇洒地随意展示了。所以,哭穷便再正常不过。生活落差这么大,需要心理调节。塞翁失马,或许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做生意的同学欠款收不回来,缺钱花就变得非常肯定。特别是那些生意做大了,平时动不动就给人小费的“土财主”也开始借钱花了。你想想,那些越是生意做大,越是跨越国界的“土财主”更是难受。生意都是这样做的,互相照顾一下。刺激不了出口可以拉动内需。合同中的一些条款也得改了:不预付定金不能再发货了,买卖不成仁义在的口号得改改。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催化一下成熟的过程。

只有政府部门的同学还不疼不瘴地斗着地主,喝着铁观音。不过,人民的日子不好过,他们的好日子也长久不了。

我们这一代人,其实真的该感受一下这样的危机。不是我幸灾乐祸地说风凉话。只是我们生活得太不知足,天天感受着中国疯一样地发展。从小时候幸福的改革新一代到最近十年一天一个变化的生活,我们其实太无忧无虑了。比起电视电影上看到艰难的老一辈,尽管只是演戏也够我们喝一壶了。所以,我觉的这样的时机来得很好,

最近央视搞了一个30年百首金曲,听着就会催人泪下的。怀念过去吧,就要勇敢面对未来。

网友评论:

未未: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对一路走得顺畅的“80后”来说,未尝不是好事。

sandy:正面对待金融危机所带给我们的冲击,它也许带给我们的许多好生活习惯和方式。

袁岳:考公务员热得有毛病

这几年,公务员考试热一直在在校大学生中延烧。问题是,任何专业、任何地方的学生几乎一致地热公务员,还有,大部分热它的同学一不知公务员具体怎么干活,二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欢从事公共管理,三也不管自己将来从事怎么样的具体管理岗位。

公务员现在非常像一种时尚,大家都热,我不热显得跟不上趟,公务员现在相对其他职业而言非常像保险箱,大家都觉得这个活稳定可靠;如今考公务员也像超级女生,反正谁都可以参加,就看你自己能不能考出来。

大学生真正的长技是考试,所以考公务员与司法考试一样,可以涌现出许多考绩英雄;对大学生而言,考公务员是一个看得到效仿的职业目标,也不失为一个努力方向,如今,大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父母舍不得他们闯荡江湖担惊受怕,所以考公务员特别会得到父母祝福与鼓励。

作为法律规定的资格考试,任何人只要符合条件,考公务员都无可厚非。但是,考公务员到了千里挑一的时候,那么正常情况下能做公务员的机率很低。在这种紧俏的情况下,公务员的上岗机会又与腐败相连。

用高低球原理来看公务员这个职业。从高球而论,公务员需要有比较显著的公益人格,有突出的公共服务理想与精神,连公务员干什么都不知道,从进去时就准备养老的年轻人,实在是对公共职位的一种贬低,从低球而论,公务机关充满了文山会海、例行公事、尸位素餐、铺张浪费、楼堂馆所、勾心斗角、奉承拍马,很多同学连起码的人情世故都不懂、最简单的规矩都不愿意学、一点委屈都受不了,就是你真的进了机关成了公务员,怎么能有工作成就感与乐趣呢?

我做过公务员,我的个性就觉得我那时真有点感觉惶惶不可终日。我一直觉得从商是有商才的,当官是有官才的,高低球中你怎么着也得占一样。如果都不靠,却非要去考,甚至幸或不幸做了公务员,将不只是我们个人的悲哀,也是公务机关的悲哀,也是在这个领域碰到你的服务对象的悲哀。

网友评论:

刘扬:最怪异的是2008年残联职位报考比例达到1:4000。怀疑那些人是否真正热爱残疾人事业。

庞二梅:说得太有道理了!应号召所有大学生来看一看。

姜天群:和两岸三通沾边的儿时记忆

“大三通”的实现,突然让我忆起少时的事情。那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一些片段,当时我在上小学,懵懂无知,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

那时有段时间,天空老飘东西,或大或小的气球,有时下面

还坠着东西。每次看到,大家就顺着气球飘的方向一顿狂追,有时都跑到邻村去了,眼睁睁落下来没戏,我们直叹气。

当然也不只有失望。记得有一回,我和伙伴们在胡同北头的戏台前玩,突然就有好东西从天而降,真是“天上掉馅饼了”。一个伙伴捡到个精致的方盒子,还有各种繁体字和精美的图案印在上面。因为总写毛笔字,我也认识些繁体字,就看懂了“饼干”字样。

我们一拥而上,顾不上是谁先发现的,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装,里面有个彩印的小册子,印着各种图案,‘好像是人们都开汽车,在一起快乐地工作,人们都穿著奇怪的衣服。汉字大概是“宝岛台湾欢迎你”、“生活无比蜜甜”之类的。我们知道,台湾岛是祖国的宝岛,那里有日月潭。这些老师在地理课上讲过。

拿开这些印刷品,下面就是饼干了。大家每人拿一块,在手里看一会,才缓缓放到嘴里,舍不得咀嚼,饼干慢慢化掉,带着香甜和酥软滑到肚里去,然后脸上浮出满足感。直到小盒子空空如也,大家依然带着渴望。回到家,一个字也没和大人提,都憋在肚子里,直到现在。

从那以后,又陆续听说,邻村的某某又捡到了手表、衣服等,这些都没亲见,但都信以为真。后来一段时间,大家会不定时地抬头看天。也有捡到好多传单的,有时候也会拿回家,但往往遭到家长的训斥,后来都不敢捡了。

现在理解,那是台湾方面的宣传。我们那里靠近海,所以常有台湾的飞机向大陆这面空投宣传品和一些小礼品,来“拉拢”大陆人的心。但是那时候政治气氛就是和现在不一样。特殊历史时期,自然就会有特殊的社会现象。

后来慢慢随着眼界的开阔和信息来源的多元化,觉得那些东西其实是真实的。“亚洲四小龙”都是干出来的,经济发展是硬道理。

现在,台湾方面也不必再靠偷偷摸摸的方式来宣传,因为大家陆续有了来往,也知道大家彼此不分。一切总算有了好的开始,但愿那种美好又复杂的回忆被一种“祥和”覆盖吧。

网友评论:

广东蚁公:和我的童年一样。我就和伙伴们在山顶上捡到过台湾来的传单和台币,那时我奢望有一块台湾的手表,时不时望着天空,期待奇迹出现。

朱庆芳:可怪了!我在新竹香山念国中时也有类似的事,学校在山上,也靠海。当时传单写的是“台湾同胞回归祖国”。

责编李国文

猜你喜欢

鞋子公务员
混乱的鞋子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多么幸福
鞋子俩
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