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的富裕对两岸来说是福气”
2009-02-23张桦
张 桦
“几年前,我曾说过‘海峡多险阻,终会变通途。如今,大陆和台湾之间把台湾海峡的险阻在谈笑之间化解掉,实现了大三通。现在我要说‘谁云海峡多险阻?东风一到,千帆竞发!”在2008年的上海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台湾观光协会会长、台北圆山饭店董事长张学劳,难以掩饰内心的喜悦。
“所谓‘东风就是大三通,两岸由此畅行无阻。两岸未来的前景,不仅仅是两岸人民的探亲访友,进一步的是旅游休闲、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互用人才,甚至人才的互相培植等等各方面的发展,这就是‘千帆竞发。”说到这儿,张学劳的眼睛里充满期待。
“所以,当我看到陈云林访台在大三通的文件上签字时,我就想,当这个字落实下去的时候,就是大陆和台湾新纪元的真正开始。”
因应大三通后两岸直航包机常态化和新增航点后所带来的商机,此次,张学劳会长率领的300人的大型台湾参展团共租下85个展位,创下了自2005年台湾首次组团参加大陆举办的中国国际旅交会以来,最庞大的参展团的记录。
“两岸隔阂需要用人来穿梭和化解”
年已七旬的张学劳堪称海峡两岸旅游界重量级人物。从1971年至今,张学劳一直在台湾旅游界任职。
“其实,两岸之间的隔阂,需要用人来穿梭才能很自然地化解。”张学劳认为,双方交流多了就会知道,两边的人用什么样思维想问题。“慢慢地,我发现这中间,其实什么问题都没有。”
2003年,张学劳开始了推进两岸旅游交流正常化之路的工作。他频繁地带领会员到大陆考察。2005年,张学劳邀请并亲自接待了由中国旅游协会会长邵琪伟率领的大陆赴台旅游考察团一行65人,完成了10天的环岛考察行程。海峡两岸旅游交流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紧接着,张学劳又邀请200多位台湾业界人士赴云南昆明参加2005年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首次以炫丽的台湾展馆举办“台湾之夜”与“两岸旅游交流洽谈会”,为大陆民众来台旅游开启了双向交流之窗。
在他看来,两岸旅游的交流不仅仅是赚钱,“比赚钱更让我看重的是,那份剪不断、割不掉的血浓于水的情感,两岸文化在碰撞后会激荡出的火花。我希望两岸人民更加了解,越来越融洽,最终能够走到一起。”
“台湾最怕接待不好大陆游客”
与大陆的一些旅游景点游人如潮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台湾旅游景点是周末人多,周一至周五则门可罗雀。张学劳毫不讳言,不景气的重要原因是游客量太少。
所以,当2008年7月18日开放大陆游客赴台观光的政策一出台,张学劳和旅游界的同仁特别兴奋,并憧憬着大陆游客蜂拥台湾的景象。“这将振兴岛内的旅游业以及相关产业,为台湾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一泓活水”。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我们想象的那种情景并未出现,”张学劳不无遗憾。在他看来,这是因为还有很多的环节没有到位,比如,价位过高、手续繁琐、航班没有直航,要绕道香港去台湾等。同样,在收到大陆客人填写的几千张调查问卷中,也写着:坐车时间太久,游程安排太紧。“这不是一个优雅的游程,”张学劳评价道。
“现在好了,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这次访问台湾与海基会会长江炳坤签署的4个文件,基本上把存在的问题都解决了。”其中,两岸包机正常化和周末包机航点由原来的5个航点改为21个航点、游客在台旅游时间由原来的10天增至15天等等举措,尤其让两岸旅游界倍感欢欣。张学劳高兴地说,这意味着,大三通实现后,台湾每年到大陆旅游的客人将由现在的400多万,增加至六七百万。因为,很多台湾人可以在周末去大陆,去看看“一树桃花一树柳”的杭州等令人心仪已久的地方。
在这样的利好消息下,为了把握商机,台湾旅游界迅速改进游程,将原来10个人才能独立成团改成5个人就可成团。这样团体的费用标准下调了。“比如,夫妻俩个加上两家的老俩儿口,6个人就可以成为一个团队,一家人一个团队,看什么,吃什么、住什么,相当自由、方便。同时,我们还提供了大量的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接待满足大陆游客。”
不过,心细的张学劳也看到了两岸旅游需要彼此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他希望,大陆人到台湾去之前,最好先要了解台湾的风俗习惯。而台湾很多地方禁烟,对大陆一些吸烟的客人来说,可能会让他不方便。
而为了迎接大陆的游客,台湾调整餐厅各种口味以适应大陆南北不同城市观光客的饮食需求。“比如,台湾的圆山饭店,我们可不可让住在五星级酒店的客人也能吃上一碗物美价廉的牛肉面呢?当时,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先生下榻圆山饭店的时候,每天都要一碗牛肉面。因为他觉得在外面不论怎么吃,还是觉得牛肉面更舒服。我们的饭店只要细心留意,配合客人生活中的一点点需要就可以达到好的效果。”
“总之,台湾最害怕的一件事情就是接待不好大陆游客,”张学劳真诚地说:“我们的心态是,一定要用最诚挚的服务,最好的品质来接待大陆的游客。”
“大三通将缩短两岸的地理和心理距离”
作为旅游专家,张学劳几乎跑遍了两岸的山山水水。“台湾人想看到的是原汁原味。就跟大陆人要看台湾的原汁原味一样。”
“两岸旅游都有最值得品味的线路吸引对方。”张学劳说,台湾人随着年龄、视野、想法的不同,看的风物也不同。大陆多元的旅游都能满足他们。
按照他的分析,台湾到大陆旅游的客人分两个不同的阶层,一个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人,他们有历史文化上的情结,喜欢选择走历史线路。这是因为,他们上学的时候深谙大陆的历史,对“丝绸之路”、“河西四郡”、“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等烂熟于心。但是,很长时间都纯粹是纸上作业,满足不了内心对祖国大陆文化探索的渴望,因此说,首次到大陆,他们特别想看的就是这些地方。
另一个阶层是年轻一代。他们看大陆完全是另外一种兴趣和视角。因为不读大陆的史地,对大陆完全不了解。在他们看来,上海很繁华、北京很大、广东台商很多。这些年轻人的眼光完全是往前看,看大陆的经济发展、工业发展等等。
对大陆的游客而言,张学劳认为,台湾最值得品味的看点,第一是历史文化,这以台北故宫为首选,其次是台湾在文化上保持着的原汁原味的地方,如澎湖有64个岛,很多都很荒凉,推开一些已经没有人住的荒芜的院子,可以看到里边宗堂上赫然刻着“系出东鲁”,游客还能看到一个个坟墓上写着“颖川来”、“陇西来”等。“想想看,在荒僻的小岛上,搁着上千年的历史,曾经住在那里的人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先是从哪里来,单就这些文化的传承就值得你慢慢去玩味。”
第二是看风景。除了著名的日
月潭、阿里山之外。张学劳建议到台湾临太平洋的东海岸去看一看,其潮汐、水向、还有鲸豚等景观都和大陆的内海非常不一样。其它,还有台湾保持着原始土风的10个原著民区,以及新近推出的健康、医疗、美容、婚纱等专题旅游线路。
“如果说,航班、航点的增多缩短了两岸的地理距离,两岸的人们看到了陌生、似曾相识、乐不思归的地方自然会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张学劳不失风趣地说:“当台湾人看到了大陆并不像传说的那种专制;大陆不是到处都是警察,而是人人都有自由;大陆也不是一穷二白,人家比我们台湾人有钱多了。而这些完全错误的观点都改变了,那两岸人民的心理距离当然就缩短了。”
“我看好两岸旅游的未来”
回想起第一次到大陆时的情景,张学劳颇多感慨。1997年,张学劳到上海。“我有一个习惯,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起得很早,我喜欢看当地人实际的生活情形。”那天,张学劳5点钟就走出饭店,在上海的大街上,他看到很多人在赶路。他觉得好奇怪,心想,他们怎么跟我一样也5点起来,在外面走啊。于是,张学劳就跟着他们走,最后,他发现他们是到城市打工的农民,“他们在街头排队购买不到1元钱的早点,然后,一大堆人蹲在马路旁边吃。他们这种窘困的情景一直萦绕在我的记忆里。我这次到上海就看不到了。”在张学劳看来,现在的上海发达的程度很不得了。张学劳深有感触地说:“以一个台湾人的眼光来看,改革开放给大陆带来了巨变,而这种情况还会继续。”
同时,他也在思考和求证大陆发展的势头为什么如此强劲。张学劳以自己多年来接触大陆的各种层面的人中找到了答案。
“大陆领导和干部雄才大略,夙兴夜寐,真正是讲到做到。他们全力在冲刺,每个人都在冲业绩。他们经常提到‘一年一变,三年翻一番。一开始我觉得这怎么可能啊,好像在写小说一样。但是事实上,大陆的变化就是翻天覆地。”张学劳由衷地赞叹说:“再有,人们崇尚知识,相信知识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说,他看到大陆没有一对夫妻不为自己孩子的教育着想。“正是大陆人在运用知识改造社会、改造生产,在谋福利、其结果是富裕的基础在逐步扩大,这对两岸来说是福气。”
关于目前金融海啸对两岸旅游的影响,张学劳不以为然,他说,大陆跟台湾一样,金融衍生的产品不发达,相对受的伤害比较小。所以台湾2009年到大陆来的旅客不会少。台湾期待大陆的也不会落空。他坦言,“我看好两岸旅游的未来!”
责编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