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剧江湖上的梅家第四代

2009-02-23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琴师唱戏梅兰芳

张 洪

部电影《梅兰芳》,重新激起人们对这位京剧名伶的兴趣,梨园行的家族传承有着自己的规矩,一直以来,素有“五世而斩”的说法,与传承了七代的谭派艺术相比,梅家不算风光。梅家后人中,儿子梅葆玖、女儿梅葆玥承袭了“父业”,第三代中,梅家无一人唱戏,到了第四代,出了一个既喜欢唱戏又喜欢摇滚的梅玮。

中规中矩的《梅兰芳》

梅玮是梅家第四代,今年26岁,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又在中国戏曲学院读了硕士,2008年刚刚毕业,他生得略似祖父,举首投足隐隐有一股“梅味”。护国寺街9号是梅兰芳纪念馆,在这个院子里,祖爷爷住了10年,如今,梅玮在这里上班,专门从事祖爷爷的艺术研究。

纪念馆不远处是一家护国寺小吃店,电影《梅兰芳》上映后,梅兰芳纪念馆三三两两开始上人,梅玮也忙了起来。聊天的过程中,他还在接洽记者的采访。四和院是老式翻新,墙上挂着同治光绪年间的十三位伶人画像。

第一时间看过《梅兰芳》,梅玮说,这部戏拍得中规中矩,可以看出导演的分寸。

“十三燕的原型其实是谭鑫培。实际上,谭鑫培是大师,梅兰芳是后辈,谭师一生都想提升戏子的地位,很爱护梅兰芳,历史上他们确有过一段对台唱戏,但没有电影上那么夸张。”梅玮说,“最后,谭鑫培是给大军阀唱戏累死的。”

家人告诉梅玮,祖爷爷是一个谦和、稳重、平实的人,他觉得,黎明从青年到中年拿捏得较到位。虽然妆容和体形上稍有差距,但“把梅兰芳的感觉演了出来。”章子仪和黎明在花园对唱的那段,“内行看,有那么点意思。”

少年宫里的男旦

梅玮9岁开始学戏。幼时,他对京剧并没有特殊的兴趣,祖母想看看孙儿到底有没有戏缘,便把他带到西城区春芽少儿京剧团。当时学戏的孩子中,没有男旦,只有女孩,老师开始并不想收,只答应,先不收费,试试看。京剧梨园行里有这样的说法:得看祖师爷给不给你饭吃。

祖师爷果然钟爱梅玮。他的启蒙老师是北京京剧院的演员李雅兰,第一天先让教他喊咿咿咿呀呀呀,随后开始学《二进宫》第一句,老师口传心授,唱完后要他回家练习。爸爸用录音机把老师唱的录下来,梅玮回去模仿了一周,下周去,只他一人唱得在谱,其他几个女孩都没有合格。就这样,梅玮留了下来,一学就是几年。

当时每周六上课练功,旦角只有梅玮一个男孩。有一次踢腿,老师说,后面那个胖胖的女生,肩膀往上再抻抻。梅玮笑着说,“她没看出我是男的。”

学戏使人胆子越来越大。梅玮天生有表现欲,学了就想上台。1991年元旦,梅玮9岁,第一次在少年宫上台扮戏,唱了《二进宫》中的一大段,10分钟,他一人盯了下来,台下还有人给他叫好。

老戏都是些老故事,梅玮最喜欢《霸王别姬》和《贵妃醉酒》。10岁那年,有一位老人办堂会,他第一次化了妆上台,那次唱的是传统大折子戏《大登殿》。他主演王宝钏,上台前,凤冠和头发不小心缠在了一起,老师现给掰开,一个半小时,稀里糊涂就下来了。中间有一段戏,需要王宝钏跪下,梅玮提起裙子跪了下来,可是起来的时候,却忘了把裙子放下,老师在后台使劲招手示意。用他的话说,这出戏他“晕晕忽忽演完的”,最后都不知怎么下的台。那是他第一次挣钱,挣了10元,上世纪90年代,10元钱可以买很多东西。

灵机救场

1994年,为纪念梅兰芳诞辰100周年,梅玮家跟“玖爷爷”(梅葆玖)一起去梅兰芳的故乡泰州演出。去之前,玖爷爷不放心,让他在剧场化上妆试一下“台感”,当时给他伴奏的是梅兰芳的老琴师。那天老琴师的胡琴少拉了一段,梅玮站在台上直摆手,说不对不对,重新来。玖爷爷在一边看得直点头。

到了泰州,连续3个晚上演出,台下坐着叶少兰、张学津等名家和票友。梅玮唱了名戏《贵妃醉酒》,有一段是贵妃上桥。老琴师不知为什么把那段隔了过去,硬是没拉。梅玮在台上听得纳闷,咦,不上桥了?如果这时他停下来,暗示琴师爷爷少拉了一段,“那爷爷可就砸了”,当时,梅玮灵机一动,不上就不上吧,他跟着胡琴一路下来,衔接得天衣无缝,观众和懂戏的爷爷奶奶竞都没看出。演出结束后,老琴师过来对他说:小孙子行啊!妈妈心下安慰:看来祖师爷还是给了他一个饭碗。

玖爷爷公务和演出繁忙,但还是会抽去时间过来给梅玮说说戏,指导一下舞蹈动作,梅玮跟着录音带学习他的唱腔。问及梅兰芳和梅葆玖声音的差别,梅玮说,“玖爷爷声音比较绵,听着也很脆,绵中带脆。而祖爷爷梅兰芳的唱腔则很自然,不做作,听起来很舒服,他们各有各的特点。”

说到自己,梅玮称他的嗓音算是比较脆的,要达到脆中带绵,还需要苦练,“假声唱上去没问题,但是让人听着美不容易。”

以前爷爷梅葆琛在世时,总拉着梅玮吊嗓子,他一放学,爷爷就唤他过来,一唱就是半小时。那段时光,奠定了梅玮今天的基础,拉出来还能唱。现在忙了,管理项目,跟拍纪录片……杂事缠身,梅玮吊嗓子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但他还是会坚持每周亮开嗓子唱一段。

爱唱戏也爱摇滚

梅家很容易接受新事物,当年,祖爷爷从欧洲演出回来,带了很多古典音乐和歌剧的老唱盘,玖爷爷则喜欢杰克逊。梅玮的兴趣是除了流行音乐都喜欢,重金属是他的最爱。摇滚的节奏感,戏曲的音感,二者互相补充。京剧要唱得准,不能冒调也不能荒腔,对音准要求很高。梅玮小时爱唱歌,《黑猫警长》、《阿童木》都朗朗上口,用行家的话来说耳音很准。

2001年,梅玮考上了北大,学中文,9月开学,10月他就随校民乐团去香港演出。他还在北大的摇滚乐团里担任了一名鼓手。很早以前,有人就在西单华威八层游戏厅见识过他惊人的鼓技。那个时候的梅玮“鼓槌上下纷飞的样子就像一只喝高了的章鱼”,很讨人喜欢。在他参加的北大冰封十字乐队里,他还搞起了创作。随后跟一家唱片公司签约出了专辑。

目前,梅玮正在参与拍摄9集文化部专题片《国粹京剧》,说起京剧的不景气,他觉得京剧还没到“不行”的时候,“离文化遗产远着呢。”昆曲已经成了博物馆艺术,但京剧还有市场,还能卖钱。北京京剧院每年演出不低于250场,演出收入颇为不菲。

过去京戏有2000个剧目,现在舞台上传下来的可能就几百个,包括电影里的《一缕麻》是梅兰芳自己创作的古装新戏,后来也没有再演。现在艺术形式众多,电视,音乐、舞蹈各有套路,清末民国的时候只有一个京剧,那时的观众去的就是剧场。梅玮觉得,现在看京剧的人并不少,“单说央视戏曲频道,就算1万人中1个人看,13亿算下来还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受众比当年进剧场的那些要多得多。”

责编张洪

猜你喜欢

琴师唱戏梅兰芳
姥爷的唱戏机
姥爷的唱戏机
琴师
母亲唱戏
梅兰芳以情打假
断弦
梅兰芳以情打假
山山水水总是情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唱戏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