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什么叫“楷模”和“犹豫”

2009-02-23倪培森

文史天地 2009年2期
关键词:楷模本义读音

倪培森

本文从又一个角度说明:我国文化之灿烂丰富!

“楷模”和“犹豫”这两个并列式合成词的含义,前者指榜样、模范,用作名词;后者表迟疑不决,拿不定主意,用作形容词。但两者的本义却完全不是这样。

据史料记述,“楷模”是两种树木名称的合称;“犹豫”则是两种野兽名称的合称。那为何会演变为今义呢?兹分说于后——

“楷”与“模”组合时,“楷”的读音为kai(凯);用作表树木名称时的读音为iie(街),别称黄连木或黄连树。

唐代著名学者段成式所著《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中说:四川这地方有种树很像柞树。它的特点是当其他树茂盛时,它反而像一个枯叶树桩子,到了隆冬时节,别的树枝枯萎,它倒抽芽生叶,长出茂盛的枝条,一片浓阴。当地人称它为楷木。《太平广记》也说:“鲁曲阜孔子墓上,时多楷木。”《淮南子·草木谱》上则称:“孔木(即孔子墓上所植楷木)生孔子冢上,其干枝疏而不屈,以质得其直也。”由于楷木具有刚直不屈之特性,所以三国魏人刘劭在其所撰《人物志·体别》中说:“强楷坚韧,用在桢干。”意谓强劲刚直像楷木品性的人,可充当国家之重臣。由于“楷”的本义由表树名的名词引申出刚直不屈的喻义,其词性变成形容词,而且同“模”合用,“楷”的读音也随之变化读作kai(凯),比喻模范、典范。如《后汉书·卢植传》曰:“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家,士之楷模,国之桢干。”北周文学家庚信的《齐王宪碑》云:“当世以为楷模,缙绅以为轨范。”

“模”的本义是指模树,名词。据《淮南子.草木谱》载:“昔模树生周公冢上,其叶春青,夏赤,秋白,冬黑,以色得其正也;楷木生孔子冢上,其枝疏而不屈,以质得其直也。若正与直可为其法则,况在周公孔子冢乎?”意思是说,模树生长在周公旦的坟上,它的叶子春天是青色的,夏天红色,秋天白色,冬天黑色。这四种颜色加上黄色,都是古代的正色,合称“五色”。模树和楷树的正和直,可作为人的言行之法则,何况两种树还生长在为人师表的圣人周公和孔子的坟上呢?由是,“楷”和“模”组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喻义,以树喻人,把具有模范行为的榜样(法则)作用以及为人师表的刚强正直人格的人称为“楷模”了。

再说“犹豫”。“犹”的本义是一种猴类的兽名,别名犹猢。《尔雅·释兽》训曰:“犹,如麂,善登木。”(形状像麂,善于爬树。)北魏学者郦道元在其地理名著《水经注》卷三十三中说:“山多犹猢,似猴而短足,好游岩树,一腾百步,或三百丈,顺往倒返,乘坐若飞。”给《史记》作索隐的唐代大学士司马贞也曾引用北魏著名学者崔浩的话:“‘犹,印鼻,长尾,性多疑。”(高昂的鼻子,长长的尾巴,性情多疑。)一旦发现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即迅速地爬到树上,观察动静。见平安无事,又从树上溜下来,四处张望,又突然生疑,爬到树上观望……如此往复,不停地折磨自己。

“豫”,原指象类中最大的一种象。《说文》训曰:“象之大者称‘豫。”远古时代,黄河中下游森林茂盛,适宜此类大象居住繁殖,故称今之河南省为豫州,简称“豫”。豫这种大象,除身躯庞大,动作不灵巧外,遇事总是左右摇摆,拿不定主意。老子的《道德经》上也说:“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就是讲,豫这种大象的行动就像冬天涉水过河,战战兢兢;犹猢也十分多疑谨慎,唯恐周围有什么对它不利的事情发生。

这两种动物尽管形体相差悬殊,但在生性迟疑,遇事委诀不下这一点上却是完全相同的。因此,人们便把犹豫两种动物组合成词,专门形容性格多疑,遇事难做决断的人的心态和言行。

猜你喜欢

楷模本义读音
心有榜样
字词篇
时代楷模
完美楷模
绘画与分享
韩嚼牙
汉字里的大写数字另有意义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
我是小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