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
2009-02-23王海
王 海
这篇夹叙夹议的文章,让我们深入到了吕后的内心世界。
吕雉,即历史上著名的吕后,西汉皇朝的首位国母。由于史书记载的正统与避讳,我们对历史名人的了解多限于政治方面,他们的情感世界往往显得“可望不可及”。实际上,通过对历史记载的梳理、分析,我们多少能够消融这“可望不可及”的心情,得出一些看法。那么,吕雉的情感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呢?她走过了怎样的感情道路呢?对此,我们要从她与刘邦的结合谈起。
如同中国古代的众多婚姻那般,吕雉与刘邦的结合具有很大的包办色彩。据记载,刘邦参加了吕府的宴会,被善于看相的吕雉之父吕公相中,认为他前途无量。于是,抱着一种投资心理,吕公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将宝贝女儿嫁给了刘邦。
吕雉出身地方豪杰之门,而当时的刘邦只是一个身份低微的小官吏,两人的社会地位相差很大,这个结合可以说是“门不当,户不对”。吕公夫妇一直盼望女儿能光耀门第,可见,吕雉应该是一个颇具姿色和才艺的女子。在良好的出身背景和成长环境下,她必然具备高贵的底蕴与脱俗的气质,对未来的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如今,父亲却将自己嫁给一个地位低微、前途渺茫的小吏,而且还听说这个未曾谋面的男人是个酒色之徒和游手好闲之辈,她心里的落差一定很大。她感觉自己像个筹码,被父亲压在了赌桌上面,心中憧憬的美好生活被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仿佛跌入了万丈深渊。对比别人的幸福生活,她埋怨自己的父亲,看着现实中的丈夫,她时而会愤恨、时而会无奈,哀叹自己的不幸。尽管如此,在纲常礼教下面,她还要压抑住心中的五色瓶,做一个温顺、持家的“好媳妇”。
不过,或许是时间医治了生活和情感带给吕雉的创伤,也可能是刘邦豁达的性情与潇洒的生活方式最终穿透了吕雉的“势利”,触动了她的心扉,二人的感情生活逐渐平稳下来,步入了正轨。不久,夫妻双方的交融剂——孩子——降生了,这给家庭注入了活力与快乐,带来了温馨与融洽。吕雉慢慢明白,与其被富贵的美梦搅扰得心神不宁,不如坦然面对现实,相夫教子,在平淡中享受天伦之乐。从此,她对丈夫的感情即便达不到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的程度,也可以说是关爱有加了。
一次,刘邦回家休假。吕雉带着儿子、女儿(日后的汉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在田中劳作,正巧一个老者路过,向吕雉讨水喝。见到老者慈眉善目、气度不俗,吕雉索性招待了一些饮食。吃饱喝足后,作为报答,老者为吕雉母子看相。结果,母子三人的命相大富大贵。……老者告辞后不久,刘邦从屋舍来到田中,吕雉知道丈夫胸怀大志,为了激励他做一番大事,便把刚才老者讨水、看相的事情告诉给他,并且说老者尚未走远、可以追上。果然,刘邦被妻子说动了心,他一路飞跑地追上了老者,恳请他为自己看相。老者似乎料到了这一切,他微笑着看了看刘邦,轻轻地点了点头,说道:“您夫人、孩子的富贵相皆源自于您,至于您命相的富贵程度,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的。”……这番话对刘邦的激励作用是很大的,虽然此时还没有逐鹿天下的雄心,但却更加坚定了他追求富贵的信念。可以说,没有吕雉的体贴、激励,刘邦就不会从老者的话语中收获信心。
历史的车轮前进到了秦朝末年,在暴政的重压下,各地的离心、反抗力量越来越强大。刘邦素有大志,自然利用时局加入了反秦队伍。不过,他的势力还很弱小,只能与追随者隐蔽起来、积蓄力量。家里失去了顶梁柱,但对于吕雉来说,天并没有塌下来。她坚强、勤劳,维持家中生活,赡养老人、照顾孩子。她一向清楚丈夫的志向,所以,对于丈夫的离家而去,她并没有感到怨恨,反而以实际行动支持丈夫的事业。
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东南有天子气”的说法,秦始皇甚至为此巡狩东南,压制这种为害江山社稷的“气”。刘邦将林木茂密的芒砀山一带作为自己的避难所。虽然身在深山野泽中,但刘邦对外界的情况却一清二楚,他的一些密友时常进山联络他,一起分析时局、共谋大业。吕雉心疼丈夫,知道山里面缺吃少穿,便经常暗地里找到丈夫的密友,和他们一道进山探望,给丈夫带去些饮食、衣物。不过,史学家却将山里人与山外人的联系神秘化了。史书中这样描述:对于朋友、妻子能够找到自己的藏身之处,刘邦感到奇怪,询问他们是如何找到的。吕雉回答说:“你藏身之处的天空上经常飘有五彩云气,我们是顺着这股云气找到你的。”通过吕雉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在她心中,丈夫就是那个“真命天子”。妻子的话正中刘邦下怀,他听到后喜出望外。很快,刘邦头上飘有五彩云气的消息不胫而走,越来越多的沛县人知道了这个灵异事件,刘邦在家乡人心中的威望、地位与日俱增,很多沛县人都打算跟从他。其实,事情很简单,如果吕雉和刘邦的密友们缄口不言,这个灵异事件是不会外传的;也就是说,正是吕雉等人的有意宣扬、刻意渲染才使得刘邦“大名远扬”。可见,在刘邦困难的时期,吕雉不仅尽到了一个妻子应尽的责任,甚至冲破了传统家庭观念对女性的束缚,在物质、精神方面积极地支持、帮助丈夫,为丈夫的事业出谋划策。此时的刘邦一定深爱着这位“贤内助”。
公元前209年的夏天,大泽乡起义爆发了,全国性的反秦起义随之而来。刘邦等来了机会,他先是控制了沛县、自封为“沛公”,随后归入楚怀王帐下,成为著名的义军将领;接着,他率军进入关中,灭掉了秦国,被称霸天下的项羽分封为汉王。以前的那个寻常家庭现在不再寻常,随丈夫荣贵,吕雉和家人的身份、地位节节攀升,成了万人景仰的名人。面对着如此巨大的变化,吕雉的情感世界会如何发展呢?是一帆风顺还是波澜再起?
人们常说,“做大事者不拘小节”,刘邦就是这么一个人。不过,“小节”的概念因人而异。按照常人的眼光判断,刘邦意识里的“小节”明显过了火,在他致力的“大事”面前,亲情、爱情甚至都进入了“不拘”的行列。
公元前205年的夏天,刘邦在彭城(今江苏徐州)被项羽打得惨败,本人仅与几十个骑兵突围逃走。到了这个节骨眼上,他才想到应该把住在沛县(位于彭城以北数十公里)的家人接到安全地区,但为时已晚,项羽已先一步派出军队捉取他的家属。太公(刘邦的父亲)、吕雉得知楚军将至,慌忙带领家人出逃,不幸的是,大人和孩子在兵荒马乱中失散了。
太公、吕雉的运气很差,他们不仅没有遇到汉军,反而与楚军撞了个正着,做了俘虏。出于政治目的,项羽将太公、吕雉带在身边,随军进退。此后,战争转入相持阶段,由于补给困难,楚军形势愈加不利。万般无奈之下,项羽用手中的人质来要挟刘邦。他命人在广武城(今河南荥阳北)下摆上一个高大的几案,将太公绑在上面,以烹煮太公的话语要挟刘邦出城决战。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孝道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不过,在战场上,在政治斗争中,这一套礼法道义便失灵了,甚至经常成为人们践踏的对象,于是有了刘邦如下的“经
典”回答:“当初,我与将军共同遵奉怀王,曾经结为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执意要烹煮咱们的父亲,还希望你分给我一杯肉羹。”这大大出乎项羽的意料,霸王大动肝火,但真的烹煮太公也无济于事,于是,这场闹剧便草草收场了。
敏感、多疑是女人们的天性,有时候,别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会叫她们终生铭记、思绪万千。太公被捆绑在几案上的时候,儿媳吕雉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丈夫的言行,吕雉是耳闻目睹的,那席冰凉的话语,那种冷漠的表情深深刺痛了她的心。她知道做大事要心狠,不过怎么也想不到丈夫会狠心到如此程度!如果当时被绑在几案上的是她,丈夫会如何作答?会是一样的熟视无睹、漠不关心吗?一个不顾自己父亲死活的男人,还会爱着他的家庭吗,还会爱着他的妻子吗?……一连串的怀疑、矛盾,充斥、绞动着吕雉的内心,几乎弄得她喘不过气来。在这种极度的纷乱、痛苦中,丈夫的形象暗淡了许多。吕雉对丈夫的关爱、忠贞曾经令千万人羡慕不已,但是现在,这份爱情却出现了裂痕。
公元前203年的秋天,楚汉双方达成和议,项羽归还了刘邦的家人。在分别了两年多以后,一家人终于在后方的关中团聚了。不过,在吕雉看来,这次团聚并没有多少喜悦可言。丈夫很快投入到新一轮的战争中,没有陪在自己身边,广武城下的阴影挥之不去,更加出乎她意料的是,丈夫竟然曾经为了自己逃命而不顾孩子们的死活!原来,在彭城大溃退中,刘邦偶遇刘盈姐弟二人,为了加快车速、摆脱楚军的追赶,刘邦竟然好几次狠心地将孩子推下车!幸好有善良的车夫夏侯婴的保护,孩子们最终转危为安。
大家都知道也认同,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有时候,与夫妻之爱、朋友之爱相比,母爱显得无比的高尚、纯洁,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她会竭尽所能给孩子以幸福,甚至会不惜牺牲自己来保护孩子,也就是说,对于那些伤害了或者企图伤害孩子的人,母亲是无比痛恨、极难原谅的,即使这个人是孩子的父亲。所以,当从孩子们口中得知丈夫的卑劣行径时,吕雉会是怎样的心情呢?旧伤未愈,又添新创。吕雉此前的怀疑、矛盾更多地变成了现在的愤怒、失望甚至是唾弃。丈夫在她心中的形象和她对丈夫的爱此时彻底改变了。
对于帝王将相而言,一夫多妻是个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在这种婚姻形式下,男人的真心和爱意往往是没有定数的,对于他的大多数妻妾来说,失宠的残酷现实难以避免。姿色、温顺是女人们留住男人心的资本,而青春的流逝、容颜的苍老则是她们的大敌。对此,吕雉深有体会,经过了十数年的岁月磨砺和多年的战火洗礼,少女时的娇好容貌已经逐渐远去,无情的皱纹悄然出现在额头。刘邦是个好色之徒,眼前的妻子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他的欲望,他需要新的宠儿,于是,一个姓戚的美人走进了他的生活。刘邦称帝后,刘盈以嫡长子身份成为太子,母以子贵,吕雉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皇后。虽然对丈夫心存不满,但吕雉心中毕竟保留着一丝希望,希望丈夫陪在家人身边,和自己常相厮守,弥补做过的错事,一同找回过去的幸福时光。现在看来,这只是她的一厢情愿!为了巩固政权,刘邦需要出巡、征讨,此时,常伴其左右的是年轻貌美、善解人意的戚夫人,而年老色衰的吕雉只能留守国都,很难见上丈夫一面,她的失宠成为不争的事实。可以说,丈夫在感情上已经抛弃、背叛了自己!
失去丈夫的爱已成事实,所以,吕雉不想再失去什么,但对她来说,事情的发展往往难遂人愿。昨天,丈夫拿走了倾注在她身上的感情,今日,他偏偏又要拿走她的显贵和权力。面对人生的如此坎坷,吕雉何去何从?
刘邦爱戚夫人,更爱他们的孩子刘如意。为了给这娘儿俩永久的幸福,他准备改立太子。吕雉很清楚,刘盈是她现在唯一的希望,只有儿子顺利即位,自己的显贵和权力才有保障。于是,她利用一切手段笼络朝中的重臣,让他们出谋划策,保住刘盈的太子之位。但是,有一次,刘邦还是在朝堂上公开表达了改立太子的想法,很多大臣的谏诤都无济于事。御史大夫周昌性格刚强、敢于直言,刘邦甚至对他都心存忌惮。在这种危急时刻,周昌挺身而出,竭力反对改立太子。他天生结巴,但态度、语气坚定,说道:“臣虽然不善于言辞,但是臣知……知……知……知道,改立太子是不行的。陛下如果要废掉太子,臣……臣……臣不奉诏!”……最终,这个周昌扭转了局面,改立太子的事情再次被搁置。
就在君臣于朝堂争论时,吕雉悄悄来到朝堂边上的东厢房,在那里侧耳倾听着朝堂上的一切。退朝后,吕雉特意命人找来了周昌,不等周昌请安,她“扑通”一声跪倒在周昌面前,激动地说道:“今日,如果没有您的谏诤,太子很可能就被废黜了!”……国母跪谢她的臣子,这种举动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这件事一方面反映了吕雉对周昌的深深谢意,但同时也向我们透露了一条重要的信息。如果说,之前吕雉对丈夫的爱情已在时间的侵蚀下烟消云散,但她毕竟觉得自己、孩子与丈夫之间还是血脉相连、唇齿相依的亲人。然而,改立太子的朝议令她如梦方醒,原来,那一份曾令自己珍视不已的亲情在刘邦眼中也是如此的“廉价”!至此,吕雉对刘邦的最后一丝幻想荡然无存,心中剩下的只有两个字:仇恨!不过,她的这种仇恨不能也不敢落实到言行上,只得通过自贱的行为宣泄一下罢了。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病逝于长安,太子刘盈登基。对于丈夫的死,吕雉或许暗自悲伤过,毕竟“一日夫妻百日恩”,不过,对于她来说,丈夫的死带给自己更多的是一份安稳、舒缓与得意,因为长时间悬在头上的那把随时可以夺走一切的利剑不见了,她能够通过掌控自己的儿子来支配全天下,能够肆意地报复带给自己痛苦、让自己恨入骨髓的人。果然,不久之后,她派人毒死了赵王如意,残忍地虐杀了让自己饱尝失宠痛苦的戚夫人。汉惠帝在位仅七个年头就去世了,此后的汉朝进入了女主政的时代。公元前180年的秋天,吕雉永远地闭上了双眼。辞世前的一刻,让她牵肠挂肚的是吕氏族人的未来,此时,那个令她失望又给过她希望、令她显贵却又要夺走她一切、让她在爱恨间游走的男人在哪里呢?恐怕早已沉入不见天日的万丈深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