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网络文明意识的培养
2009-02-21蒋琳董春江
蒋 琳 董春江
自“大兴网络文明之风”活动开展以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引领网络文明建设的旗帜日益深入人心,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树网络新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迫切要求。广大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网络素养不断提高,大学生网络行为日益理性化、文明化,这有力的促进了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但与此同时,网络文明意识欠缺的现象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仍十分常见,这极大地污染了网络环境,从长远来看,十分不利于良好网络秩序的形成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大学生网络文明意识欠缺的表现
当前我国大学生存在着网络文明意识欠缺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道德失范
大学生是青少年中道德素质相对较高的群体,但在缺乏监督的虚拟网络环境下往往表现出不同于现实中的消极言行。近年来,网络用语低级粗俗,浏览甚至传播色情等不健康的信息,热衷于网络恶搞社会主流形象,网络诽谤。恶意灌水等不道德行为经常会在该群体中发生,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种种迹象表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巨大障碍。
(二)网络违法行为凸显
网络违法行为凸显是大学生网络文明意识欠缺的鲜明体现。我国不断加强与信息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建设,为网络的健康有序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然而,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加之网络立法存在着滞后性、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使得许多大学生对网络法律、法规知之较少甚至全然不知,很多大学生对网络违法犯罪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少部分人甚至认为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是“有能力”的表现。
(三)网络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网络的广泛应用在方便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同时,也使部分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主要有“网络依赖”、“网络孤独”、“网络焦虑”等,这往往会浪费其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产生冷漠、抑郁、恐惧、精神恍惚等消极症状,严重的影响了身心健康,甚至导致自杀行为的发生。
二、大学生网络文明意识欠缺的原因
导致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网络文明意识欠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首先,一部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道德修养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反映到网络活动上就会出现网络道德失范,甚至网络违法犯罪等不良行为的发生;另一种情况是,有的大学生虽然在现实里言行中规中矩,但一上网便无所顾忌表现得与现实中完全相反。其次,目标缺失进而把网络当作精神寄托也是部分大学生缺乏网络文明意识的原因。再者,自控能力差是导致大学生网络文明意识欠缺的重要原因。此外,因性格心理等因素造成网络文明意识缺失的现象也不容忽视。
(二)网络虚因素的影响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在客观上也为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提供了一定的空间。首先,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匿名性等特点解除了传统道德和社会舆论对上网者的现实制约,使他们的网络行为几乎不受限制,且不易察觉和监督,这无疑为某些网络不良行为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其次,网络内容的复杂性也是导致一些网络不良行为发生的重要诱因。网络既包含了大量有益于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信息,同时也充斥着形形色色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内容,甚至暴力的、反动的信息也时常会在网络中出现。此外,大学生网络违法行为经常发生的原因之一在于网络本身还处于一个不完善的发展状态,在技术上还存在有大量的漏洞,也缺乏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
(三)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网络在大学生中基本上得到了普及,但与网络道德、网络法制等方面的教育仍十分匮乏,这是导致大学生网络文明意识欠缺的重要外部原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或很少对广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网络道德、网络法律法规教育,缺乏对学生日常网络行为的监督和引导。其次大学生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较大,高校周围网吧林立,管理混乱。从网络立法的角度来看,近年来我国虽然不断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但网络立法漏洞较多、可操控性不强、内容模糊的现状依旧成为制约网络法制化进程的瓶颈,这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网络法制意识的形成。
三、大学生网络文明意识培养的若干对策
(一)正面宣传,大力弘扬网络文明
当前,大力弘扬网络文明首先要求广大媒体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明建设,自觉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彻到网络文明建设实践中,为大学生网络文明意识的形成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其次,大力弘扬网络文明要求高校加强网络队伍建设,积极通过“两课”等途径对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提高对网络价值的认识水平,端正上网态度,文明上网,自觉抵制网络上不良思想的侵害。大力弘扬网络文明还要求宣传部门、高校以及有关社会组织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
(二)以人为本,积极探索网络文明教育的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崇尚个性、多元化的思潮日益深入人心,单靠正面灌输教育显然是不够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文明教育成为必然的选择,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其一,开展与网络相关的实践活动。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种种不文明上网的行为,借助学生会等学生团体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网络文明”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文明上网,普及网络法制观念。其二,在网络互动中解决网络文明问题。组织网络德育队伍在大学生主要聚集的网络平台,就大学生普遍关心的话题和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自由平等的交流,进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网络文明。此外,还应积极提高网络文化产品供应能力,把古今中外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结合时代性和具体国情,促进大学生网络文明意识的形成。
(三)增强大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
网络环境下要实现对个人的密切监督无疑是不可能的,大学生网络文明意识的真正形成最终还要靠自省自律。正如某学者所言:“网络道德教育的重点是要引导大学生建立起网络道德规范,告诉他们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大学生应该做的、什么是大学生不应该做的,进而引导他们建立一种道德信念和道德内省机制,增强他们的道德责任感和遵守网络道德的自觉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文明教育时要采用综合的教育模式,不断提高大学生处理网络信息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能力;通过疏导而非强制灌输等方式方法促大学生真正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其增强对网络有害信息和不良行为的免疫力,养成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并能主动维护主流舆论、弘扬网络文明。
(四)完善网络立法,注重网络安全机制建设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对教育网站和网校管理的公告》、《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这对规范网络秩序、促进网络文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当然由于网络的复杂性和快速发展,网络立法显得有些滞后。因而国家以后应尽快完善网络立法,“要根据信息网络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针对网络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建立健全网络建设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加快制定完善有关网络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做到网络经营管理有法可依,为文明上网、文明办网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同时还要加强执法,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文化管理的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此外,还应加强网络安全机制建设。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其一,积极发展网络安全技术,有效屏蔽或删除网络不良信息,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其二,建立网络监督举报机制,充分发挥全社会的力量与有悖于网络文明建设的行为作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