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英阿马岛之战的影响与启示
2009-02-21杜小璞
杜小璞
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又名福克兰群岛)主权争夺,爆发了一场海上冲突。马岛战争是一场有限岛屿争夺战,英阿双方都视其为重大的国家利益,并为此投入了大部分海空力量进行作战。对于这样一场牵动两国重大利益的战争,其战略预见和战略决策就显得十分重要。事后,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和平解决马岛争议都有很大的前途和希望,很难想象两国兵戎相见。而特别是发起战争的阿根廷一方在这场战争中的教训,对于很多存在领土争议的国家至今仍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一、马岛之战的阿英战略决策
第一,阿根廷的战略决策主要建立在想要转嫁国内政治危机上。自1979年以来,阿根廷经济和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国内经济形势不稳,通货膨胀创世界记录。正处于国内经济形势恶化、社会政治动荡的加尔铁里政府,为了摆脱国内危机,转移民众视线,贸然发动收回马岛的战争。军政府在未经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铤而走险,总统加尔铁里下令提前3个月实施收复马岛的“罗萨里奥”计划。1982年4月2日,100多名英国守军全部投降,阿军以伤亡7人,损失2架直升机的代价,占领了整个马岛,英阿断绝外交关系。马岛之战正式打响。
第二,对英国来说,战争来得很突然,对下一步如何行动,政府内一片争论,其核心是要不要以武力夺回马岛。英内阁多数成员也很消极。因为英国面临的困难是明摆着的:与阿根廷背靠本国领土作战相比。英军劳师远征,马岛附近没有基地可用,完全依靠漫长的海上补给,登岛兵力不足,战争链条中任何一点出现断裂,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但是,当危机突然来临的时候,撒切尔夫人却表现出一位战略决策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就是准确地判断形势和迅速地采取行动。在撒切尔夫人看来,利用马岛事件激起的民族情绪,是重建英国自信和国际地位的极好机会。在整个战争期间。作为政治领导人的撒切尔夫人选择了正确的决策模式,她只立足于全局性的战略决策,而对于具体的作战指挥绝不干预,她的职责就是确保军队所能得到它所需要的一切财政、外交和政治支持。
二、马岛之战所面临的国际背景
由于北约国家大多支持英国,拉美国家大多站在阿根廷一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而或明或暗地从中擂手,英阿冲突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两国范围,对美国、苏联、拉美和南北之间的国际关系都打下了深深的印记。
第一,美国既是北约组织又是美洲国家组织成员国,它同英阿双方都有盟约关系,理应在冲突中持公正立场,积极推动双方和平解决争端。但是,它出于同情殖民帝国、重视北约国家和轻视拉美国家的考虑,始而以调解为名偏袒英国,继而全面支持英国、制裁阿根廷,扮演了助强凌弱的角色。这也为后来的南北矛盾进一步加深埋下了祸根。
第二,马岛冲突之初,苏联持观望态度。苏联利用马岛危机的意图有三:一是削弱北约力最。英国把它海军力量的三分之二投入马岛冲突,并遭到严重损失,使北约防务出现缺口,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北约实力,有利于苏联在欧洲确保军事优势。二是在美国与拉美国家之间打进楔子,扩大苏联在西半球的影响,进而在拉美取得新的立足点。三是冲淡和掩盖苏联侵略阿富汗和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而在国际上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摆脱它在第三世界的孤立处境。英美在马岛危机中的立场正中苏联下怀,有利于苏联推进其上述意图。
第三,南北国家之间的隔阂加深。这场冲突有一个鲜明的特点:西方国家即北方发达国家支持英国、制裁阿根廷,而南方发展中国家一拉美国家支持阿根廷。围绕英阿冲突和对阿制裁与反制裁的斗争,是南北矛盾的一个新发展。
三、马岛之战的影响与启示
正如上面所描述的,围绕英阿冲突和对阿制裁与反制裁的斗争,是南北矛盾的一个新发展。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不惜牺牲与之利益相关的第三国家。穷国富国,反殖支殖,营垒分明。
第一,对以英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影响。英国在马岛战争中付出了沉重代价,除大量人员伤亡外,据不完全统计,经济上的损失约达27亿美元。除非英国撤军,与阿重开谈判。和平解决争端,否则马岛之争还将拖下去。如此,必将给英国千疮百孔的经济再开一个无底洞。英国的行动还恶化了它同拉美国家的关系。
第二,对以阿为首的拉美国家的影响。英国和西方大国对一个拉美国家采取军事和经济制裁行动,不仅加深了它们同拉美国家的矛盾,而且促使拉美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激励了它们趋向于加强联合和团结。在支持阿主权要求、反对英国及其支持者对阿的军事行动和经济制裁方面,大多数拉美国家采取了协调一致的立场。
另外,阿根廷是一个南美大国。在维护南大西洋和南美大陆安全与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在英阿冲突中,阿军事上受到重大损失。由于西方大国的制裁,又影响它的国际信贷来源,出口盈余锐减,加上战费支出浩大,更使它债台高筑、通货膨胀严重,经济面临更困难的局面。
第三,把握机会,合理地解决双方的冲突。英国向马岛派出舰队后,对能否取胜尚无把握,表示愿和平解决冲突,提出以下方案:1、直接承认阿拥有马岛主权,由英国行政官员主管日常事务;2、实行反租法,英国把马岛主权归还阿,然后再租用50年,亦称“香港模式”;3、在联合国监督下实行自治。4、由英阿分享主权,就像法国和西班牙分享位于比利牛斯山的袖珍国安道尔的主权一样,亦称安道尔模式;5、由英阿共同占有和控制马岛,岛民拥有双重国籍;6、将马岛争端交付国际仲裁决定。可选一种或将几种方案结合起来。英国的意图,是争取在不打仗的情况下恢复对马岛的实际控制。上述各方案均有一个不可动摇的前提,就是阿根廷立即从马岛撤军。
阿方的立场为:除主权之外,任何分歧都可能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撤军的前提是:英国正式承认阿拥有马岛主权,撤回舰队和解除对马岛的封锁。阿除在撤军方面有所松动,在主权和管辖权方面未对英国作丝毫让步,否定了英国的所有方案,并强化了对马岛的统治,任命了马岛总督,举行了接管仪式。同时,美国提出解决争端的最后方案:由英美阿三国建立一个机构,监督撤军;恢复岛上原行政机构,并吸收阿根廷人员参加马岛管理;马岛归属问题以岛上居民的愿望为准。它与英国的方案基本相同,把主权留给了英国。阿撤军所能换取的,不过是参与岛上的行政事务。阿又拒绝了这一方案,但它再也没有选择的机会了。
战争历时74天,而实战仅一个半月,双方损失很大。但令阿根廷人追悔莫及的是,领土问题不仅不可逆转地倒退到了初始状态以前,而且原先可以商谈的和平统一问题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也不可能得到英方任何回应了。阿终于认识到收复马岛不再靠武力,而是靠阿根廷人民的工作、信念、耐心,通过外交谈判和加深与岛上居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