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惠意识”下的日语授受表现

2009-02-20

中州学刊 2009年1期

段 帆

摘 要:日语的授受动词有三组对应关系,在世界语言中都是罕见的,也是日语学习者的习得难点之一。日语的授受表现不仅包括物品的授受关系,而且还包括恩惠的授受关系。恩惠的授受关系充分体现了日本人的“知恩报恩”心理。日语教育者要帮助学习者通过授受表现充分理解日本人的恩惠意识,从而提高使用授受动词的意识。

关键词:授受表现;恩惠意识;恩惠授受;使用意识

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9)01—0246—03

美国著名学者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一书中,深刻剖析了日本人的“恩惠意识”。他认为,在日本人的头脑里,“恩”是必须偿还的债务,一旦被赋予某种恩,那他就要倾其一生来报答。“恩”是义务,是被动的,“恩”有多种表现,有的恩是不可计量的,而有的恩则是具体化了的。日本人的这种“恩惠意识”在其语言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日语中的授受表现就是这一意识的具体体现。由于汉语中没有日语授受表现的相应形式,所以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授受表现的习得非常难。本文通过日语授受表现的基本原理及其具体用法的分析,意在能够帮助广大的日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授受表现所体现的日本人的“恩惠意识”,提高使用授受表现的意识,从而达到得心应手运用日语的目的。

一、授受表现

日语的授受表现是日语中的特色部分,有关研究也很多。所谓授受表现,就是包含有授受动词的表达形式。在日语中,表示物品授受关系的动词有不少,但只有“やる、あげる、くれる、もらう、さしあげる、くださる、いただく”这7个动词被称之为“授受动词”,其中“さしあげる、くださる、いただく”分别是”やる∕あげる、くれる、もらう”的敬语表达形式。之所以称这7个动词为“授受动词”,庵功雄指出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这7个动词都可以接动词的“~て”活用形后,以“~てあげる(やる)、~てくれる、~てもらう”等形式作为补助动词用,二是因为它们都没有被动形。这是授受动词有别于其他表示授受关系的动词的一个重要特征。庵功雄把授受表现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由授受动词本身表现的物品的授受关系,另一种是由作为补助动词用的授受动词所表现的恩惠的授受关系。

庵功雄曾经把X比作授予者,Y比作接受者,Z比作物品或恩惠,将物品授受和恩惠授受时的表述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物品的授受和利益的授受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不过在表现形式上,表示物品授受时,授受动词的用法中,受益者用“に”格表示,而且由于表示的是物品的授受,所以一定存在用“を”格表示的宾语。而作为补助动词的授受动词表示的是恩惠的授受关系,所以受益者不一定用“に”格表示,可以用“~のために”来表示,而且并非限定出现用“を”格表示的宾语,不带“を”格的自动词同样可以使用。如以下例句:

例1:暇な時、友達に一緒に町へ行ってもらった。

闲暇时朋友陪我一起上街了。

例2:烈士たちは私たちのために死んでくれたのだ。

烈士们是为了我们牺牲的。

例3:李さんはご両親のために新しい家を買ってあげた。

小李为他父母买了新房子。

以上是恩惠授受关系的一般表达形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受益者都用“に”格或“~のために”来表示。庵功雄等人中还列举了以下几种特殊的形式。如下面的例子所示,恩惠的受益者还可以用“~に代わって”、“の”、“と”等来表示:

例4:王先生は、怪我をした私に代わって授業をしてくれた。

王老师代替受伤的我上了课。

例5:彼は毎晩子供の宿題を見てやる。

他每天看孩子的家庭作业。

例6:私が食事の支度をしていた時、友達がうちの子と遊んでくれた。

我准备饭菜的时候,朋友陪我孩子玩了。

除了以上表现形式的些许差异,物品的授受和恩惠的授受都具有方向性一致、视点相同、内外关系一致的共性。根据三组授受动词各自的不同特征,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图表:

因为物品的授受相对简单,本文着重想探讨一下作为补助动词使用的授受动词所表示的恩惠的授受关系。

例7:a.×同級生の王さんが私に本を図書館に返してあげた。

b.同級生の王さんが私に本を図書館に返してくれた。

c.私は同級生の王さんに本を図書館に返してもらった。

同班的小王替我把书还给图书馆了。

例8:a.×友達は私の弟を車で駅まで送ってあげた。

b.友達は私の弟を車で駅まで送ってくれた。

c.私の弟は友達に車で駅まで送ってもらった。

朋友开车送我弟弟到车站。

例9:a.お婆さんはいつも(お婆さんの)孫に物語の本を読んでやった。

b.×お婆さんはいつも(お婆さんの)孫に物語の本を読んでくれた。

c.×(お婆さんの)孫はお婆さんにいつも物語の本を読んでもらった。

老奶奶经常为她孙子读故事。

例7和例8都是叙述自己或己方人员受惠于他人的事情,对照以上图表,应该使用“~てくれる”或“~てもらう”,显然例7a和例8a是不成立的。而例9各句中叙述的是第三者之间的恩惠授受关系,和己方没有任何关系,所以a句是成立的,而b句和c句不成立。在授受表现中,“やる·あげる(~てやる·あげる)”表示物品由内向外流出,或己方人员施恩于他方。在日本人看来,物品从己方流出这件事,同物品在其他人之间进行交换这件事,两者是没有区别的。所以“やる·あげる(~てやる·あげる)”可以表示第三者之间的物品流动。就这一点,本尼迪克特作了很精辟的解释:日本人是属于从别人那里得到东西的话就寻思着必须想办法还给别人的那种人,所以活得很累。日本著名语言学家金田一春彦在他的《日语概说》一书中也明确指出:“‘知恩的精神规定了日本人的行为,它置于日语之上。”

二、“恩惠意识”支配下的授受表现

1.避免使用“~てやる·あげる·さしあげる”

在日本人的意识里,报恩就像还债一样。所以日语语言表达中都尽量避免让对方背上人情包袱。日语中有很多“配虑表现”,就是洞察体贴对方的心情,不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的语言表达形式。即使自己的行为本身对对方有一定的利益,但在语言中也要力求避免表达出来。这是日语中“配虑表现”的原则之一。根据这一原则,日本人都尽量避免使用“~てやる·あげる·さしあげる”的表达形式。因为“~てやる·あげる”属于己方人员施恩于他方的范畴。

2.多用“~てくれる”、“~てもらう”

如果己方人员是某种动作的接受者,而且这种动作对己方有利,那就必须使用“~てくれる”、“~てもらう”的表达形式。“~てくれる”、“~てもらう”尽管主语、补语的位置不同,但视点都在接受方,都是表示己方人员受到他方的恩惠关系。因为“知恩”的精神规定了日本人的行为,所以在日常交往中日本人经常运用这两种表达形式,传达对对方的感激之情。

对日本人来说,“恩”主要有四类:皇恩、亲恩、主恩和师恩。它们的施与方分别是天皇、父母、主人和师长。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在社会生活中不间断地接受的恩。更有甚者,日本人的知恩图报不仅对有情物,也包括对大自然中一些无意志的无情物。

“~てくれる”和“~てもらう”都表示己方人员受到他方的恩惠关系,那么在实际的应用中又是如何区分的呢?因为“~てもらう”很多时候表示“~させると同時に主語がその恩恵を受ける(在使对方做某事的同时受到其恩惠)”,具有使役的性质,所以在以下几种场合是区别使用的。

第一种,尽管“~てもらう”这种使役与动词的使役态相比,没有了居高临下的感觉,而表示一种谦让性的使役,但对诸如大自然的恩赐等,通常采用“~てくれる”的形式。

第二种,在复合句中,当前项是表示有意识的动作的“~て”中顿形时,经常使用“~てもらう”,而不使用“~てくれる”。而当前后项叙述的事实同时成立,以“と”、“たら”连接时则相反,不使用“~てもらう”,而使用“~てくれる”。因为在以“と”、“たら”连接的表示事实的复合句中,后项表示状态的认识或发现,而不是一个有意识的动作。

第三种,后续表示感谢的话时,根据后续词语的不同而不同。当后续“ありがとう”(谢谢)时,可以使用“~てくれる”,不能使用“~てもらう”,但可以使用“~ていただく”。因为使用了敬语表达后,“~てもらう”所具有的“させた”的含义消失,表达比较自然。

当后续“すみません”(对不起,让您费心了)时,可以使用“~てもらう”,不能使用“~てくれる”。“すみません”一词是日本人最常说的,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您让我受了恩,但现在我没办法回报您,让我太不好意思了,我心里真是愧疚至极啊。”

3.请求时多用“~てくれる”、“~てもらう”的变化形式

日本人向对方提出某种请求时,因为对方的行为对己方明显是一种恩惠行为,所以都心存感激,而使用“~てくれる”、“~てもらう”的表达形式。有时使用“~てくれる”的命令形式“~てくれ”和其尊敬形式“~てください”直接发出请求,有时采取“~てくれる”、“~てもらう”的形式表达间接的请求。表达间接请求时用“~てくれますか”、“~てもらえますか”等疑问形式或“~てくれませんか”“~てもらえませんか”等否定疑问形式,间接请求是一种比较礼貌的请求方式。除此之外,有时也用“~てくれる↑”、“~てくれない↑”等形式伴随上升音调表示间接请求。一般来说,“~てもらえる、~ていただける”比“~てくれる、~てくださる”礼貌程度要高,否定疑问形式比疑问形式更礼貌,更恭敬。

4.征求许可时多用“~させてもらう”“~させていただく”

日语中,授受动词作为补助动词可以与动词使役态结合,形成“~させてやる(あげる)、~させてくれる、~させてもらう”的形式,表示许可,是说话者对这种许可的一种“施恩”或“受惠”的表达。所以当要征求对方的许可时,用“~させていただく、~させてもらえませんか、~させてもらいたいんですが、~させてもらえたらありがたいのですが”等句型,表明自己谦恭的姿态。

姫野通过日语中表示谦逊的“お~する”与“~させていただく”的比较,指出:

“お~する”在很多场合,都存在暗示对方受益的倾向,所以为了避免给对方人情债的负担,而采用“~させていただく”的形式。因为通过“~させていただく”的使用把受益方转换成了说话者。这一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日本人对听话者的一种温柔体贴的心绪。

三、结语

如上所述,日语中表示授受关系的单词有“やる·あげる”、“くれる”、“もらう”以及相应的敬语形式,授受动词三词并存的现象在世界的语言中都是少见的。这是日语的特色,同时也增加了学习者习得的难度。关·山田调查了中国人日语学习者授受动词的使用意识,认为对中国人来说,“もらう”要比“くれる”难以掌握。因为在汉语中,存在“くれる=恩惠授予者→受益者”这种图式的相应表达形式,而不存在“もらう=依赖者→恩惠授予者→受益者(依赖者=受益者)”的相应表达形式。而且,与“くれる”不同,“もらう”一词还有“もらえない”这种可能动词的词形变化,所以习得的难度更上一筹。关·山田还特别强调了提高学习者使用授受动词意识的重要性。深入挖掘并考察语言的内在意识层面,这在外语教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启示,同时也可以减少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意识”与“表达构思”的不同而产生的摩擦。

作为外语教育工作者,在帮助学习者加深对授受表现这一语言表达形式本身理解的同时,还必须不断训练学习者体会授受表现里所蕴含的日本人的“恩惠意识”,从而提高学习者使用授受动词的意识。这是日语教育的理想所在。

参考文献

[1]庵功雄.新しい日本語学入門[M].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ク,2001.

[2]庵功雄等.初級を教える人のための日本語文法ハンドブック[M].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ク,2000.

[3]庵功雄等.中上級を教える人のための日本語文法ハンドブック[M].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ク,2001.

[4]关冰冰,山田花尾里.依頼·受益表現における授受動詞使用の意識調査[A].日本语言文化研究[C].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5]姫野伴子.させていただくとお~する[A].日本语言文化研究[C].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6]金田一春彦.日语概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野田尚史等.日本語学習者の文法習得[M].东京:大修館書店,2001.

[8]战宪斌.现代日语语法大全[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绿 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