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欧专家解析极端天气

2009-02-20

环球时报 2009-02-20
关键词:气候天气

本报驻德国、英国、加拿大特约记者 青 木 陈甲妮 陶短房 本报记者 钟玉华 张 妮

进入2009年,世界上很多地方出现了罕见的异常天气:德国出现了22年未遇的严寒天气,英国则遭遇了18年来最严重的暴风雪,澳大利亚、阿根廷和中国都出现了几十年不遇的大规模旱情。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是巧合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前兆,人类是否拥有可行的手段与异常天气对抗?《环球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和欧洲权威气象学家。

极端天气尚未突破正常范围

从定义上说,极端天气就是脱离了一般状态的天气,气象上讲的“极端”就是几十年没有发生过的事件。进入2009年后,欧洲多个国家遭遇罕见的大雪侵袭。德国巴伐利亚等南部地区出现强降雪,积雪超过20厘米,至少造成10人死亡,损失额超过数百万欧元。而英国首都伦敦因为大雪导致交通几乎全部瘫痪。

不过,对于极端天气是否明显增多这一问题,各国专家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德国联邦气候影响研究所专家胡恩贝尔教授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天气情况的确比较反常。而且,将来全球的极端天气将会增多:非洲大部分地区以及地中海沿岸可能会持续干旱,即使以前最风调雨顺的欧洲大陆,极端天气的比例也将越来越高。不过,全球极端天气也存在着循环往复的现象,大约15年至25年一个周期。胡恩贝尔教授认为,从整体来看,极端天气现在没有突破正常范围。“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女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现在气候变化的速度和幅度比人们原先预测的要激烈得多、快得多,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就是一个重要的反映。

不过,欧洲科学计算研究中心的气候专家洛朗·泰雷说:“一个孤立事件不能说明一种趋势,必须观察很长时间才能搞清楚气候变化的影响。”而中国科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世界气象组织(常设)国际气候论坛(CTWF)秘书长赵思雄教授也认为,“现在就下定论还为时尚早,根据还不够充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跟踪。”不过,他透露,中国科技部已经决定投入3000万启动一个历时5年的研究极端天气变化趋势的项目,未来人们对于极端天气的认识会更加清楚。

世界频繁出现极端天气不是巧合

在今年的极端天气出现后,英国的气象专家们认真分析了前因后果。英国皇家学会的气象专家保尔·哈达克认为,这次导致英国许多地区降雪是北极地区的强冷空气侵入造成的。另外,从世界范围来看极端天气比例增多是人为所致。比如说,暴风雪、洪灾或者积雪融化就是空气污染造成的全球变暖而产生的。

吴昌华女士说,最近200年时间里,在快速的工业化过程中,人类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急剧上升,打破了气温千百万年来起起伏伏的规律,超出了其起伏的幅度,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也相应加快。年初以来,欧洲大雪不断,澳大利亚等地干旱,这些极端天气不是一种巧合,而是“全球极端天气发生频率提高和范围扩大的一个反映”。

胡恩贝尔教授认为:“可以肯定,人类活动对于极端天气的形成是有作用的。”如今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含量高于以往任何时期,年排放量是1970年的近两倍。全球变暖导致地面气温升高,容易产生不稳定的能量,比如说飓风、台风等,但不能说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是因果关系。

英国皇家学会的气象专家克里斯·科利耶认为,人们不应该将极端个别的现象简单归结为气候变化的结果。2004年,英国博斯卡斯尔曾发生了一场400年一遇的大洪灾。当时有人预测,这样极端的气候现象可能会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气象专家们却否认这种说法,因为每年发生洪灾的几率都是0.25%,第二年发生洪灾的可能性与之前没有差别。

预报极端天气不容易

今年出现的暴风雪天气使英国的气象预报专家陷于尴尬境地。因为英国气象局在2008年9月25日曾发表声明称:“即将到来的冬季气温可能高于往年同期平均温度。”到2008年11月底,气象局仍然称英国人将会有一个总体偏暖的冬天,这显然与实际的情况相差很远。

赵思雄认为,由于具备许多不确定因素,要想准确预报极端天气是很难的。不过,人类在极端天气的预报上进步很大,以前只能靠经验,提前一天预报都很不容易,现在中期的预报可以提前五六天,如对寒潮的预测等。目前,中国极端天气预报水平较高,但还没达到美国和欧盟在世界中的领先地位。拿德国来说,德国气象服务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气象中心之一,每年发布9万个气象预报和2万个天气警报和暴风雨警报,共有8000名咨询员和顾问。胡恩贝尔教授介绍说,德国气象部门对极端天气有事先预报,一般提前72至180小时。对于极端天气的“预测”则达到100年。

人应该学会适应气候

胡恩贝尔教授说,目前,科学家对极端天气变化有两个研究课题:一是要研发技术来控制极端天气变化的源头;二是研究技术去适应部分不可避免的气候变化。此外,即使人类不改变天气,也应该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比如造适合暴雪暴雨的房子、生产适合干旱情况的农作物等等。一个国际科学家研究团队就培育出了Hardy节水水稻,与其他谷类作物相比,Hardy水稻显著增强了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同时减少了水从谷物中的流失。英国伦敦国际环境与发展协会的新闻官麦克·沙纳汉还向记者介绍了一个孟加拉国抗洪水的例子:该国一名妇女在河上漂浮的“花园”里种庄稼,当洪水来袭时“花园”会随着水面上升而上升,使种植的庄稼不会受到威胁。

此外,为了防寒抗冻,加拿大高寒地区要求必须使用双层门窗,各种管道必须有防寒套管,房屋地基要考虑热胀冷缩和冻土层的影响。此外,加拿大电线和电话线等很少采用埋入式设计,就是因为担心高寒冻土导致断线,而又难以迅速排查。

吴昌华女士也认为人应该随着气候的变化调整生活习惯。她说,气候改变已经无可避免地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新问题,到底是从自身做起、尽量从生活各个方面减少受气候的影响,还是花更大的成本去改变气候,哪个更划算,大家很容易明白。▲

猜你喜欢

气候天气
谁是天气之子
天气预报难题
咦?气候会变化?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谈天气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读一读,选词填空
全球气候大不同
谈天气